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农业技术论文 >

石羊河流域灌溉作物根区土壤水分不均匀分布特征与作物生长关系试验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20 23:22

  本文关键词:石羊河流域灌溉作物根区土壤水分不均匀分布特征与作物生长关系试验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石羊河流域 计划湿润层 土壤水分 作物生长指标 灌水决策


【摘要】:依据不同计划湿润层深度的灌水量可以有效调控土壤含水量空间分布,通过土壤水分和作物根系响应关系进而影响到作物的生理生长,最终影响到作物产量。为确定石羊河流域主要粮食作物适宜的灌水决策,通过设置不同计划湿润层深度形成处理间灌水差异,探讨灌溉农田土壤水分不均匀分布与作物生长的关系。本研究针对西北干旱区石羊河流域的两大主要粮食作物,探讨计划湿润层深度处理对春小麦、春玉米根区土壤水分分布特征与作物生长之间关系的影响,取得如下结果:(1)依据SPSS聚类分析将春小麦0-100cm土壤含水量分为表层0-20cm、浅层20-40cm、中层40-60cm和深层60-100cm;畦灌玉米分为表层0-40cm、浅层40-60cm、中层60-80cm和深层80-100cm,交替隔沟灌玉米分为表层0-20cm、浅层20-40cm,中层40-70cm和深层70-100cm;小麦和隔沟灌玉米中层是主要储水层,畦灌玉米浅层为储水层。(2)春小麦土壤含水量随深度增加不均匀性增强,随着生育期的推进深层土壤含水量不均匀性减弱。计划湿润层可有效调控60cm以上范围含水量,随着计划湿润层增加,不同处理土壤水分差异减弱。根系主要生长在40cm深度范围,根系长及根干重呈现水多根多特点,灌水量少更易出现深扎根现象,证实计划湿润层通过调控土壤含水量能够调控根系生长。计划湿润层深度处理条件下春小麦株高与叶面积均有差异但不明显。春小麦拔节期株高增加最快,不同处理株高和叶面积对灌溉调控的响应存在差异性,导致二者对灌水量的响应关系不同步。穗长、茎长、百粒重、单株平均粒重及产量与全生育期灌水总量呈正比。拔节-抽穗期是作物需水高峰期,此阶段土壤含水量对产量影响最大。不同处理耗水对比表明:较小计划湿润层能够增加作物对降水的吸收利用,需水高峰期计划湿润层越小,灌水将越频繁,同时土壤含水量保持在较低水平,容易导致小麦早熟、产量降低。(3)畦灌玉米不同处理的灌水差异直接影响不同深度层土壤含水量差异,计划湿润层深度越大,灌水影响深度越大,储水层根系差异越明显。随耗水量增加,灌水处理对不同深度土壤含水率的影响随深度增加而减弱,但根区垂向空间土壤水分差异会加剧。玉米根系主要受土壤水分布影响,0-50cm深度是根系主要分布层,处理间根系主要差异在0-70cm深度。不同计划湿润层条件下玉米株高、叶面积均有差异,且株高差异小于叶面积。叶面积主要生长阶段为拔节期,拔节至抽穗期是株高快速生长阶段。不同处理茎干重、叶干重、穗重及产量均与计划湿润层呈正比关系,不同处理产量和干物质的增长并不同步,计划湿润层较小时作物有效水利用系数及灌溉水利用系数均较高,同时能增加作物对降水的吸收利用。(4)交替隔沟灌南北沟因灌水时间不同,土壤含水量规律受灌水调控而不同步。计划湿润层深度越大,调控深度越大,灌水对土壤水分的调控能力越强,同时灌水调控增加不同侧灌水沟土壤含水量的差异性,造成不同空间土壤含水量偏低,增加了作物利用降水及灌水的效率。根系干重基本呈现由浅至深依次减少的规律,但计划湿润层苗期50cm,拔节期60cm,抽穗期以后70cm处理在储水层的根系干重出现增加,导致储水层水分消耗,使得储水层在强降水后无明显回升,这是由于灌水前作物储水层以上土壤水分偏低导致。交替隔沟灌方式下不同计划湿润层处理的株高差异不明显,叶面积有明显差异性。拔节末期至抽穗期灌水湿润层越大,株高生长速度增加越快。不同处理茎干重、穗重与计划湿润层呈现正比关系,不同计划湿润层处理条件下产量和干物质的增长不同步。玉米果实的形成主要集中在灌浆期,此时应保证作物需水量。(5)综合考虑生育期内土壤水分、作物生长指标及产量的影响,认为春小麦计划湿润层采用苗期40cm、拔节期50cm、抽穗期及以后60cm不仅能保证作物产量,同时达到了节水的目的,是最优灌水设计。春玉米采用苗期40cm、拔节期50cm、抽穗期及以后60cm计划湿润层深度时最优。
【关键词】:石羊河流域 计划湿润层 土壤水分 作物生长指标 灌水决策
【学位授予单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S152.7
【目录】:
  • 摘要5-7
  • ABSTRACT7-12
  • 第一章 绪论12-19
  • 1.1 研究背景12-13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13-14
  • 1.3 国内外研究概况与存在的问题14-18
  • 1.3.1 农田作物根区土壤水分空间分布特征与分类研究14-16
  • 1.3.2 根区土壤水分空间分布与作物生长关系研究16-18
  • 1.4 存在的问题18
  • 1.5 研究内容18-19
  • 第二章 试验方案与研究方法19-25
  • 2.1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19-20
  • 2.1.1 研究方法19
  • 2.1.2 技术路线19-20
  • 2.2.试验区概况20
  • 2.3 试验设计20-23
  • 2.3.1 春小麦试验布置21-22
  • 2.3.2 春玉米试验布置22-23
  • 2.4 监测指标与方法23-25
  • 第三章 计划湿润层对作物根区土壤水分分布动态特征的影响25-42
  • 3.1 不同作物含水率分层的相关性聚类分析25-27
  • 3.2 不同计划湿润层深度条件下小麦土壤水分的动态特征27-29
  • 3.3 不同计划湿润层深度条件下畦灌玉米土壤水分的动态特征29-34
  • 3.3.1 不同计划湿润层深度处理畦灌玉米层间土壤水分不均匀变化特征29-31
  • 3.3.2 不同计划湿润层深度处理畦灌玉米土壤水分空间不均匀分布特征31-34
  • 3.4 不同计划湿润层深度条件下隔沟灌玉米的土壤水分动态特征34-40
  • 3.4.1 不同计划湿润层深度处理隔沟灌玉米层间土壤水分不均匀变化特征34-37
  • 3.4.2 不同计划湿润层深度处理隔沟灌玉米土壤水分空间不均匀分布特征37-40
  • 3.5 本章小结40-42
  • 第四章 作物根区空间土壤水分对根系生长影响的研究42-52
  • 4.1 小麦根区空间土壤水分对根系生长的影响42-45
  • 4.2 畦灌玉米根区空间土壤水分对根系生长的影响45-47
  • 4.3 隔沟灌玉米根区空间土壤水分对根系生长的影响47-50
  • 4.4 小结50-52
  • 第五章 作物根区空间土壤水分对作物生长及产量的影响52-63
  • 5.1 不同计划湿润层深度处理春小麦株高叶面积变化规律52-54
  • 5.1.1 株高变化规律52-53
  • 5.1.2 叶面积变化规律53-54
  • 5.2 计划湿润层深度对小麦产量的影响54-55
  • 5.3 不同计划湿润层深度处理畦灌玉米株高叶面积变化规律55-58
  • 5.3.1 不同湿润层深度条件下畦灌玉米株高变化规律55-57
  • 5.3.2 不同湿润层深度处理畦灌玉米叶面积变化规律57-58
  • 5.4 不同计划湿润层深度对畦灌玉米产量的影响58-59
  • 5.5 不同计划湿润层深度处理隔沟灌玉米株高叶面积变化规律59-60
  • 5.5.1 不同计划湿润层深度处理隔沟灌玉米株高变化规律59-60
  • 5.5.2 不同计划湿润层深度处理隔沟灌玉米叶面积变化规律60
  • 5.6 不同计划湿润层深度对隔沟灌玉米产量的影响60-61
  • 5.7 小结61-63
  • 第六章 结论与讨论63-67
  • 6.1 主要结论63-66
  • 6.1.1 不同计划湿润层处理春小麦试验研究63-64
  • 6.1.2 不同计划湿润层深度处理畦灌春玉米试验研究64-65
  • 6.1.3 不同计划湿润层深度处理隔沟灌春玉米试验研究65-66
  • 6.2 存在问题及建议66-67
  • 参考文献67-71
  • 致谢71-72
  • 作者简介72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彭万杰;郭异礁;;虎峰镇土壤水分的动态及其随机模拟[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06期

2 杨涛;宫辉力;李小娟;赵文吉;孟丹;;土壤水分遥感监测研究进展[J];生态学报;2010年22期

3 徐联;申俊初;翟英涛;;影响土壤水分观测精确度的原因及观测注意事项探讨[J];贵州气象;2011年04期

4 高建华;胡振华;;土壤水分基础理论及其应用研究进展[J];亚热带水土保持;2011年03期

5 王安琪;施建成;宫辉力;解超;;降尺度土壤水分信息与植被生长参量的时空关系[J];农业工程学报;2012年S1期

6 胡伟;熊凌云;熊雄;胡新华;;自动土壤水分数据质量控制中的阈值确定[J];气象水文海洋仪器;2012年03期

7 陆枫;胡志洪;胡毅恒;;土壤水分测定方法研究[J];企业导报;2012年23期

8 黄文杰;吕军;翟伶俐;魏晓奕;朱宝;;人工与自动土壤水分观测资料差异探讨[J];中国农学通报;2013年14期

9 冯兆林;陈玲爱;;华北地区土壤水分问题——Ⅰ.土壤水的扩散机制及水在剖面中运动的限制[J];土壤学报;1958年01期

10 花临亭;;辽西砂荒地带土壤水分演变趋势与土地利用问题[J];辽宁农业科学;1963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新;;农气报表土壤水分记录审核软件[A];山东气象学会2005年学术交流会优秀论文集[C];2005年

2 薛龙琴;冶林茂;陈海波;;河南省自动土壤水分观测网的建设和应用[A];第26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第三届气象综合探测技术研讨会分会场论文集[C];2009年

3 薛龙琴;冶林茂;陈海波;师丽魁;;河南省自动土壤水分资料与人工观测资料对比分析[A];第27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现代农业气象防灾减灾与粮食安全分会场论文集[C];2010年

4 除多;次仁多吉;边巴次仁;王彩云;;西藏中部土壤水分遥感监测方法研究[A];第27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干旱半干旱区地气相互作用分会场论文集[C];2010年

5 姚付启;蔡焕杰;张振华;;烟台苹果园表层土壤水分与深层土壤水分转换关系研究[A];现代节水高效农业与生态灌区建设(下)[C];2010年

6 石庆兰;王一鸣;冯磊;;土壤水分测量中相位差检测算法的实验与研究[A];中国农业工程学会电气信息与自动化专业委员会、中国电机工程学会农村电气化分会科技与教育专委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C];2010年

7 巫丽君;潘建梅;魏爱明;王秀琴;;自动土壤水分观测数据异常原因浅析[A];“推进气象科技创新,提高防灾减灾和应对气候变化能力”——江苏省气象学会第七届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1年

8 杨海鹰;冶林茂;陈海波;;土壤水分研究进展[A];第28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S11气象与现代农业[C];2011年

9 黄奕龙;傅伯杰;陈利顶;;黄土丘陵坡地土壤水分时空变化特征[A];地理教育与学科发展——中国地理学会2002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2年

10 陈怀亮;徐祥德;刘玉洁;厉王f;邹春辉;翁永辉;;基于遥感和区域气候模式的土壤水分预报方法研究[A];推进气象科技创新加快气象事业发展——中国气象学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班胜林;山西引进新型土壤水分观测仪[N];中国气象报;2010年

2 记者 王量迪 通讯员 陈瑜;我市建成两个自动土壤水分观测站[N];宁波日报;2010年

3 王一;土壤水分快速测量技术获突破[N];科技日报;2003年

4 记者 宛霞 通讯员 赵志强;中国气象局将加强土壤水分观测[N];中国气象报;2009年

5 记者 王建忠;我国将布设1500套自动土壤水分观测仪[N];中国气象报;2009年

6 记者 田宜龙;我省建成55个土壤水分自动观测站[N];河南日报;2009年

7 实习记者 王宝军 通讯员 赵志强;全国建成76个自动土壤水分观测站[N];中国气象报;2009年

8 张芳 仲维健;江苏启动土壤水分自动观测网建设[N];中国气象报;2009年

9 记者 刘剑英;我省首个自动土壤水分观测站大名投用[N];河北日报;2009年

10 邢开成 胡佳军;河北邯郸首个自动土壤水分观测站投入使用[N];粮油市场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安琪;大尺度被动微波辐射计土壤水分降尺度方法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3年

2 魏新光;黄土丘陵半干旱区山地枣树蒸腾规律及其节水调控策略[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5年

3 刘丙霞;黄土区典型灌草植被土壤水分时空分布及其植被承载力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教育部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研究中心);2015年

4 杨长刚;半干旱雨养区覆盖种植冬麦田土壤水热效应[D];甘肃农业大学;2015年

5 王改改;丘陵山地土壤水分时空变化及其模拟[D];西南大学;2009年

6 刘伟;植被覆盖地表极化雷达土壤水分反演与应用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遥感应用研究所);2005年

7 杨开宝;黄土丘陵区不同农业技术措施的土壤水分效应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0年

8 赵燕东;土壤水分快速测量方法及其应用技术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2年

9 吴元芝;黄土区土壤水分对典型植物有效性的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教育部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研究中心);2010年

10 韩桂红;干旱区盐渍地极化雷达土壤水分反演研究[D];新疆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忠凯;土壤水分监控保障系统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2年

2 苏欢;河南省土壤水分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与气象要素的关系[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5年

3 丁从慧;土壤水分对夏玉米生理生态特征的影响及动态模拟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5年

4 张洛丹;不同植被类型对陡坡地土壤水分循环的影响[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5年

5 白盛元;黄土土柱降雨特征与土壤水分入渗过程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5年

6 李佳洲;土壤水分对三七生长及有效成分的影响[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5年

7 张雪;牧草根系形态特征及土壤水分对修剪高度的响应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5年

8 王金锋;不同覆盖方式对渭北苹果园土壤水分、温度及产量品质的影响[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5年

9 苏一鸣;黄土高原旱地苹果园起垄覆膜垄沟覆草技术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5年

10 上官玉铎;负水头条件下土壤水分入渗和氮素分布规律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5年



本文编号:70950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nykj/70950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fc3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