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农业技术论文 >

基于生态足迹理论的郊野单元规划减量化指标分配研究——以上海市金山区为例

发布时间:2017-07-26 00:18

  本文关键词:基于生态足迹理论的郊野单元规划减量化指标分配研究——以上海市金山区为例


  更多相关文章: 土地生态 生态差 参数比照法 生态足迹 生态承载力 耕地 上海市


【摘要】:为了探讨郊野单元规划减量化指标分配的思路与方法,以区域生态承载力、生态足迹为依据,构建减量化指标分配模型,计算区域间生态差,并以上海市金山区为例,测算各建制镇(街道)间减量化指标分配比例。研究结果表明:(1)目前金山区总体处于生态赤字状态,其中西大盈港以东各建制镇(街道)生态差为负值,以西为正值。(2)从减量化角度看,枫泾镇总体耕地生态处于盈余状态,因此不参与减量化指标分配。其余各镇中,山阳镇减量化指标,各占总比例的42%,金卫镇占12%,减量化指标较少的为吕巷、张堰镇,各占总比例的1%。研究结果可为上海市郊野单元规划区级减量化指标分配提供参考;同时对类似地区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时,确定耕地保护指标,构建耕地生态价值补偿机制具有指导作用。
【作者单位】: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扬州市职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国家重点学科;
【关键词】土地生态 生态差 参数比照法 生态足迹 生态承载力 耕地 上海市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编号:41271189) 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编号:164320H116) 全国耕地后备资源调查评价项目
【分类号】:F323.211
【正文快照】: 2013年,上海市启动了郊野单元规划编制工作,该规划对完善具有上海特色的城乡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两规合一”体系,有序推进集中建设区外郊野地区的网格化精细管理,统筹各部门专业规划和相关实施政策机制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1-2]。建设用地整治是该项规划的核心内容之一。所谓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兆敏,刘世新,任世春,韩清芳,李永平;区域可持续发展的一种定量评价方法——对生态足迹研究方法的一点认识[J];西北农业学报;2004年01期

2 张丽峰;;河北省生态足迹动态研究[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2006年01期

3 张红霞;苏勤;章锦河;王群;;1990~1999年安徽省生态足迹的动态测度与分析[J];生态学杂志;2006年01期

4 赵卫;刘景双;孔凡娥;;吉林省生态足迹时间序列计算与分析[J];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2006年02期

5 吴隆杰;杨林;苏昕;徐建明;;近年来生态足迹研究进展[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2006年03期

6 胡小飞;代力民;谷会岩;熊晓波;;1973~2003年中国林业生态足迹的研究(英文)[J];Journal of Forestry Research;2006年02期

7 韩晓卓;张彦宇;李自珍;;生态足迹时间序列趋势外推分析的一种新方法及其应用[J];草业学报;2006年05期

8 叶长盛;刘平辉;陈荣清;;江西省近5年生态足迹动态变化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17期

9 焦士兴;王安周;;河南省1990~2003生态足迹动态分析[J];水土保持研究;2006年05期

10 潘安兴;张文秀;;四川省生态足迹与土地可持续利用[J];新疆农垦经济;2006年1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逯宇铎;孙左猛;;辽宁省生态足迹测定与研究[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三卷)[C];2009年

2 黄艳娴;朱利群;卞新民;;江苏省主要作物生产生态足迹分析与评价[A];江苏省系统工程学会第十一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3 刘欣;;济南市2000年生态足迹研究[A];济南市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4 易理强;周寅康;金晓斌;黎一畅;;基于生态足迹时序分析的区域可持续发展研究[A];2005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5年

5 张令;;辽宁省生态足迹与其社会发展指标体系的相互关系研究[A];2005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5年

6 吕红亮;林纪;许顺才;;资源枯竭型城市生态足迹分析[A];规划50年——2006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6年

7 李宇;艾华;齐晓明;徐琳;;黄土高原生态脆弱贫困区定西市生态足迹评价[A];提高全民科学素质、建设创新型国家——2006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6年

8 蒋莉;沈兴菊;于兴丽;;成分法进行小区域生态足迹研究评价[A];2007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下卷)[C];2007年

9 石惠春;赵俊远;;基于生态足迹的区域可持续发展研究——以石羊河下游民勤县为例[A];中国地理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10 卢彦;郎景波;;松嫩平原西部地区生态足迹与承载力研究[A];和谐发展与系统工程——中国系统工程学会第十五届年会论文集[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利彬;“生态足迹”警示全球[N];中国环境报;2004年

2 《中国国土资源可持续发展研究报告》课题组;生态足迹测算土地利用状况[N];中国国土资源报;2005年

3 记者 王翰林;人类生态足迹超出地球承载力[N];科技日报;2007年

4 本报记者  王胜男 北京地球村 毛达;缩减生态足迹 实现可持续发展[N];中国绿色时报;2006年

5 华新;2005亚太区“生态足迹”揭盅[N];民营经济报;2006年

6 张可兴;山西生态足迹全国最大[N];中国环境报;2008年

7 对话人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研究员 徐中民 采访人 本报记者 张可兴;以生态足迹评价可持续发展能力[N];中国环境报;2008年

8 胡丽娟;碳排放、城镇化成影响中国生态足迹主因[N];科技日报;2010年

9 记者 任荃;支撑现有生活需1.5个地球[N];文汇报;2010年

10 记者 刘斯文;地球不堪重负 贫富国家生态足迹差距扩大[N];中国绿色时报;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晋良;基于生态足迹的城市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9年

2 张宇鹏;我国生态足迹区域差异比较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3 鲁凤;生态足迹变化的动力机制及生态足迹模型改进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王书玉;基于生态足迹理论的县域生态经济系统评价[D];南京农业大学;2006年

5 曲艳伟;基于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的中国能源生态足迹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12年

6 王大庆;黑龙江省生态足迹与生态安全分析及其可持续发展对策[D];东北农业大学;2008年

7 李宏;生态足迹理论及其应用研究[D];兰州大学;2006年

8 于萌;基于生态足迹的新城区可持续发展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4年

9 陈璋;中国1978-2020年自然地域系统压力分析及预测[D];复旦大学;2008年

10 樊华;基于生态足迹理论的陕北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优善;青岛市生态足迹动态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7年

2 刘勇;天津市生态足迹的计算与动态分析[D];天津大学;2007年

3 夏秀红;基于生态足迹的山西省生态环境质量评价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8年

4 吕志贤;基于生态足迹变化驱动因子分析的社会可持续发展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08年

5 梁晓梅;中日韩贸易的生态足迹研究[D];青岛大学;2009年

6 包萨出荣贵;牧区草地生态足迹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9年

7 刘帅;沈阳市生态足迹定量分析评价及预测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2009年

8 高中良;重庆市农业水土资源生态足迹动态研究—国家公顷法[D];西南大学;2010年

9 谢伟平;1996-2008年浙江省生态足迹的测算与动态性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10 刘丽佳;吉林省旅游生态足迹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57394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nykj/57394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b12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