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农业技术论文 >

不同利用方式对豫西黄土丘陵区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及群落结构特征的影响

发布时间:2017-08-21 08:20

  本文关键词:不同利用方式对豫西黄土丘陵区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及群落结构特征的影响


  更多相关文章: 微生物量 微生物群落结构 黄土丘陵区


【摘要】:以豫西黄土丘陵区乔木地、灌木地、果园、弃耕地和耕地土壤为对象,应用磷脂脂肪酸(PLFA)方法,研究了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及其群落结构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与耕地相比,乔木地和灌木地土壤微生物量碳(MBC)含量分别提高了225.38%和265.73%(P0.05),微生物量氮(MBN)含量分别提高了206.19%和245.03%(P0.05),MBC/TOC值显著提高了2.89和3.00(P0.05),MBN/TN值显著提高了5.05和5.57(P0.05);果园土壤微生物量碳、微生物量氮含量和MBN/TN值分别提高了107.80%,84.99%和1.23(P0.05);弃耕3年地土壤微生物量碳、氮、磷与耕地无显著差异(P0.05)。乔木地和灌木地土壤细菌的PLFA含量增加了17.87%和17.18%(P0.05),真菌增加了24.27%和28.45%(P0.05);果园土壤细菌PLFA含量增加了9.04%(P0.05);弃耕3年地土壤细菌、真菌和放线菌的PLFA含量与耕地之间均无显著差异(P0.05)。乔木地和灌木地土壤的Shannon多样性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显著提高(P0.05),Simpson优势度指数显著降低(P0.05)。不同利用方式地土壤细菌、真菌及放线菌的PLFA及总PLFA与土壤总有机碳、微生物量碳,全氮、速效氮、微生物量氮,容重显著正相关(P0.05)。以上结果说明相对于耕地、弃耕地和果园土壤,乔木地和灌木地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均提高,不同微生物物种的个体数量分布均匀,群落结构相对稳定,因此这两种利用方式对土壤质量以及微生物群落结构多样性的改良效果更佳。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引起营养元素的投入和土壤结构的变化是造成微生物群落结构变化的主要原因之一。
【作者单位】: 河南科技大学林学院;
【关键词】微生物量 微生物群落结构 黄土丘陵区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U1404322) 河南科技大学博士科研基金(09100687)资助
【分类号】:S154.3
【正文快照】: 土壤微生物是土壤养分在源和汇之间转化的重要推动者和调控者,对土壤矿物质分解、养分循环、团粒结构的形成和理化性质的改善起着重要作用[1],与土壤肥力和土壤健康状况密切相关,因此被作为评价土壤质量和不同经营措施对土壤特征影响的生态学指标之一[2]。由于土壤微生物能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云鹏 ,管华;豫西黄土丘陵区农村经济发展问题的探讨[J];河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3年01期

2 李小芳;李军;王学春;赵玉娟;程积民;邵明安;;半干旱黄土丘陵区柠条林水分生产力和土壤干燥化效应模拟研究[J];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07年03期

3 郝仕龙,安韶山,李壁成,赵小敏;黄土丘陵区退耕还林(草)土壤环境效应[J];水土保持研究;2005年03期

4 王峰,石辉;黄土丘陵区廊道研究初探[J];云南地理环境研究;2005年05期

5 尹乐;倪晋仁;;黄土丘陵区土壤抗水蚀能力变化的动态评估[J];自然资源学报;2007年05期

6 ;陕北黄土丘陵区水土保持农林牧综合治理中间试验[J];中国科学院地学情报网网讯;1986年Z1期

7 李学仁;论豫西黄土丘陵区的综合治理与开发[J];地域研究与开发;1990年01期

8 陈国良,刘笃慧;黄土丘陵区农林牧合理生态经济结构模式的初步研究[J];植物生态学与地植物学丛刊;1983年03期

9 曹世雄,段岁芳,陈莉,高旺盛;黄土丘陵区软埂梯田埂坡种草与土壤性状研究[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5年06期

10 龙翼;张信宝;李敏;李勉;张云奇;;陕北子洲黄土丘陵区古聚湫洪水沉积层的确定及其产沙模数的研究[J];科学通报;2009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刘文兆;郭胜利;李凤民;胡梦s,

本文编号:71180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nykj/71180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454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