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农业技术论文 >

基于Pleiades影像的东北黑土区沟蚀分异特征研究

发布时间:2017-07-25 17:07

  本文关键词:基于Pleiades影像的东北黑土区沟蚀分异特征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地形因子 侵蚀沟 数字高程模型 东北典型黑土区


【摘要】:以Pleiades遥感影像为数据源,获取东北典型黑土区2013年的侵蚀沟分布数据,并根据研究区范围内1∶10 000的数字高程模型(digital elevation model,DEM)数据提取坡度、坡向和坡形等地形因子,探讨了各地形因子影响下的侵蚀沟密度与强度规律,全面分析了东北典型黑土区沟蚀分异特征.结果表明:研究区内侵蚀沟总体分布较均匀,但在东北部地区侵蚀沟分布较密集;沟壑密度与强度随坡度的增加总体上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在5°~10°范围内沟壑密度与强度达到最大;研究区中西南、南以及东南三个坡向上的沟壑密度与强度远大于其他坡向,东北和北坡沟壑密度与强度最低;研究区内凹形坡侵蚀沟发生的概率几乎是凸形坡的2倍,直线坡沟壑侵蚀发生的概率最低,且研究区沟蚀密度和强度均与地形具有相关关系.
【作者单位】: 吉林大学地球科学学院;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
【关键词】地形因子 侵蚀沟 数字高程模型 东北典型黑土区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青年基金资助项目(41301467) 吉林省测绘地理信息局国情监测科技创新项目
【分类号】:S157.1
【正文快照】: 0引言土壤侵蚀是导致大范围土地退化的主要因素,全球80%以上的土地退化是由土壤侵蚀引起的[1].东北黑土区是世界三大黑土区之一,是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对我国的粮食安全至关重要[2].但近些年来,“不上粪也打粮”的东北典型黑土区由于长期以来不合理的过度垦殖和掠夺式经营,水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娄利滨,王桂林;坡耕地侵蚀沟的治理措施[J];现代化农业;2005年08期

2 唐培君;张振杰;;侵蚀沟分级及防治对策[J];黑龙江水利科技;2010年02期

3 刘彦辉;;侵蚀沟分级及防治研究现状[J];黑龙江水利科技;2010年02期

4 任兵芳;田红;;全国侵蚀沟道普查指标及方法初探[J];人民长江;2010年15期

5 曹霁阳;;侵蚀沟“蚕食”黑土地[J];水利天地;2011年12期

6 何媛;袁爱萍;张超;胡影;夏照华;;北京市侵蚀沟道普查方法及结果分析[J];北京水务;2013年05期

7 石长金,温是,何成全;侵蚀沟系统分类与综合开发治理模型研究[J];农业系统科学与综合研究;1995年03期

8 石长金,温是,何成全;侵蚀沟分类及防治与利用研究[J];水土保持科技情报;1995年01期

9 滕银荣,赵卫泽,朱建;治理侵蚀沟的有效方法[J];黑河科技;1997年01期

10 高连仲;西部山区侵蚀沟治理探索——以云南省宣威市为例[J];生态经济;2001年11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张向辉;1.5万余干部职工播绿南塬侵蚀沟 31家包联部门单位完成栽植任务[N];渭南日报;2011年

2 本报记者 张晓黎;“东北第一侵蚀沟”即将变身鱼米乡[N];长春日报;2007年

3 本报记者 张晓黎 王冬梅 实习生 姚景光 通讯员 魏玉奇;“东北第一侵蚀沟”的变迁[N];长春日报;2006年

4 记者 吕佳;市级部门分片包联城区南塬绿化[N];渭南日报;2011年

5 王良武 姜利航;实现两个效益双丰收[N];牡丹江日报;2007年

6 记者 崔清新 周婷玉;黄土高坡:产1斤粮至少流失40斤土[N];新华每日电讯;2010年

7 王旭飞邋张岩;保护黑土地 留住子孙根[N];齐齐哈尔日报;2007年

8 特约记者  于林波 记者 徐大勇;“一号工程”直击水土流失[N];黑龙江日报;2006年

9 魏久纯;东宁用新体制治理水土流失[N];黑龙江经济报;2006年

10 通讯员 焦建国;全市 水土保持普查全面展开[N];巴彦淖尔日报(汉);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胡天然;乌裕尔河流域侵蚀沟格局及其演变过程[D];东北林业大学;2016年

2 李天奇;东北黑土区侵蚀沟成因与模型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樊华;黑龙江省侵蚀沟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5年

2 尹哲睿;黑龙江省拜泉县侵蚀沟分布的时空格局及影响因素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16年

3 刘馨月;内蒙古自治区水土保持普查中侵蚀沟道提取优化技术方法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3年

4 邹海天;黑龙江省克拜地区侵蚀沟道变化及影响因素分析[D];东北师范大学;2014年

5 张琳;东北黑土区漫川漫岗区侵蚀沟评价指标体系[D];东北师范大学;2013年

6 韩春梅;全国第一次水土保持普查内业数据处理方法探讨[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2年

7 陈晓雨;运用ArcGIS与DTGIS提取侵蚀沟道对比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3年

8 袁静;甘肃高塬沟壑区侵蚀沟道水土保持措施对位配置模式研究[D];甘肃农业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57233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nykj/57233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e9e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