毒死蜱对斑马鱼胚胎氧化应激效应研究
本文关键词:毒死蜱对斑马鱼胚胎氧化应激效应研究
【摘要】:以斑马鱼为模型,研究了毒死蜱对斑马鱼胚胎形态学的影响,及其对胚胎的氧化应激和氧化损伤作用.将斑马鱼胚胎暴露在梯度浓度的毒死蜱溶液中96h后,发现毒死蜱会造成斑马鱼胚胎严重畸形甚至死亡,其96h半致死浓度为1.18mg/L.对氧化应激相关基因的表达及抗氧化酶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进行检测,结果表明,在毒死蜱胁迫下抗氧化酶(SOD、CAT)活性降低,并且其编码基因(Cu/Zn-sod、Mn-sod、cat)的表达受到抑制;但在低浓度毒死蜱胁迫下,抗氧化酶活性并没有受到显著影响,而抗氧化酶基因的表达对毒死蜱更加敏感.毒死蜱能引起gstp2的表达上调,但GST活性与gstp2的表达变化并不一致.处理组胚胎中nrf2表达上调,从而上调抗氧化蛋白和II相解毒酶基因的表达.毒死蜱胁迫下,基因ucp2、cox1表达下调,能够减少呼吸链ROS的产生.同时基因bcl2表达下调,表明凋亡的平衡受到破坏.毒死蜱处理组中MDA含量显著升高,说明毒死蜱能造成斑马鱼胚胎氧化损伤.
【作者单位】: 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生院;
【关键词】: 毒死蜱 斑马鱼胚胎 氧化应激 氧化损伤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1170119) 中国农科科学院基础研究基金项目(0042014006;0042012003;0042011006)
【分类号】:X592
【正文快照】: 毒死蜱是一种高效、广谱、中等毒性的有机磷类杀虫杀螨剂,对害虫具有触杀、胃毒和熏蒸作用.自从国家对高毒农药的禁限用政策出台后,毒死蜱作为主要替代品种之一,广泛应用于农业和城市害虫的防治[1-2].毒死蜱的大量使用对生态环境已产生了负面影响,研究显示可在多种水体中检测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李煌元;石年;;Keap1-Nrf2/ARE通路在分子毒理学中的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卫生学分册);2006年03期
2 史华,张洪波,陈波;丹参对肾缺血再灌注损伤细胞色素C氧化酶活性的影响[J];黑龙江医药科学;2003年02期
3 田文静;白伟;赵春禄;张智勇;崔俊安;何潇;马宇辉;赵宇亮;;纳米ZnO对斑马鱼胚胎抗氧化酶系统的影响[J];中国环境科学;2010年05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晓昆;孙正;;Nrf2/Keap1通路抗癌作用的研究进展[J];北京口腔医学;2012年01期
2 崔俣;马海英;孔力;;Nrf2/ARE通路与机体抗氧化机制的研究进展[J];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2011年01期
3 童霞;何晓彬;;Nrf-2-ARE信号通路在胃癌治疗研究中的作用及机制[J];中国医药科学;2013年04期
4 王镓;吕玉宝;董竞成;;中医的“气”与补气[J];光明中医;2014年03期
5 林谦;邱磊;云龙;曹蓉;贺喜;侯德兴;;核因子E2相关因子2调控机体抗氧化途径特性及其与畜禽的健康和肉品质的关系[J];动物营养学报;2014年06期
6 周鑫;黄毅;李延森;李春梅;;叔丁基对苯二酚对热应激小鼠肝脏氧化损伤的缓解作用[J];动物营养学报;2014年09期
7 熊铧龙;姚俊杰;安苗;王金娜;蒋左玉;;普安银鲫胚胎发育中抗氧化酶活性及外源维生素C的作用[J];水产科学;2014年10期
8 贾俊彩;王锋;余济美;;斑马鱼在纳米金属及金属氧化物毒性研究中的应用[J];环境化学;2011年01期
9 倪静;秦丽娟;吴拥军;玉崧成;吴逸明;;煤焦沥青诱导下大鼠肺组织中Keap1-Nrf2/ARE通路的表达分析[J];环境与健康杂志;2011年12期
10 秦利娟;王威;郝艳红;吴拥军;吴逸明;;煤焦沥青烟提取物对BEAS-2B细胞Nrf2-Keap1/ARE通路的影响[J];环境与职业医学;2010年12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赵代鑫;通脉口服液延缓肾纤维化的临床和实验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5年
2 郭军;不同功效中药对~(60)Coγ辐射损伤大鼠的防护作用研究[D];第一军医大学;2006年
3 刘选珍;大鼠铜缺乏和过量敏感指标筛选及铜锌生物效应[D];四川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庆伟;重金属、TPT和PCP对斑马鱼单一和联合毒性作用[D];青岛科技大学;2011年
2 范志亮;GSTA1、GSTO2、和NQO1基因多态性和肌萎缩侧索硬化遗传易感性的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09年
3 韩知峡;EGCG拮抗微囊藻毒素LR诱导小鼠肝细胞氧化损伤以及Ⅰ相酶、Ⅱ相酶、Nrf2参与作用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10年
4 王颖莹;内源性硫化氢对细胞氧化损伤的保护及机制研究[D];河南大学;2012年
5 刘佳;纳米氧化铜对底栖动物铜锈环棱螺的生态毒理学效应[D];吉首大学;2012年
6 辛元元;纳米二氧化钛的水生生物毒理效应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12年
7 宋建波;α-硫辛酸、绿原酸拮抗体内氧化应激的分子机制研究[D];西南大学;2013年
8 周艳利;Nrf2在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中的表达及其与氧化应激的关系[D];河北医科大学;2013年
9 石青青;Nrf2-ARE通路对肝癌HepG2细胞周期及其细胞自噬的影响[D];山西医科大学;2013年
10 黄毅;热应激对小鼠肝脏抗氧化功能的影响及日粮添加TBHQ的缓解作用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2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魏相德,王家凤;氰化钠对大鼠不同脑区细胞色素氧化酶活性的影响[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1992年03期
2 李幼生,黎介寿,李宁,江志伟,刘放南;丹参对低温保存小肠的保护作用[J];中华实验外科杂志;1997年03期
3 张志伟,,吴在德,官阳;丹参对鼠缺血后残肝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J];中华实验外科杂志;1995年06期
4 卢绮萍,史陈让,吴在德,张兆林,蔡逊,陈孝平,易继林,李德忠,武小华;丹参防治肝缺血再灌注期肝细胞内钙超载的实验与临床研究[J];中华外科杂志;1996年02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粉丽;张松林;李运彩;;斑马鱼胚胎毒理学研究进展[J];湖北农业科学;2010年06期
2 刘在平;张松林;;斑马鱼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J];中国环境监测;2011年04期
3 王雪;王希敏;刘可春;韩利文;袁延强;;斑马鱼胚胎在毒理学研究中的应用[J];山东科学;2011年06期
4 刘丽丽;王健;王海胜;余凯敏;李国超;闫艳春;;斑马鱼转基因平台的建立[J];生物技术通报;2013年10期
5 朱琳,史淑洁;斑马鱼胚胎发育技术在毒性评价中的应用[J];应用生态学报;2002年02期
6 董武,杨景峰,王思珍,高原,解颜炯,马国文;二VA英污染引起的特异性下颌短小—斑马鱼下颌形态学检测[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3期
7 蔡翔,王捷,王颖;应用胚胎检测技术评价氟吗啉对斑马鱼胚胎-幼体发育的影响[J];农药;2005年06期
8 端正花;朱琳;王平;张斌田;;双酚A对斑马鱼不同发育阶段的毒性及机理[J];环境化学;2007年04期
9 朱小山;朱琳;郎宇鹏;李燕;端正花;;富勒烯及其衍生物对斑马鱼胚胎发育毒性的比较[J];中国环境科学;2008年02期
10 端正花;朱琳;宫知远;;己烯雌酚在斑马鱼胚胎中的生物蓄积及毒性机制研究[J];环境科学;2009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雯雯;杭晓明;王巍;刘聪;孙野青;;模拟微重力影响斑马鱼胚胎发育的蛋白质组特征[A];“基因、进化与生理功能多样性”海内外学术研讨会暨中国生理学会第七届比较生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C];2009年
2 张利军;史慧勤;彭双清;;基于斑马鱼模式动物的阿霉素心脏毒性作用研究[A];2010年全国药物毒理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3 王晗;;斑马鱼生物钟调节的分子遗传和基因组机制[A];2011年全国时间生物医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4 林秀坤;;斑马鱼作为抗肿瘤药物模型的分子基础[A];第四届中国肿瘤大会中国药理学会肿瘤药理专业委员会分会场学术会议论文摘要[C];2006年
5 侯佳;桂永浩;张立凤;王跃祥;宋后燕;钟涛;;视黄酸缺乏对斑马鱼胚胎心脏发育的影响[A];中华医学会第五次全国儿科中青年学术交流大会论文汇编(上册)[C];2008年
6 陈锡强;韩利文;王希敏;王思锋;侯海荣;刘可春;;促渗剂氮酮对斑马鱼胚胎的透皮作用及其毒性影响(英文)[A];2012年中国药学大会暨第十二届中国药师周论文集[C];2012年
7 于永利;杨景峰;王思珍;董武;;高残留农药福美双对斑马鱼胚胎体节以及脊索的影响[A];持久性有机污染物论坛2010暨第五届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8 巴雅斯胡;杨景峰;于永利;王思珍;董武;;高残留农药代森锌诱导斑马鱼胚胎脊索变形[A];持久性有机污染物论坛2011暨第六届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9 张利军;郭家彬;苑晓燕;史慧勤;赵君;束玉磊;彭双清;;应用斑马鱼胚胎和幼鱼评价布洛芬的心脏毒性[A];2013年(第三届)中国药物毒理学年会暨药物非临床安全性评价研究论坛论文摘要[C];2013年
10 朱小山;朱琳;李燕;端正花;;富勒烯(C_(60))对斑马鱼胚胎发育毒性的初步研究[A];第三届全国环境化学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刘妍;美国培育出终生透明的斑马鱼[N];中国渔业报;2008年
2 本报记者 滕继濮;小小斑马鱼 大大有用处[N];科技日报;2010年
3 枫叶 编译;筛选药物:斑马鱼责任重大[N];医药经济报;2012年
4 记者 熊琳晖 通讯员 孙慧;研究斑马鱼揭示器官再生之谜[N];长江日报;2013年
5 罗刚 李兵;斑马鱼破译人类基因的先锋[N];健康报;2004年
6 记者 李学梅;斑马鱼为治疗白血病提新思路[N];新华每日电讯;2010年
7 本报记者 许琦敏;静候那一点流星似的光亮[N];文汇报;2012年
8 本报记者 许琦敏;刘廷析 “掘宝”斑马鱼世界[N];文汇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管翊闳;核仁因子Def磷酸化修饰调控细胞周期和p53降解的研究[D];浙江大学;2015年
2 胡晶莹;环境雌激素影响斑马鱼生殖系统发育机制的初步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3 赵婷;Karsch-Neugebauer综合征斑马鱼模型的建立和行为学观察[D];复旦大学;2014年
4 王健;新型斑马鱼模型在研究肿瘤浸润、转移和血管侵袭机制中的应用[D];山东大学;2015年
5 王明勇;斑马鱼生物钟基因per2突变体的构建及在生物钟系统中的功能分析[D];苏州大学;2014年
6 龚璐;p53及其异构体△133p53/△113p53在人类细胞和斑马鱼中的功能及生物学意义研究[D];浙江大学;2015年
7 郭翠翠;斑马鱼D3b基因结构及其在胚胎发育中的作用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4年
8 沈兵;致癌染料的生理毒性及分子机制研究[D];浙江大学;2015年
9 张庆友;斑马鱼Mil/s1pr2和vmhc基因的功能研究及药源性心脏毒性模型的建立[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1年
10 杨梅;乙草胺对斑马鱼的发育和生殖内分泌干扰机制研究[D];浙江大学;201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崔俊安;稀土对斑马鱼胚胎发育的影响[D];青岛科技大学;2011年
2 吴二社;nano-TiO_2,nano-Ag对斑马鱼胚胎发育的毒理学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2年
3 温鼎声;利用模式生物斑马鱼对化合物心脏毒性和急毒性筛选的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2年
4 梁荣朝;丙烯酰胺对斑马鱼生物余能的影响及对其肝、鳃毒性的作用[D];哈尔滨商业大学;2013年
5 海洋;鱼藤素对斑马鱼胚胎CyclinD1的表达调控及相关抗肿瘤机制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5年
6 蒋宇霞;东江流域沉积物生物毒性及其沉积物质量综合评价[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2015年
7 袁忠月;壳聚糖纳米载体对神经系统影响的研究[D];浙江大学;2015年
8 余凯敏;毒死蜱对斑马鱼胚胎的毒性机制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5年
9 罗茜;斑马鱼生长抑素-1基因靶向敲降和营救以及基于表达谱的胚胎发育功能分析[D];西南大学;2015年
10 胡月阳;UBE2C基因在斑马鱼胚胎发育中的时空表达规律[D];河北医科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75446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nykj/7544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