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水土流失动态监测评价的大数据分析基础与对策
本文关键词:区域水土流失动态监测评价的大数据分析基础与对策
【摘要】:区域水土流失动态监测评价的目的是掌握水土流失状况及其防治成效,建成并运用大数据进行分析,可充分利用数据资源,提高监测成果的科学性、完整性和时效性。通过大数据采集与知识挖掘,构建区域水土流失动态监测评价数据集(或集合),再利用云网络计算平台,实现基于大数据的动态监测与分析评价。文章针对区域水土流失动态监测与评价的方法和数据基础,从完善顶层设计入手,实现大数据融合与共享,推进数据标准化建设,创新大数据和云网络服务方式,完善监测站网信息采集和大数据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探索基于大数据的区域水土流失动态监测评价方法和实现途径,并提出其大数据构成与分析流程,以及应用大数据分析的对策与建议。
【作者单位】: 水利部水土保持监测中心;北京水保生态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关键词】: 水土流失 动态监测 分析评价 大数据 区域
【基金】:水利部财政预算项目“全国水土流失动态监测与公告项目”(1261521610273)
【分类号】:S157.1
【正文快照】: 项目名称:水利部财政预算项目“全国水土流失动态监测与公告项目”(1261521610273)当前,中国已进入“互联网+”时代,国家大力推进基础信息资源、大数据中心以及基于互联网的“云计算网络”建设,信息化与大数据分析已成为实现国家战略转型发展的重要手段。水土流失动态监测与评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勤科;全国“区域水土流失快速调查与管理信息系统”学术研讨会简讯[J];水土保持通报;1999年04期
2 杨勤科;李锐;徐涛;姚志红;催琰;;区域水土流失过程及其定量描述的初步研究[J];亚热带水土保持;2006年02期
3 高华端;李锐;;基于地质尺度的贵州省区域水土流失特征分析[J];水土保持通报;2006年03期
4 高华端;李锐;;贵州省地质背景下的区域水土流失特征[J];中国水土保持科学;2006年04期
5 杨勤科;李锐;;区域水土流失研究的科学体系[J];水土保持研究;2006年05期
6 崔琰;李锐;杨勤科;;浅论区域水土流失模型设计及参数采集方法[J];节水灌溉;2008年03期
7 汪翠英;杨勤科;郭伟玲;姚志宏;李文凤;;区域水土流失研究中降雨量空间插值方法选取[J];水土保持研究;2008年02期
8 蒋立哲;王慧芳;;黄河上游水电开发对区域水土流失的影响分析[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2011年04期
9 徐健;;地理说课设计研究——以“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第二课时)”为例[J];地理教学;2014年08期
10 万晔,司徒群,李子海;滇西北地理环境特征与区域水土流失相互作用机制研究[J];水土保持通报;2003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王玉太;周士勇;范明元;刁希全;;浅析城区开发建设对区域水土流失的影响[A];“全国水土流失与江河泥沙灾害及其防治对策”学术研讨会会议文摘[C];2003年
2 赵牡丹;;一个新的区域水土流失综合地形因子——“侵蚀势能”的提出及提取方法研究[A];中国地理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3 孙燕;张秋文;王乘;;EOS/MODIS遥感技术在我国区域水土流失调查与监测中的应用展望[A];全国国土资源与环境遥感技术应用交流会论文文集[C];2004年
4 李占斌;李鹏;鲁克新;;黄土高原区域水土流失环境演变与调控对策[A];“全国水土流失与江河泥沙灾害及其防治对策”学术研讨会会议文摘[C];200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记者 关秋实;我市将实施水土保持生态效益补偿制度[N];承德日报;2014年
2 杨坚 冷立群;新宁获国家2.6亿元投资治理石漠化[N];邵阳日报;2014年
3 ;科技创新助推水土流失治理[N];中国水利报;2006年
4 赵帮元;黄土高原水保遥感监测关键技术研究通过验收[N];黄河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王飞;人类活动对区域水土流失影响的定量评价[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4年
2 许宜北;区域水土流失评价的遥感与核素示踪技术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2007年
3 姚志宏;基于GIS的区域水土流失过程模拟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教育部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研究中心);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志瑞;区域水土流失模型敏感性分析[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9年
2 汪翠英;区域水土流失模型敏感性分析[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8年
3 刘新华;区域水土流失地形因子分析与提取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1年
4 夏积德;区域水土流失模型的不确定性分析[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8年
5 李京忠;区域水土流失结构性植被因子遥感提取研究[D];西北大学;2009年
6 张宏鸣;基于GIS的区域水土流失模型的优化与改进[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8年
7 姚志宏;基于GIS区域水土流失模型的算法设计与实现[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教育部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研究中心);2007年
8 王靖滢;地表起伏度与区域水土流失的相关性分析[D];重庆师范大学;2014年
9 吴U,
本文编号:60121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nykj/6012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