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农业技术论文 >

藏东南色季拉山沟壑区土壤氮素空间分布特征

发布时间:2017-07-07 15:04

  本文关键词:藏东南色季拉山沟壑区土壤氮素空间分布特征


  更多相关文章: 色季拉山 全氮 硝态氮 铵态氮 空间变异


【摘要】:以西藏东南部色季拉山海拔3950—4350 m为研究区,采用30×50 m网格采样法,以地统计学半变异函数为工具,研究了色季拉山森林生态系统沟谷与坡面上土壤氮素空间变异特征及模型。结果表明:土壤全氮、硝态氮和铵态氮含量均表现为0—10 cm10—20 cm,两个层次上空间变异性表现为全氮和铵态氮0—10 cm10—20 cm,而硝态氮表现为10—20 cm0—10cm;不同海拔高度土壤氮含量表现为随着海拔高度的升高而增加,但这种海拔梯度效应并未达显著水平(P0.05);沟谷区土壤氮含量高于坡面,这可能与植被残体在沟谷区的堆积分解促进氮循环有关;土壤全氮、铵态氮和硝态氮均具有中等程度的空间依赖性,其中土壤全氮空间变异符合指数模型,块金值/基台值为50%;土壤铵态氮和硝态氮含量空间变异分布均符合高斯模型,块金值/基台值分别为70.91%和37.45%;该区域土壤全氮、铵态氮和硝态氮含量空间依赖性表现为:硝态氮全氮铵态氮,即土壤硝态氮更易受到空间结构因素的影响,而铵态氮含量空间变化则主要受随机因素的影响。
【作者单位】: 西藏大学农牧学院;
【关键词】色季拉山 全氮 硝态氮 铵态氮 空间变异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161052,41461054,41461055)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中国农业大学-西藏大学农牧学院青年教师科研合作培育专项) 生态学学科学术团队能力提升项目资助
【分类号】:S153.6
【正文快照】: 森林生态系统是受人为扰动相对较小的生态系统,其元素循环过程主要受气候、土壤、植被等自然因子的影响,是研究土壤元素自然生态过程的良好场所。氮是影响和限制森林生态系统植被生长、苗木更新、生物多样性及土壤生物过程等的重要因素,阐明氮素的空间变异特征对于区域空间氮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林波,刘庆,吴彦,庞学勇,何海;川西亚高山针叶林凋落物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J];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2003年04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费鹏飞;;森林凋落物对林地土壤肥力的影响[J];安徽农学通报(上半月刊);2009年13期

2 刘佳雪;;针阔混交林次生演替群落土壤营养元素的对比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21期

3 黄玉梅;张健;杨万勤;卢昌泰;刘旭;刘洋;;川西亚高山云杉人工林土壤动物群落结构特征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04期

4 郭伟;张健;黄玉梅;刘旭;王伟;薛林;;森林凋落物生态功能研究进展[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05期

5 刘世梁;傅伯杰;刘国华;马克明;;岷江上游退耕还林与生态恢复的问题和对策[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6年04期

6 曲浩;赵学勇;赵哈林;王少昆;;陆地生态系统凋落物分解研究进展[J];草业科学;2010年08期

7 高志红,张万里,张庆费;森林凋落物生态功能研究概况及展望[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04年06期

8 孙晓霞;王孝安;郭华;田丽;;黄土高原马栏林区植物群落的多元分析与环境解释[J];西北植物学报;2006年01期

9 徐佩;彭培好;王玉宽;刘延国;;九寨沟自然保护区生态水的计量与评价研究[J];地球与环境;2007年01期

10 伍恩华;刘强;;海南岛北部木麻黄林凋落物与土壤养分、细根生物量的关系[J];广西植物;2013年04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常骏;呼伦贝尔草地利用单元划分与生态系统健康评价[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0年

2 姚健;喀斯特人工林凋落物特性及对土壤生态功能影响[D];南京林业大学;2011年

3 邵方丽;冀北山地典型森林植被与土壤成分的空间异质性关系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2年

4 江波;浙江省生态公益林群落结构特征及其调控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5年

5 刘鸿雁;缙云山森林群落次生演替中土壤特性动态变化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西南农业大学;2005年

6 高安社;羊草草原放牧地生态系统健康评价[D];内蒙古农业大学;2005年

7 程煜;中亚热带木荷马尾松林恢复过程的群落及凋落物特征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06年

8 龚伟;川南天然常绿阔叶林人工更新后土壤生态特性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06年

9 何海;川西亚高山针叶林主要针叶树种年轮生态学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成都生物研究所);2006年

10 林波;岷江冷杉林群落几种树苗对光强的响应与适应[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成都生物研究所);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进红;泰山不同林分水源涵养功能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09年

2 林娜;不同密度油松人工林针叶凋落物分解特性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3 于洋;东北过伐林区蒙古栎天然林土壤、凋落物特征及生物多样性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4 毛双燕;冰雪灾害后九连山常绿阔叶林凋落物量及分解动态[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5 张振恒;岷江上游—干旱河谷区土壤养分季节动态及其对海拔梯度的响应[D];四川农业大学;2011年

6 戎宇;喀斯特山地人工林凋落物对土壤肥力影响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11年

7 高俊芳;黄土丘陵区柠条人工林生长及凋落动态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1年

8 李洁冰;亚热带4种森林凋落物及其养分动态特征[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1年

9 王欣;燕山山地华北落叶松人工林叶凋落物分解特性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12年

10 高志红;上海几种主要绿化树种枯枝落叶的特征及生态功能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白萍;潘刚;潘贵元;;西藏色季拉山林区近10年小气候变化特征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27期

2 罗大庆,郭泉水,薛会英,边巴多吉,潘刚;西藏色季拉山冷杉原始林林隙更新研究[J];林业科学研究;2002年05期

3 吉律;;西藏林芝色季拉山季风期降水日变化特征[J];西藏科技;2010年02期

4 刘合满;曹丽花;张华;孙巧;;色季拉山山地酸性棕壤土壤氮素的分布特征[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2013年10期

5 辛学兵,王景生,翟明普;西藏色季拉山冷杉林生态系统养分的淋溶输出研究[J];林业科学研究;2004年01期

6 普穷;边巴多吉;;西藏色季拉山冷杉林土壤养分特征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19期

7 苏建荣;刘万德;张炜银;罗建;张志均;郎学东;李帅锋;;西藏色季拉山西坡种子植物多样性垂直分布[J];林业科学;2011年03期

8 马和平;郭其强;刘合满;钱登锋;;西藏色季拉山东麓垂直带土壤碳氮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年01期

9 王国严;罗建;徐阿生;;西藏色季拉山冷杉林下优势种群种间关联[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09年03期

10 普穷;旦巴;边巴多吉;;色季拉山不同植被类型土壤动物多样性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2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邢震;刘灏;张启翔;次片;;色季拉山柳兰属及花楸属观赏植物资源调查[A];中国观赏园艺研究进展(2010)[C];2010年

2 何建清;吴云锋;袁耀锋;;西藏色季拉山土壤拮抗放线菌的筛选[A];中国植物病理学第七届青年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本报记者 万芳;用胸膛行走色季拉山[N];中国水运报;2005年

2 赵卫红 邓晓慧;藏东南色季拉山立体气候观测系统建设项目启动[N];西藏日报;2006年

3 ;雪域高原的筑路专家[N];杭州日报;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李健;色季拉山森林群落优势种群生态位特征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53066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nykj/53066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197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