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农业技术论文 >

祁连山区亚高山灌丛土壤含水量的空间分布与月份变化规律

发布时间:2017-08-19 20:06

  本文关键词:祁连山区亚高山灌丛土壤含水量的空间分布与月份变化规律


  更多相关文章: 土壤含水量 灌丛 变异系数 祁连山


【摘要】:为了探究祁连山区不同灌丛类型的土壤水分时空变异规律,论文以祁连山排露沟小流域的箭叶锦鸡儿(Caragana jubata)、吉拉柳(Salix gilashanica)、金露梅(Potentilla fruticosa)、鲜黄小檗(Berberis diaphana)、甘青锦鸡儿(Caragana tangutica)5种灌丛为对象,建立固定样地,进行了一个生长季的分层(0~10、10~20、20~30、30~40、40~60 cm)土壤含水量监测。结果表明:1)在各灌丛类型样地之间,土壤含水量差异很大,由大到小依次为:箭叶锦鸡儿吉拉柳金露梅鲜黄小檗甘青锦鸡儿。2)在小流域内空间尺度上,地形(海拔、坡向)、气象(降水、温度)、植被、土壤等作为主要因素共同影响着土壤含水量的差异,导致土壤含水量的空间分布具有随海拔(降水)升高而增大、随地形遮荫作用增强而增大(阴坡高于阳坡)的变化规律。3)不同灌丛类型样地土壤含水量在生长季内各月的变异程度均为弱变异或中等变异,相同土层含水量变异系数大小顺序基本为:鲜黄小檗箭叶锦鸡儿吉拉柳金露梅甘青锦鸡儿。
【作者单位】: 甘肃农业大学林学院;甘肃省祁连山水源涵养林研究院;
【关键词】土壤含水量 灌丛 变异系数 祁连山
【基金】:甘肃省青年科技基金计划项目(145RJYG318)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91125012,91425301)~~
【分类号】:S152.7
【正文快照】: 土壤水分是影响土壤侵蚀过程和生态环境建设的关键因子之一,也是影响植被生长的主要因素[1-3],其异质性对水土流失、水-热-溶质耦合运移和土壤-植被-大气传输体(SPAC系统)中的物质迁移等水文学过程以及土壤形成过程均有显著影响[4-5],因此,土壤水分的时空异质性受到众多学者的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左玉萍,贾志宽;土壤含水量对秸秆分解的影响及动态变化[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5期

2 张学礼,胡振琪,初士立;土壤含水量测定方法研究进展[J];土壤通报;2005年01期

3 徐玉英;土壤含水量计算方法[J];东北水利水电;2005年07期

4 谢恒星;张振华;刘继龙;谭春英;李清翠;;苹果园土壤含水量测定取样点数目及插值方法研究[J];莱阳农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5 张晓虎;李新平;;几种常用土壤含水量测定方法的研究进展[J];陕西农业科学;2008年06期

6 范文义;李明泽;应天玉;;荒漠化地区土壤含水量的遥感定量反演[J];应用生态学报;2008年05期

7 吕国华;李子忠;赵炳祥;赵晓燕;肖志广;;频率域反射仪测定土壤含水量的校正与田间验证[J];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08年04期

8 王俊;贺智涛;;土壤含水量检测电路的研制[J];节水灌溉;2008年07期

9 孙勇;安菲;程春香;陈志华;;不同类型土壤含水量的时空动态变化对比分析[J];黑龙江气象;2008年03期

10 吴建;;基于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的土壤含水量检测的研究与分析[J];电脑知识与技术;2008年2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二虎;仝文伟;鲁建立;霍继超;王娟;;暴雨过程对不同深度土壤含水量的影响分析[A];第27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现代农业气象防灾减灾与粮食安全分会场论文集[C];2010年

2 王春梅;左强;杨鹤松;;应用随机组合方法分析不同尺度表层土壤含水量合理取样数目[A];农业工程科技创新与建设现代农业——2005年中国农业工程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二分册[C];2005年

3 武红旗;李美婷;蒋平安;卢响军;付彦博;;北疆典型盐渍土土壤含水量光谱特征研究[A];面向未来的土壤科学(上册)——中国土壤学会第十二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九届海峡两岸土壤肥料学术交流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4 匡亚红;陆桂华;吴志勇;;中国近60年模拟土壤含水量时空特征分析[A];中国水文科技新发展——2012中国水文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12年

5 纪瑞鹏;班显秀;张淑杰;张玉书;冯锐;陈鹏狮;;基于遥感的农田土壤含水量面预报方法研究[A];中国气象学会2006年年会“卫星遥感技术进展及应用”分会场论文集[C];2006年

6 杨云贵;寇建村;赵昆;;土壤含水量对草坪草出苗和早期生长的影响[A];草坪与地被科学进展论文汇编[C];2006年

7 邹洪涛;黄毅;张玉龙;孙占祥;;东北风沙半干旱区不同栽培模式春播前土壤墒情变化的研究[A];中国农作制度研究进展2008[C];2008年

8 顾静;;西安地区麦地不同降水年份土壤含水量研究[A];中国地理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9 张素芳;马礼;;坝上高原林草地表层土壤含水量对比研究[A];自然地理学与生态安全学术论文摘要集[C];2012年

10 王学军;李怀耿;崔少君;;土壤含水量监测与智能灌溉系统应用研究[A];济宁市技术创新与可持续发展论文选编[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刘凯;挖掘灌溉潜力 打赢抗旱战役[N];运城日报;2009年

2 瞿可;内涝地小麦这样种[N];农民日报;2003年

3 赵永春;农田保墒是关键[N];沈阳日报;2006年

4 府谷县园艺站 郝里子;旱作果园咋保墒[N];陕西科技报;2008年

5 记者 张梅 实习生 颜薇;我省部分地区旱情持续[N];陕西日报;2009年

6 记者 李宁波;一场雨雪润了干渴运城[N];山西日报;2009年

7 周鸿彩;天麻的生殖特性[N];云南科技报;2008年

8 记者 许怡平;全市旱情基本解除[N];安庆日报;2011年

9 杨建辉;华池伏旱加剧 45万亩大秋作物面临威胁[N];甘肃经济日报;2007年

10 正定县农牧局 刘丽云;小麦遇大旱 春季巧施肥[N];河北科技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鲁清林;旱地小麦不同种植模式水热效应及对产量形成的影响[D];甘肃农业大学;2014年

2 王立权;雪被—农田土壤复合系统复杂性分析及水热互作效应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14年

3 陈俊英;污灌土壤斥水性的机理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0年

4 周萍;高光谱土壤成分信息的量化反演[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6年

5 杨琳;控制排水条件下农田氮素运移机理试验及其对水环境影响的研究[D];武汉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艳茹;山东烟区绿肥作物冬牧70黑麦生长的适宜水分温度条件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5年

2 张正;电容法原位估测植物根系生物量应用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5年

3 胡煜;基于时域反射法土壤含水量测量方法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09年

4 孙俊;基于环境一号卫星的那曲地区青藏铁路沿线区域土壤含水量反演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1年

5 喻素芳;荒漠化地区土壤含水量遥感信息模型的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5年

6 薛辉;基于实测热红外光谱反演黄骅地区表层土壤含水量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7 李美婷;新疆不同质地土壤含水量光谱特征分析[D];新疆农业大学;2012年

8 韦佳;栾城农田土壤含水量时空变化分析[D];长安大学;2014年

9 谢国兰;基于探地雷达的土壤含水量分析[D];南昌大学;2009年

10 冯玉钿;土壤含水量对马铃薯淀粉形成及产量的影响[D];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70268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nykj/70268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400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