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有人工制品的土壤系统分类研究
本文关键词:含有人工制品的土壤系统分类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中国土壤系统分类 人工制品 世界土壤资源参比基础 美国土壤系统分类
【摘要】:工业革命之后,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加快,人类对土壤演化过程的影响越来越突出。世界土壤资源参比基础和美国土壤系统分类对含有人工制品土壤的分类已经较为系统,而目前中国土壤系统分类尚缺乏此类土壤的研究。对含有人工制品土壤的系统研究有助于明确其在我国系统分类中的诊断依据和土壤类型。本文选取了河南省10个典型含有人工制品的土壤剖面和3个自然剖面作为研究对象。首先对两者剖面形态和理化性质进行对比分析,然后利用世界土壤资源参比基础和美国土壤系统分类对供试土壤进行分类,并分析两种分类的适用性,结合现行中国土壤系统分类,提出了适用于含有人工制品土壤分类的建议方案,并对河南典型含有人工制品的土壤进行类型划分。具体研究结果如下:(1)含有人工制品的土壤层次混乱;人工制品的侵入使土壤理化性质发生变化:受古人类影响的剖面中因灰烬层的存在使土层容重值变小,而其他典型土壤剖面因道路建设、垃圾堆积或土壤复垦等使土壤容重变大;含有人工制品的土壤中粗骨物质含量显著增大;含有煤矸石、混凝土、石灰性建筑材料、粉煤灰等的土体中p H值和电导率略有升高;有机碳在充填复垦的土壤中含量偏低,但在堆有生活垃圾的土壤中含量偏高;含有古人类活动遗迹的土壤全磷含量略高。(2)利用世界土壤资源参比基础、美国土壤系统分类和中国土壤系统分类对供试土壤进行类型划分,发现世界土壤资源参比基础对有些土壤不适用,美国土壤系统分类中含有人工制品的土壤只在新成土中有所体现而其他土纲中没有涉及。(3)定义了含有人工制品的土壤,新增了技术扰动层次,在满足技术扰动层次的土类下增设一个亚类,以“技术”为前缀,并在亚类中首先被检索。在该亚类土族划分标准中增加人工制品类别,与其他四个土族鉴别特征一起使用。针对复杂多样的含有人工制品的土壤尝试开展较为系统的分类研究,并在国内首次提出应用于含有人工制品土壤分类的具体方案,在一定程度上填补了我国对这类土壤分类研究的空白。深入研究含有人工制品的土壤并科学划分土壤类型对提高对此类土壤的认识,服务于景观规划和城市建设有重大意义。
【关键词】:中国土壤系统分类 人工制品 世界土壤资源参比基础 美国土壤系统分类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S155.3
【目录】:
- 摘要6-7
- Abstract7-13
- 1. 绪论13-24
- 1.1 研究背景与项目依托13-14
- 1.1.1 研究背景13-14
- 1.1.2 项目依托14
- 1.2 研究现状与研究趋势14-21
- 1.2.1 含有人工制品的土壤特征研究现状14-17
- 1.2.2 土壤分类的研究进展17-18
- 1.2.3 国内外含有人工制品的土壤分类研究趋势18-21
- 1.3 存在问题及研究内容21-22
- 1.4 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22-24
- 2. 土壤剖面描述和理化性质分析24-44
- 2.1 剖面点位置分布及区域概况24-25
- 2.2 土壤剖面描述25-34
- 2.3 土壤剖面形态特征分析34-35
- 2.4 土壤理化特征分析35-44
- 2.4.1 土壤颗粒组成35-36
- 2.4.2 土壤容重36-40
- 2.4.3 p H和EC40
- 2.4.4 有机碳40-41
- 2.4.5 全氮41
- 2.4.6 全磷41-44
- 3.WRB、ST和CST对含有人工制品土壤的分类44-51
- 3.1 WRB对含有人工制品土壤的分类44-45
- 3.2 ST对含有人工制品土壤的分类45-49
- 3.3 CST对含有人工制品土壤的分类49-50
- 3.4 三种分类系统对供试土壤分类的异同50-51
- 4.建立我国含有人工制品的土壤分类51-58
- 4.1 土壤分类理论基础51-52
- 4.2 建议分类方案52-56
- 4.2.1 含有人工制品土壤的定义52
- 4.2.2 诊断特性52-53
- 4.2.3 高级分类检索系统53-54
- 4.2.4 含有人工制品的土壤土族划分标准54-56
- 4.3 按建议方案含有人工制品的土壤分类归属56-58
- 5.结论与展望58-60
- 5.1 结论58-59
- 5.2 可能的创新点59
- 5.3 展望59-60
- 致谢60-61
- 参考文献61-66
- 附录66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D.H.Wlkinson;李醒民;;作为人工制品的宇宙[J];世界科学;1992年02期
2 肖峰;“造物”的语义分析[J];科学技术与辩证法;2004年03期
3 ;[J];;年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高正耀;李国霞;赵维娟;谢建忠;郭敏;;关于古陶瓷学的研究、仿制和鉴别的思考[A];The Methodology, Prospect and Significance on Non-destroyed Scientific Determination for Chinese Ancient Ceramics--Proceedings of CCAST (World Laboratory) Workshop[C];200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外文;澳洲旅行慎携物[N];中国国门时报(中国出入境检验疫报);2000年
2 记者 陈建强;蓟县大面积分布旧石器时代石质人工制品[N];光明日报;2005年
3 H·S·哈里森;牛津版《技术史》精选[N];大众科技报;2006年
4 H·S·哈里森;牛津版《技术史》精选[N];大众科技报;2006年
5 乔治F·麦克唐纳 著 黄晓宏 译;“地球村”的博物馆未来[N];中国文物报;2010年
6 吴九林;琥珀贵在天然[N];中国商报;2005年
7 吴九林;琥珀贵在天然[N];黑龙江经济报;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高晓晨;含有人工制品的土壤系统分类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6年
,本文编号:57379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nykj/5737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