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农田生态系统碳源汇变化的研究
发布时间:2017-07-15 18:13
本文关键词:新疆农田生态系统碳源汇变化的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新疆农田生态系统 碳吸收 碳排放 净碳吸收 相关性
【摘要】:本文利用1994~2013年新疆地区14个地州县市的作物产量,化肥、农药、农膜、农业机械总动力、灌溉数据,采用Excel数据整理、spss检验方法,分析了新疆农田生态系统的碳吸收量、碳吸收强度、碳排放量、碳排放强度、净碳吸收量和净碳吸收强度时空变化得出以下结论:(1)1994年~2013年间,新疆农田生态系统碳吸收增势明显。碳吸收量自1994年的819.24×104 t上升到2013年2539.08×104 t,增加了2.10倍。碳吸收强度自1994年40.40 t/hm2增至2013年125.43 t/hm2,提高了2.10倍。20年间,新疆各地州的碳吸收总量和强度的差异明显,其中喀什、阿克苏、巴州、博州和伊犁州直属于碳吸收及强度高的区域,乌鲁木齐市、克拉玛依市、哈密地区属于碳吸收及强度低的区域。(2)1994年~2013年间,新疆农田生态系统碳排放增势明显,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均表现出增长趋势。碳排量由1994年的135.77×104 t上升到2013年的494.21×104 t,增加了2.64倍。碳排放强度自1994年8.22 t/hm2增至2013年27.59 t/hm2,增加了2.36倍。期间,新疆各地州的碳排放总量和强度的分布不同,其中喀什、阿克苏、巴州和伊犁州直属县市于碳排放及强度高的区域,克拉玛依市、阿勒泰地区属于碳排放及强度低的区域。(3)1994年~2013年间,新疆农田生态系统净碳吸收稳定上升,净碳吸收总量和强度均呈现出稳定增长趋势。净碳吸收总量从自1994年的683.46×104 t提高到2013年2044.87×104 t,增加了1.99倍。净碳吸收强度由最初的38.18 t/hm2,增加到2013年的97.84 t/hm2,增加了1.56倍。20年间,新疆各地州的净碳吸收总量和强度的差异较为明显,其中喀什、阿克苏、博州属于净碳吸收及强度较高的区域,乌鲁木齐市、克拉玛依市、哈密地区属于净碳吸收及强度低的区域。(4)棉花、玉米、蔬菜、果用瓜对碳吸收总量的贡献最大,大麦、油菜、胡麻作物对碳吸收总量的贡献较小;碳排放与氮肥、磷肥、钾肥、灌溉、农膜、农业机械总动力及农药投入量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
【关键词】:新疆农田生态系统 碳吸收 碳排放 净碳吸收 相关性
【学位授予单位】:新疆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S181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7
- 第1章 绪论7-14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7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7-12
- 1.3 研究内容12
- 1.4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12
- 1.5 研究目标12-13
- 1.6 技术路线13-14
- 第2章 研究区概况及研究方法14-18
- 2.1 研究区概况14-16
- 2.2 研究方法16-18
- 第3章 新疆农田生态系统碳吸收变化的研究18-31
- 3.1 新疆农田生态系统碳吸收变化规律的研究18-25
- 3.2 新疆农田生态系统碳吸收强度变化规律的研究25-31
- 第4章 新疆农田生态系统碳排放变化的研究31-54
- 4.1 新疆农田生态系统碳排放变化规律的研究31-51
- 4.2 新疆农田生态系统碳排放变化规律的研究51-54
- 第5章 新疆农田生态系统净碳吸收变化的研究54-60
- 5.1 新疆农田生态系统净碳吸收变化的研究54-57
- 5.2 新疆农田生态系统净碳吸收强度变化的研究57-60
- 第6章 农田生态系统碳源汇影响的因素60-65
- 6.1 碳吸收的影响因素60-62
- 6.2 各物质投入量与碳排放相关性分析62-65
- 第7章 讨论与结论65-69
- 7.1 讨论65-67
- 7.2 结论67-69
- 参考文献69-76
- 致谢逡逑76-77
- 个人简历77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夏伦旺;农田生态系统的概念、组成和特性[J];生物学通报;2000年03期
2 叶旭君,王兆骞;浙江省德清县农田生态系统能量投入的优化[J];生态学报;2001年12期
3 林匡飞,徐小清,项雅玲,金霞,邵志慧;湖北江汉平原农田生态系统铜的循环与平衡[J];应用生态学报;2003年01期
4 黄爱民,赵荣钦,秦明周,杨浩;我国农田生态系统碳增汇/减排影响因素与技术的初步探讨[J];许昌学院学报;2003年05期
5 彭涛,高旺盛,隋鹏;农田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体系的探讨[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2004年01期
6 蒋际清,纪谷芳,柯玲;农田生态系统演化与害虫再增猖獗的关系[J];江西植保;2004年03期
7 孙新章;周海林;谢高地;;中国农田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及其经济价值[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7年04期
8 熊又升;何圆球;王兴祥;袁家富;赵书军;彭成林;徐祥玉;;浅析江西省农田生态系统生产力的稳定性[J];湖北农业科学;2007年06期
9 王树涛;门明新;李新旺;陈影;李晶;许v,
本文编号:54511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nykj/5451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