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农业技术论文 >

秸秆腐解过程中结构的变化特征

发布时间:2017-07-26 02:24

  本文关键词:秸秆腐解过程中结构的变化特征


  更多相关文章: 秸秆腐解 红外光谱 结构


【摘要】:应用尼龙网袋法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研究玉米和大豆秸秆在3种不同试验地(葡萄园、桃园、农田)腐解过程中的结构变化特征,为秸秆还田措施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玉米和大豆秸秆的官能团组成具有相似之处,但在3400、1640、1400~1460、1310、1000~1100 cm~(-1)处的吸收峰强度不同,稳定成分存在差异。腐解前后作物秸秆红外光谱吸收峰强度有所改变,随着腐解时间的增加,羟基、酰胺基、甲基、亚甲基和次甲基的含量逐渐降低,羧基增多,有机酸形成,碳水化合物、酰胺类化合物、糖类等逐渐分解。易分解的化合物(如脂肪族结构、酰胺类化合物和糖类)可直接进行分解,部分芳香类等难分解化合物则先分解为羧酸酯类(1725~1735 cm~(-1))、脂肪族类(1450~1460 cm~(-1))等中间产物后再进行分解。1560~1732 cm~(-1)处的肩峰与作物残体中有机酸有关。尿素对玉米秸秆的腐解具有促进作用,且与1310 cm~(-1)处的吸收峰变化有关。作物秸秆还田之后,会向腐植酸方向腐解,其结构变化在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和干湿处理之间无明显区别(P0.05),与还田作物秸秆种类以及N含量有关。
【作者单位】: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资源环境学院;黄土高原土壤侵蚀与旱地农业国家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秸秆腐解 红外光谱 结构
【基金】:中国科学院黄土高原土壤侵蚀与旱地农业国家重点实验室基金项目(K318009902-1310) 陕西省科技统筹创新工程计划项目(2011K01-48)
【分类号】:S141.4
【正文快照】: 作物秸秆是一种较为常见的生物质资源,含有有机质和植物生长所必需的氮、磷、钾及其他微量元素[1]。我国作物秸秆类有机固体废弃物的数量庞大(7亿t)[2],由于运输成本等问题,部分作物秸秆就地焚烧,这样不仅浪费了秸秆中的有机碳和养分资源,而且会增加大气环境污染。因此,秸秆还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孟凡荣;窦森;尹显宝;张葛;钟双玲;;施用玉米秸秆生物质炭对黑土腐殖质组成和胡敏酸结构特征的影响[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16年01期

2 王帅;窦森;张溪;崔艳杰;王婷;;纤维素菌体残留物提取类腐殖质的红外光谱研究[J];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15年12期

3 张葛;窦森;谢祖彬;孟繁荣;尹显宝;;施用玉米秸秆生物质炭对水稻土黑碳数量和结构特征的影响[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15年09期

4 孟安华;吴景贵;;不同处理牛粪对植菜土壤腐殖质结构特征的影响[J];水土保持学报;2015年04期

5 黄婷苗;郑险峰;王朝辉;;还田玉米秸秆氮释放对关中黄土供氮和冬小麦氮吸收的影响[J];中国农业科学;2015年14期

6 赵亚丽;郭海斌;薛志伟;穆心愿;李潮海;;耕作方式与秸秆还田对土壤微生物数量、酶活性及作物产量的影响[J];应用生态学报;2015年06期

7 汤文光;肖小平;唐海明;张海林;陈阜;陈中督;薛建福;杨光立;;长期不同耕作与秸秆还田对土壤养分库容及重金属Cd的影响[J];应用生态学报;2015年01期

8 余坤;冯浩;李正鹏;王增丽;;秸秆还田对农田土壤水分与冬小麦耗水特征的影响[J];农业机械学报;2014年10期

9 吴景贵;任军;赵欣宇;李建明;;不同培肥方式黑土腐殖质形态特征研究[J];土壤学报;2014年04期

10 张红;吕家珑;曹莹菲;徐温新;;不同植物秸秆腐解特性与土壤微生物功能多样性研究[J];土壤学报;2014年04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张红;不同植被覆盖土壤中植物残体腐解过程的质能状态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6年

2 孙本华;荒漠绿洲生态系统中植物残体腐解特征的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3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曹莹菲;张红;赵聪;刘克;吕家珑;;秸秆腐解过程中结构的变化特征[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16年05期

2 史琼彬;赵秀兰;常同举;卢吉文;;耕作方式对紫色水稻土团聚体中有机质及重金属的分布特征影响[J];环境科学;2016年05期

3 张秀梅;夏俊芳;张居敏;贺小伟;梁世芳;张顺;吴昊;万松;;水旱两用秸秆还田组合刀辊作业性能试验[J];农业工程学报;2016年09期

4 湛方栋;陈建军;秦丽;王吉秀;李元;;镉铅污染的玉米秸秆还田对蚕豆生长、养分和镉铅含量的影响[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16年04期

5 靳海洋;蒋向;杨习文;贺德先;;作物秸秆直接还田思考与秸秆多途径利用商榷[J];中国农学通报;2016年09期

6 程凯凯;李超;汪柯;肖小平;;湖南省稻田农作制度的问题与发展[J];湖南农业科学;2016年02期

7 张鲁云;郑炫;秦朝民;何兴村;;超深耕犁的性能试验与研究分析[J];甘肃农业大学学报;2016年01期

8 汪可欣;付强;张中昊;姜辛;郝忠瑾;;秸秆覆盖与表土耕作对东北黑土根区土壤环境的影响[J];农业机械学报;2016年03期

9 李杰;陈锐;吴杨焕;杨平;崔静;贾彪;郑重;马富裕;;北疆地区滴灌冬小麦农田蒸散特征[J];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16年01期

10 郭强;于玲玲;徐阳;杨晓辉;王长里;杨引福;张树林;;保护性耕作对冀东地区玉米产量和土壤特性的影响[J];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15年04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赵聪;植物残体腐解过程物质组成与能量变化特征[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4年

2 阿依努尔·卡吾拉洪;伊犁典型草原栗钙土和灰漠土腐殖质组分垂直分布规律研究[D];新疆农业大学;2013年

3 殷卫抗;宝天曼锐齿栎林物种分布与土壤因子关联分析[D];河南农业大学;2013年

4 韩丽;赛罕乌拉自然保护区不同植被类型下土壤理化性状的对比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0年

5 李银科;开垦对荒漠土壤性状的影响[D];甘肃农业大学;2007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丽;陈旭;吴丹;王爱丽;杨柳燕;;固定化改性生物质炭模拟吸附水体硝态氮潜力研究[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15年01期

2 雷雨雨;辛颖;赵雨森;陈璐;王丽红;;重度火烧对大兴安岭天然林土壤有机碳和黑碳的影响[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14年11期

3 赵欣宇;吴景贵;李建明;宋金红;冯娜娜;;玉米秸秆及相关废弃物对黑土腐殖质结合形态的影响[J];水土保持学报;2014年05期

4 吴景贵;任军;赵欣宇;李建明;;不同培肥方式黑土腐殖质形态特征研究[J];土壤学报;2014年04期

5 康露;陈贺;王富兰;吴景贵;;蜉金龟堆肥施入后土壤腐殖质表征及特性研究[J];土壤;2014年03期

6 于沙沙;窦森;杨靖民;;CENTURY模型在土壤有机碳研究中的应用[J];土壤与作物;2014年01期

7 史振鑫;孟安华;吴景贵;康露;燕存岳;张志莹;杨天悦;;牛粪处理方式对黑土胡敏酸和富里酸的影响[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年03期

8 杨滨娟;黄国勤;钱海燕;;秸秆还田配施化肥对土壤温度、根际微生物及酶活性的影响[J];土壤学报;2014年01期

9 王增丽;冯浩;余坤;张春强;王缠军;;轮作条件下秸秆施用方式对农田水分及作物产量的影响[J];农业机械学报;2013年12期

10 柯跃进;胡学玉;易卿;余忠;;水稻秸秆生物炭对耕地土壤有机碳及其CO_2释放的影响[J];环境科学;2014年01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高瑞;长期不同施肥土壤生物活性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4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旭东,于天富,陈多仁,殷宪强;玉米秸秆腐解过程物质组成及胡敏酸的动态变化Ⅰ.物质组成的动态变化[J];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01年03期

2 刘帅;卢丽兰;张俊峰;刁世勇;王旭东;;粪肥腐解过程中不同溶性腐殖质态铜、锌变化及其结合竞争[J];中国农业科学;2008年08期

3 王旭东;陈鲜妮;王彩霞;田霄鸿;吴发启;;农田不同肥力条件下玉米秸秆腐解效果[J];农业工程学报;2009年10期

4 赵悬悬;朱光灿;许丽娟;吕锡武;;蓝藻自然腐解特性研究[J];江苏农业学报;2013年02期

5 杜金钟;孙美然;赵志兰;邢素丽;;常温条件一种速腐剂对玉米秸秆的腐解效果[J];吉林农业科学;2013年05期

6 程励励,文启孝,吴顺令,徐宁;植物物料的化学组成和腐解条件对新形成腐殖质的影响[J];土壤学报;1981年04期

7 陈思根,张一平,白锦鳞,李艳霞;植物残体腐解物能态特征及其与组分的关系[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3年S1期

8 白锦鳞,张一平,陈思根,杜建军,李叙勇,杜建平;植物残体腐解过程腐解物热解特征的研究[J];土壤学报;1993年04期

9 吴景贵,席时权,曾广赋,汪冬梅,姜岩,,王明辉;玉米秸秆腐解过程的红外光谱研究[J];土壤学报;1999年01期

10 范春辉;张颖超;许吉婷;王家宏;;复合污染旱田黄土中还田秸秆动态腐解的光谱学特性[J];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14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王旭东;卢丽兰;;粪肥腐解过程铜锌的形态分布及其竞争关系[A];中国土壤学会第十一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七届海峡两岸土壤肥料学术交流研讨会论文集(上)[C];2008年

2 杜金钟;孙美然;赵志兰;邢素丽;;不同用量速腐剂对玉米秸秆的腐解效果[A];农业环境与生态安全——第五届全国农业环境科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3 孙波;王晓s

本文编号:57438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nykj/57438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90b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