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节性温度升高对落干期消落带土壤氮矿化影响
本文关键词:季节性温度升高对落干期消落带土壤氮矿化影响
【摘要】:为揭示季节性温度升高对消落带落干期土壤氮矿化的影响,分别采集三峡支流澎溪河消落带上游和下游两个水文断面,155 m(低)、165 m(中)和175 m(高)这3个水位高程表层土壤,结合落干期气温变化特点,在25℃和35℃两个温度下进行恒温培养.结果表明,消落带土壤总氮和硝态氮在上游断面和高水位高程含量更高,而下游和低水位高程含量更低,铵态氮分布与其相反.硝态氮是无机氮的主要存在形式,占无机氮的57.4%~84.7%.相同培养温度下,氨化、硝化、净氮矿化速率均表现为随水位高程增加,随流域断面由下至上而显著增加(P0.05);总体上,在水位高程和流域断面上均表现为:温度升高使硝化速率和净氮矿化速率显著增加(P0.05),而对土壤氨化速率无显著影响(P0.05).
【作者单位】: 重庆三峡学院三峡库区水环境演变与污染防治重庆高校市级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中国科学院水库水环境重点实验室;重庆三峡职业学院农林科技系;辽宁省气象科学研究所;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水文气象学院;
【关键词】: 三峡支流 氮矿化 温度升高 落干期 消落带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301248) 中国科学院水库水环境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项目(RAE2014BA01B) 重庆高校市级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项目(WEPKL2013MS-06)
【分类号】:S153
【正文快照】: 学院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中国科学院水库水环境重点实验室,重庆400714)土壤氮库绝大部分以有机态形式存在,而大部分植物无法直接利用有机氮[1],必需通过土壤氮矿化过程在微生物的作用下将有机氮转化为铵态氮(NH+4-N)和硝态氮(NO-3-N)等无机氮加以利用,而无机氮极易通过淋溶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程瑞梅;王晓荣;肖文发;郭泉水;;消落带研究进展[J];林业科学;2010年04期
2 揭胜麟;樊大勇;谢宗强;张想英;熊高明;;三峡水库消落带植物叶片光合与营养性状特征[J];生态学报;2012年06期
3 田相娟;;山东省临沂市沂河消落带植被调查分析报告[J];山东林业科技;2013年02期
4 余敏芬;方佳;何勇清;林太本;郑炳松;王强;;水蚀对千岛湖消落带土壤氮素影响的数值模型分析[J];浙江农林大学学报;2013年06期
5 廖世纯;韦桥现;蔡健和;蒙炎成;高国庆;李扬瑞;张永祥;;广西水库消落带植物群落调查[J];中国水土保持;2008年08期
6 陈海生;黄志强;冯伟荣;;水库消落带植物枫杨降污效应研究[J];安徽农学通报;2013年16期
7 吴江涛;许文年;陈芳清;戴方喜;郑江英;;库区消落带植被生境构筑技术初探[J];中国水土保持;2007年01期
8 郑海金;杨洁;谢颂华;;我国水库消落带研究概况[J];中国水土保持;2010年06期
9 郭泉水;洪明;康义;裴顺祥;程瑞梅;;消落带适生植物研究进展[J];世界林业研究;2010年04期
10 周明涛;杨平;许文年;肖海;;三峡库区消落带植物治理措施[J];中国水土保持科学;2012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郑海金;杨洁;谢颂华;;中国水库消落带研究概况[A];首届中国湖泊论坛论文集[C];2011年
2 程龙飞;易忠玖;;绿维护岸结构在三峡库岸消落带的应用研究[A];自主创新与持续增长第十一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1)[C];2009年
3 王定勇;朱金山;马明;赵蕾;孙荣国;;三峡水库消落带水、土环境中的汞[A];第六届全国环境化学大会暨环境科学仪器与分析仪器展览会摘要集[C];2011年
4 周月敏;张磊;吴炳方;李伟萍;;基于HJ-A/B星CCD、SPOT5三峡消落带生态环境监测与分析[A];自主创新与持续增长第十一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1)[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雷霞 秦勇;三峡库区消落带将造成严重环境污染[N];中国经济时报;2003年
2 本报记者 张洁 戴娟 何清平;将消落带营造为绿色生态长廊[N];重庆日报;2009年
3 记者 张孺海 李新龙 通讯员 周兵 张世梅;弥合消落带的创伤[N];湖北日报;2010年
4 记者 聂廷勇;三峡消落带初步测定[N];中国环境报;2003年
5 记者 李先宏 通讯员 汤波;让消落带披上“绿装”[N];湖北日报;2006年
6 ;世界级生态难题能否破解?[N];中国花卉报;2010年
7 本报记者 夏静邋潘剑凯 夏斐 谢文;绿化消落带:让青山碧水无间[N];光明日报;2007年
8 实习生 房宁;要谨慎发展种植业[N];农民日报;2003年
9 记者 向婧 通讯员 石体刚;武隆美国竹柳绿化芙蓉江消落带[N];重庆日报;2011年
10 徐旭忠;三峡库区消落区资源开发利用面临三大风险[N];经济参考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黄川;三峡水库消落带生态重建模式及健康评价体系构建[D];重庆大学;2006年
2 康义;三峡库区消落带土壤理化性质和植被动态变化研究[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10年
3 夏智勇;重庆三峡水库消落带植物分布特征与群落物种多样性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4 张彬;三峡水库消落带土壤有机质、氮、磷分布特征及通量研究[D];重庆大学;2013年
5 艾丽皎;南川柳对三峡消落带干湿交替环境的生理生态响应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田思思;浑河流域大伙房水库消落带重金属污染特征研究[D];辽宁大学;2015年
2 刘s,
本文编号:57237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nykj/5723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