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夏茬后土壤微生物数量变化及其化感作用初探
本文关键词:半夏茬后土壤微生物数量变化及其化感作用初探
【摘要】:为了探寻半夏茬后土壤微生物数量变化及茬后土壤对半夏植株生长的化感作用,用涂布平板法培养微生物研究土壤微生物数量,并用浇灌法处理盆栽半夏幼苗,研究土壤浸提液的化感作用。结果表明,种植半夏后,土壤中微生物数量大量增加,细菌、真菌和放线菌数量分别是种植前的1.26倍、43.28倍和4.09倍。茬后土壤浸提液总体上表现为对半夏植株的株高、叶片长和叶片宽有抑制作用,且具有浓度效应,浓度越高作用效果越强,当土壤浸提液质量浓度达到4×103g/L时,对半夏生长具有严重抑制作用,对株高抑制率最高达20.23%,对叶片长度抑制率最高达17.46%,对叶片宽度抑制率最高达12.58%。综上,种植半夏会使土壤微生物数量大幅度增加,致病性微生物的增加可能是半夏连作障碍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半夏茬后土壤浸提液对半夏幼苗生长的抑制作用可能是由土壤中化感物质增加引起的。
【作者单位】: 贵州大学农学院;
【关键词】: 半夏 土壤浸提液 微生物数量 化感作用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81460577) 贵州大学“SRT计划”项目(贵大SRT字2013062号) 贵州省科技厅创新人才团队建设项目(黔科合人才团队20104006)
【分类号】:S154.3;S567.239
【正文快照】: 半夏(Pinellia ternate)为天南星科植物,其干燥块茎是大宗常用中药,具有燥湿化痰、和胃止呕之功,主治痰湿水饮、呕吐、咳喘等症[1]。半夏药材主要来自人工栽培,但其栽培中存在严重的连作障碍,连作会导致半夏产量和质量下降。目前,轮作换茬是农业和药材生产中克服连作障碍的主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存宇;;凋落叶分解对土壤微生物数量和组成的影响[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4期
2 侯颖;李市场;张素娟;徐建强;;洛阳市土壤微生物数量状况初步研究[J];河南农业科学;2007年08期
3 李桂喜;董存元;陈希元;岳燕军;;不同耕作方式对土壤微生物数量的影响[J];湖北农业科学;2012年17期
4 张萍,刀志灵,郭辉军,龙碧云;高黎贡山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微生物数量和多样性的影响[J];云南植物研究;1999年S1期
5 杨敬天;胡进耀;张涛;彭波;邓东周;;珙桐土壤微生物数量及其与土壤因子的关系[J];江苏农业科学;2014年01期
6 黄志宏;田大伦;梁瑞友;周光益;;南岭不同林型土壤微生物数量特征分析[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2007年03期
7 祖智波;陈冬林;谭周进;田慧;屠乃美;;种植模式对稻田土壤微生物数量及活度的影响[J];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2007年06期
8 武丽花;方晰;田大伦;徐桂林;;锰矿废弃地不同植被恢复方式下土壤微生物数量特征[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2008年01期
9 邵宝林;龚国淑;张世熔;余霞;杨丹玲;张洪;刘晓璐;;横断山北部高山区不同生态条件下土壤微生物数量及其与生态因子的相关性[J];生态学杂志;2006年08期
10 黄志宏;梁瑞友;田大伦;周光益;;南岭小坑果园土壤微生物数量状况初步研究[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2007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谢卓霖;陈强;朱钟麟;胡桦;吴思思;李登煜;;稻田保护性耕作对土壤微生物数量和生物量碳的影响[A];庆祝中国土壤学会成立60周年专刊[C];2005年
2 熊鸿焰;李廷轩;;水旱轮作条件下长期免耕对土壤微生物数量的影响[A];“环境与健康”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3 康丽华;江业根;陆俊锟;马海宾;王胜坤;;华南地区主要造林树种共生微生物资源研究与利用[A];第三届全国微生物资源学术暨国家微生物资源平台运行服务研讨会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海荣;大青山森林培育技术与根际土壤微生物数量关系的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09年
2 杨建文;甘肃河西地区不同盐碱土壤微生物数量、酶活及理化因子的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2年
3 刘凤玲;河套地区不同树种根际土壤微生物数量的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0年
4 郝金娥;江河源区不同植被演替阶段土壤微生物数量及微生物生物量碳的特性[D];青海大学;2010年
5 周定建;百草枯和草甘膦对紫色土土壤微生物数量及酶活性的影响[D];西南大学;2010年
6 蔡琼;一二代马尾松人工林土壤微生物数量及生物活性的对比研究[D];贵州大学;2006年
7 郑艳霞;三江源不同湿地类型土壤微生物数量特征及生物量碳研究[D];青海大学;2013年
8 旭日干;煤矿区AM真菌多样性与土壤微生物数量特征的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1年
9 何玉梅;不同保护性耕作措施对土壤微生物数量及多样性的影响[D];甘肃农业大学;2006年
10 臧蕾;白水江自然保护区土壤微生物数量分布特征及霉菌多样性研究[D];甘肃农业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65091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nykj/6509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