基于最小累积阻力模型的三峡库区耕地面源污染源-汇风险识别
本文关键词:基于最小累积阻力模型的三峡库区耕地面源污染源-汇风险识别,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耕地所引起的农业面源污染是三峡库区主要生态环境问题之一。该文设置距离长江干流0~20、20~40、40~60和60~80 km的缓冲区,对库区耕地源景观划分4个等级,依据耕地面源污染过程,在获取地形、地貌、气象、水文、土壤和植被等方面的主要自然影响因子的基础上,构建影响耕地面源污染的阻力基面,借助最小累计阻力模型测算不同等级源景观阻力面,并通过自然断点法对阻力面进行5个等级的源-汇风险分级(极低风险区、低风险区、中风险区、高风险区和极高风险区),以此识别影响库区耕地面源污染的源-汇风险格局,结果表明:1库区一级源耕地占总耕地面积的50%以上,越向外围延伸耕地分布空间越小,且重庆库区的分布多于湖北库区,旱地的分布多于水田;2在耕地源景观所处的缓冲区范围内,阻力面偏小,并围绕源景观向外呈现不断增大的趋势,且水田源景观阻力面大于旱地源景观;3受空间距离的影响,阻力面的空间特征表现为高值区空间范围明显小于低值区;4库区耕地面源污染源-汇风险格局特征表现为高风险趋势,极高风险区(21 706.13 km~2)中风险区(16 257.75 km~2)极低风险区(10 311.6 km~2)高风险区(7 464.65 km~2)低风险区(2 221.61 km~2);5高风险区主要集中于库区平行岭谷区,而低风险区主要分散在距离长江干流偏远的秦巴山区和武陵山区;6研究结果有助于从影响面源污染的阻力面角度评价由耕地所产生面源污染的风险程度及等级,为科学防范和治理农业面源污染提供决策依据。
【作者单位】: 西南大学资源环境学院;重庆师范大学地理与旅游学院;
【关键词】: 污染 农业 模型 三峡库区 阻力面 源-汇风险 最小累计阻力模型
【基金】:国家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课题(2012ZX07104-003)
【分类号】:X71;X524
【正文快照】: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利顶;贾福岩;汪亚峰;;黄土丘陵区坡面形态和植被组合的土壤侵蚀效应研究[J];地理科学;2015年09期
2 陈春娣;吴胜军;Meurk Colin Douglas;吕明权;温兆飞;姜毅;陈吉龙;;阻力赋值对景观连接模拟的影响[J];生态学报;2015年22期
3 叶玉瑶;苏泳娴;张虹鸥;刘凯;吴旗韬;;生态阻力面模型的构建及其在城市扩展模拟中的应用(英文)[J];Journa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2015年02期
4 李晶;周自翔;;延河流域景观格局与生态水文过程分析[J];地理学报;2014年07期
5 张新;程熙;李万庆;罗雷;;流域非点源污染景观源汇格局遥感解析[J];农业工程学报;2014年02期
6 邵景安;张仕超;魏朝富;;基于大型水利工程建设阶段的三峡库区土地利用变化遥感分析[J];地理研究;2013年12期
7 李海防;卫伟;陈瑾;李旭春;张佰林;;基于“源”“汇”景观指数的定西关川河流域土壤水蚀研究[J];生态学报;2013年14期
8 曹隽隽;周勇;叶青清;郧文聚;冷国勇;;基于模糊灰色物元与克里格插值的县级耕地质量分等更新方法研究[J];经济地理;2012年11期
9 孙然好;陈利顶;王伟;王赵明;;基于“源”“汇”景观格局指数的海河流域总氮流失评价[J];环境科学;2012年06期
10 韦薇;张银龙;;基于“源—汇”景观调控理论的水源地面源污染控制途径——以天津市蓟县于桥水库水源区保护规划为例[J];中国园林;2011年0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金亮;谢德体;邵景安;倪九派;雷平;;基于最小累积阻力模型的三峡库区耕地面源污染源-汇风险识别[J];农业工程学报;2016年16期
2 刘婷;邵景安;;三峡库区不同土地利用背景下的土壤侵蚀时空变化及其分布规律[J];中国水土保持科学;2016年03期
3 邓华;邵景安;张仕超;王金亮;高明;魏朝富;;基于山-谷-水耦合界面的三峡水库地表覆被转换轨迹分析[J];农业工程学报;2016年10期
4 董刚明;朱刚;;基于景观生态学理论的城市湿地休闲开发[J];四川林业科技;2016年02期
5 李娟;贾宁凤;;县级耕地质量等别年度更新方法研究——以五寨县为例[J];陕西农业科学;2016年02期
6 曹宗果;王玉志;闫弘文;王广星;尚凯丽;;沂南县耕地质量更新评价及保护分区[J];山西农业科学;2016年02期
7 王晶萍;李兆富;刘红玉;王刚;辛强;;中田河流域景观异质性对水体总氮浓度影响研究[J];环境科学;2016年02期
8 方淑波;崔曲;庞慧焕;印春生;罗兴章;;基于源汇理论的浦东新区土壤重金属沿城乡梯度的分布特征[J];生态学杂志;2016年03期
9 王鹏;齐述华;陈波;;土地利用方式影响下的赣江硝态氮浓度和氮稳定同位素分布特征[J];湖泊科学;2015年06期
10 耿润哲;李明涛;王晓燕;庞树江;;基于SWAT模型的流域土地利用格局变化对面源污染的影响[J];农业工程学报;2015年16期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海防;卫伟;陈瑾;李旭春;张佰林;;基于“源”“汇”景观指数的定西关川河流域土壤水蚀研究[J];生态学报;2013年14期
2 高光耀;傅伯杰;吕一河;刘宇;王帅;周继;;干旱半干旱区坡面覆被格局的水土流失效应研究进展[J];生态学报;2013年01期
3 卫伟;贾福岩;陈利顶;吴东平;陈瑾;;黄土丘陵区坡面水蚀对降雨和下垫面微观格局的响应[J];环境科学;2012年08期
4 孙然好;陈利顶;王伟;王赵明;;基于“源”“汇”景观格局指数的海河流域总氮流失评价[J];环境科学;2012年06期
5 胡文帙;王世杰;罗维均;刘秀明;白晓永;;喀斯特峰丛洼地土地利用演变及其土壤侵蚀效应[J];生态学杂志;2012年04期
6 王瑛;张建锋;陈光才;徐永辉;陈云;刘永庆;;基于“源-汇”景观的太湖宜兴段入湖港口水质时空变化[J];生态学杂志;2012年02期
7 张仕超;尚慧;余端;魏朝富;;三峡库区优质柑橘产业带建设土地整理模式[J];地理研究;2011年11期
8 董蓓蓓;马淑花;曹宏斌;张懿;;我国农田总氮流失影响因素分析[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11年10期
9 孙芹芹;黄金良;洪华生;冯媛;;九龙江流域城镇建设用地与河流水质关系研究[J];环境科学;2011年10期
10 张建香;张勃;张华;张多勇;戴声佩;马中华;;黄土高原的景观格局变化与水土流失研究——以黄土高原马莲河流域为例[J];自然资源学报;2011年09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宁萍;聂剑宁;;三峡库区江面漂浮垃圾治理的探讨[J];三峡环境与生态;2009年03期
2 ;专家谈三峡库区滑坡的治理[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2年11期
3 胡百万,王晓鹏;三峡库区重庆市长寿县大桥滑坡分析[J];西部探矿工程;2002年S1期
4 ;三峡库区建柑桔深加工项[J];国内外香化信息;2002年03期
5 袁传武,胡兴宜,张凤芝,郑兰英;鄂西三峡库区生物多样性保护对策[J];湖北林业科技;2004年01期
6 ;三峡库区船舶防污急需解决三大难题[J];水路运输文摘;2004年Z1期
7 李其林,黄昀,刘光德,曾祥燕;三峡库区主要土壤类型重金属含量及特征[J];土壤学报;2004年02期
8 徐绍史;;在三峡库区调研期间的讲话要点[J];国土资源通讯;2007年13期
9 赵宝利;邓春光;;三峡库区重庆段水上化学品事故探究[J];生态经济(学术版);2008年02期
10 罗来明;;以科技创新破解三峡库区的“环发矛盾”[J];科技管理研究;2009年0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郑健;;三峡库区抢险打捞工作的思考[A];2009年度救捞论文集[C];2009年
2 余章华;;三峡库区老年意识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影响[A];中国老年学学会2006年老年学学术高峰论坛论文集[C];2006年
3 ;三峡库区突发性灾害事件和持续干旱分析[A];全国旱情监测技术与抗旱减灾措施论文集[C];2009年
4 王平;粟剑;彭祥伟;;三峡库区肉牛发展模式探讨[A];第三届中国牛业发展大会论文集[C];2008年
5 黄璐琦;王敏;;三峡库区中草药资源开发利用的探讨[A];2000中药研究论文集[C];2001年
6 黄勇;喻海泉;许仕坤;;三峡库区低碳经济发展路径探讨[A];2010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2010年专刊(三)[C];2010年
7 陈良华;望作信;;三峡库区船舶违章的治本之策[A];2004年度海事管理学术交流会优秀论文集[C];2004年
8 宁萍;王红梅;刘德绪;;三峡库区清漂船垃圾打捞系统优化方案研究[A];第十二届全国内河船舶与航运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2年
9 伍黎芝;陈育林;;三峡库区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A];湖北省土地学会成立二十周年论文集[C];2000年
10 韩冬梅;;三峡库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路径探索[A];走进新农村——西南大学研究生《含弘论丛》[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王松涛;三峡库区将建21座治污厂[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1年
2 记者 苟慧智 彭源长;三峡库区急盼“三峡电”[N];中国电力报;2006年
3 特约记者 周家华 孙加宝 通讯员 欧阳虹;长江海事将积极应对三峡库区172米蓄水[N];中国交通报;2007年
4 科信;三峡库区生态系统建设关键技术项目启动[N];地质勘查导报;2007年
5 屈凌燕;16省市和三峡库区签订劳务输出协议[N];中国劳动保障报;2007年
6 记者 罗静雯;我市今年将开展三峡库区稳定与发展调研[N];重庆日报;2008年
7 ;湖北 构筑三峡库区最后一道环保屏障[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8年
8 方方;三峡库区环保产业蕴藏巨大商机[N];中国水利报;2000年
9 特约记者 望作信;三峡库区超高客货轮实行倒桅通过跨河建筑物[N];中国水运报;2010年
10 黄典 张晓帆 记者 周少诚;聚智建言三峡库区发展[N];人民政协报;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谭维佳;三峡库区反倾层状内嵌岩梁式岩质岸坡失稳机理和防治研究[D];长安大学;2015年
2 鲁群岷;三峡库区重庆段大气与降水组分分析及其时空特征研究[D];西南大学;2013年
3 秦远好;三峡库区旅游业的环境影响研究[D];西南大学;2006年
4 邵蕾;后三峡时期三峡库区可持续发展研究[D];武汉大学;2013年
5 甘联君;三峡库区人口迁移与城市化发展互动机制研究[D];重庆大学;2008年
6 王珂;三峡库区鱼类时空分布特征及与相关因子关系分析[D];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2013年
7 李德营;三峡库区具台阶状位移特征的滑坡预测预报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10年
8 黄丽华;脊髓小脑性共济失调系统评价和三峡库区脊髓小脑性共济失调临床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09年
9 彭月;三峡库区(重庆)典型区县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及其生态环境效应分析[D];西南大学;2010年
10 姜永东;三峡库区边坡岩土体蠕滑与控制的现代非线性科学研究[D];重庆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广;基于DPSIR模型的三峡库区水生态安全评价[D];华中农业大学;2015年
2 邓叔娟;基于三阶段DEA模型的三峡库区农业生产效率研究[D];重庆工商大学;2015年
3 刘玉洁;巫山涂家坝遗址明代家族墓发掘与初步分析[D];重庆师范大学;2013年
4 杨帆;提高三峡水库日降幅对已治理涉水滑坡的影响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5年
5 杨春艳;三峡库区政府环境管制问题研究[D];重庆大学;2015年
6 段娅;三峡库区边缘化与再开发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7 张广纳;三峡库区重庆段农村面源污染及水质时空格局演变特征[D];重庆师范大学;2015年
8 代江燕;三峡库区关停企业遗留危险废物的污染特征与处置管理研究[D];西南大学;2006年
9 郑静;湖北省三峡库区货运船型标准化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6年
10 张静;三峡库区植被指数与气象因子相互关系研究[D];西南大学;2012年
本文关键词:基于最小累积阻力模型的三峡库区耕地面源污染源-汇风险识别,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9764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nykj/4976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