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农业技术论文 >

帽儿山溪流中大型底栖动物的定殖对两种树叶分解速率的影响

发布时间:2017-08-22 00:26

  本文关键词:帽儿山溪流中大型底栖动物的定殖对两种树叶分解速率的影响


  更多相关文章: 五角槭 稠李 分解速率 大型底栖动物 功能摄食群


【摘要】:利用复合网袋法,对五角槭(Acer mono)和稠李(Prunus padus)两种树叶在帽儿山溪流中的分解速率进行了为期105 d的研究。结果表明:五角槭和稠李树叶在溪流中的分解速率常数(k)分别为0.024和0.030,符合指数衰减模型,均属于快速分解组。定殖在五角槭和稠李树叶上的大型底栖动物种类分别有30种和26种,均以蜉蝣目小蜉属(Ephemerella spp.)为优势种。两种树叶上大型底栖动物的摄食功能群的多度和生物量无显著差异,而5次采样间的差异显著。定殖在五角槭树叶上的直接集食者比例最高(45.9%),其次是捕食者(23.8%)和撕食者(22.4%),最少的为过滤收集者,仅占4.6%;定殖在稠李树叶上直接集食者的比例最高(44.6%),其次是捕食者(26.1%)和撕食者(25.4%),过滤收集者仅占1.8%。说明在帽儿山溪流中,随着溪流增大,撕食者种类减少,直接集食者类群的密度对树叶分解速率具有显著影响。
【作者单位】: 东北林业大学;
【关键词】五角槭 稠李 分解速率 大型底栖动物 功能摄食群
【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2013CAQ01) 东北林业大学大学生创新性试验计划项目(201410225168)
【分类号】:S714
【正文快照】: 树叶凋落物的分解是溪流生态系统营养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的重要环节,异源有机物作为源头溪流中大型底栖动物的主要食物来源,其输入对于保持溪流中生物群落的完整性发挥着重要的作用[1-3],分解过程主要分为3个阶段,即首先是在雨水的淋溶作用下导致树叶中的可溶性有机物及无机矿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骏;付荣恕;;大型底栖动物生态学研究进展[J];山东农业科学;2010年02期

2 李斌;张耀光;岳兴建;刘绍平;王志坚;;怒江流域大型底栖动物资源状况[J];淡水渔业;2011年03期

3 杨柳;汪祖茂;吴忠诚;韩瑜;王立硕;吴秋燕;;大型底栖动物定量和定性采样方法的对比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3年24期

4 韩洁,张志南,于子山;渤海中、南部大型底栖动物的群落结构[J];生态学报;2004年03期

5 刘敏,侯立军,许世远,余婕,欧冬妮,刘巧梅;长江口潮滩生态系统氮微循环过程中大型底栖动物效应实验模拟[J];生态学报;2005年05期

6 渠晓东;曹明;邵美玲;黎道丰;蔡庆华;;雅砻江(锦屏段)及其主要支流的大型底栖动物[J];应用生态学报;2007年01期

7 闫云君;李晓宇;;汉江流域黑竹冲河部分优势大型底栖动物的周年生产量[J];水生生物学报;2007年03期

8 卜秋兰;沈新强;罗民波;;洋山深水港海域大型底栖动物初步研究[J];海洋渔业;2007年03期

9 安传光;赵云龙;林凌;吕敢堂;陈亚瞿;;长江口九段沙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季节分布特征的初步研究[J];水产学报;2007年S1期

10 王金宝;李新正;王洪法;刘录三;李宝泉;张宝琳;;黄海特定断面夏秋季大型底栖动物生态学特征[J];生态学报;2007年1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吕光俊;熊邦喜;刘敏;杨学芬;覃亮;陈朋;徐微;刘俊利;;不同养鱼水库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的比较研究[A];中国鱼类学会2008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8年

2 李新正;王永强;;黄海、东海春秋季大型底栖动物分布现状[A];第五届全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持续利用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2年

3 林清贤;林鹏;陈小麟;;泉州洛江口红树林区滩涂水鸟与大型底栖动物相关关系[A];第八届中国动物学会鸟类学分会全国代表大会暨第六届海峡两岸鸟类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4 安传光;赵云龙;;长江南岸春季大型底栖动物多样性研究[A];中国海洋湖沼学会第九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7年

5 安传光;赵云龙;;北港北沙大型底栖动物的初步研究[A];中国海洋湖沼学会第九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7年

6 安传光;赵云龙;林凌;吕敢堂;陈亚瞿;;长江口九段沙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季节分布特征的初步研究[A];2006年上海市动物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7 袁伟;金显仕;戴芳群;;低氧环境对大型底栖动物的影响[A];2008年中国水产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8 彭松耀;李新正;;乳山近海大型底栖动物功能摄食类群生态学研究[A];中国海洋湖沼学会第十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9 李新正;于海燕;王永强;帅莲梅;张宝琳;李笑红;刘瑞玉;;胶州湾大型底栖动物数量动态的研究[A];中国海洋与湖沼学会甲壳动物学分会、中国动物学会、中国海洋与湖沼学会生态学分会2000年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0年

10 李新正;于海燕;王永强;帅莲梅;张宝琳;刘瑞玉;;胶州湾大型底栖动物的物种多样性现状[A];中国海洋与湖沼学会甲壳动物学分会、中国动物学会、中国海洋与湖沼学会生态学分会2000年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渠晓东;香溪河大型底栖动物时空动态、生物完整性及小水电站的影响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水生生物研究所);2006年

2 周晓;九段沙湿地自然保护区大型底栖动物生态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3 唐以杰;湛江红树林自然保护区湿地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生态学研究[D];中山大学;2007年

4 刘勇;长江口大型底栖动物生态学研究及日本刺沙蚕生物能量学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9年

5 李明峰;游憩活动对沙滩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的影响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4年

6 杨明生;武汉市南湖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与生态功能的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9年

7 张均龙;黄海大型底栖生物多样性与群落结构的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12年

8 林清贤;闽南沿海红树林区鸟类及其与大型底栖动物相关关系研究[D];厦门大学;2003年

9 刘国才;水体环境及水生经济动物养殖生物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0年

10 罗祖奎;崇明东滩水鸟对鱼塘抛荒早期阶段的反应及食物因子分析[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小雨;菜子湖群大型底栖动物的群落结构研究[D];安徽大学;2010年

2 宋明江;大宁河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生态学研究[D];西南大学;2015年

3 王军;新疆伊犁河与额尔齐斯河大型底栖动物的群落结构及其水体健康评价[D];华中农业大学;2015年

4 赵开彬;长江口北支及其邻近海域大型底栖动物时空分布的研究[D];上海海洋大学;2015年

5 任彬彬;应用底栖生物评价威海双岛湾人工鱼礁修复效果[D];上海海洋大学;2015年

6 王春勇;辽河保护区河流健康评价方法学研究[D];沈阳航空航天大学;2015年

7 赵茜;基于野外监测数据制定大型底栖动物电导率水质基准[D];辽宁大学;2015年

8 李海宏;茅埏岛不同生境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特征的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15年

9 马骏;威海鸡鸣岛附近海域大型底栖动物的群落结构和多样性[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10 刘立杰;黄河三角洲湿地大型底栖动物时空变化规律及其功能群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71603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nykj/71603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2af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