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本文关键词:我国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当前所在位置:中国论文网 > 科技论文发表 > 我国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我国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发布日期: 2012-03-20 发布:
2009年第11期目录 本期共收录文章20篇
摘要总结了我国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发展历程,指出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解决办法,以期促进我国农技推广工作健康稳定发展。
中国论文网
关键词农业技术推广;发展历程;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F324.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7-5739(2009)11-0309-03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农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其中农业技术起到了重要的支柱作用。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农业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作为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主体和国家对农业支持保护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市场经济环境下农业生产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和保障。因此,必须加强我国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
1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发展历程
1.1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创立阶段
我国农业推广工作可以追溯到尧舜时期,后稷从事的“教民稼穑,书艺五谷”等农业活动,开创了农业技术推广先河。周朝以后,我国就出现了劝农组织和官员,并出现了一些典型的代表人物,如汉代的“搜楼都尉”赵述、明代从菲律宾引种甘薯到福建并试种成功的陈振龙、清代李煦经推广“御稻”等,都为我国古代农业技术推广的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北魏人贾思勰编写的《齐民要术》是我国第1部反映劳动人民从事农业推广的农业技术著作;明朝徐光启编写的《农政全书》,是我国最早传播西方农业科技的著作,这2部书是我国古代农业推广的重要成果。这也标志着我国农业技术推广由原始的口授歌谣转变为书籍传播,大大提高了农业推广的科学性、普遍性和实用性,农业技术推广也由依附状态向自立成长阶段过渡。据记载,18世纪我国已开始由官方组织良种示范试验推广程序,并详细记载播期、产量,使推广工作在政府官员支持下进一步有序化、科学化。这也标志着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初步创立。
1.2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形成与发展阶段
建国之初,政府建立以农场为主的农业技术推广机制。1952年实行“以农场为中心、互助组为基础、劳模技术员为骨干组成的技术推广网络”,同年农业部制定并颁布了《农业技术推广方案》,1955年又颁布了《关于农业推广方案工作的指示》。这些法案及条例的制定与实施使我国地方农业技术推广机构设置和人员的配备有了保障。到1957年,已基本形成了覆盖全国的农技推广网络。
1958年的“反右”运动和“大跃进”期间,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受到了很大冲击,每百万公顷良田农技人员数下降到510人。1962年,农业部做出了《关于充实农业技术推广站,加强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指示》后,1963年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就发展到11 938个,职工达到71 469人。又经过几年的调整、充实,到1965年使每百万公顷良田农技人员上升到近645人。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得到了一定恢复与发展,但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在“文革”运动中彻底解体。
1.3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发展创新阶段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农业技术推广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历史性转变时期。农业部从1979年率先试办了29个县农技推广中心,至“七五”末,全国县中心农技推广站发展至2 000多个,从事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人员近100万人。1987年,县农技推广中心依据农牧渔业部《关于建设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的若干决定》,在全国形成了以县级农技推广机构为中枢、乡级农技推广组织为纽带、村级科技服务小组为基层的推广网络。至此,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农业推广体系,已全部建立起来。1993年7月,我国正式颁布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技术推广法》,标志着我国农业技术推广工作走上了依法管理的轨道,农业推广工作进入了一个全新阶段。1996年,农业部狠抓了乡镇农技推广机构的“三定工作”,为农技推广事业的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1998年国家提出对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实行“机构不乱,人员不散,网络不断,经费不减”的政策,明确要求推广人员要解放思想,强化市场服务观念和服务意识,逐步完善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运行机制,为农技推广工作的改革指明了方向。2003年,国家正式启动基层农技服务体系改革试点工作,从体制、机制、资金投入、配置等多方面着手,进行深入的研究探讨,目的是进一步推动多元化农技服务组织的发展,建立全新的现代农技推广服务体系。
2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存在的问题
2.1农业技术推广管理体制不顺畅
长期以来,我国形成了“条块共管,以块为主,按专业行政区划层层设置”的纵横交错的农业推广体制。在条块分割中,各行政部门本位主义严重,沟通不足;农业科研、教育、推广各成一体;产前、产中、产后服务相分离等体制上的弊端日益突出。这种体制上的弊端导致在农技推广体系组织结构上,机构林立而力量分散,队伍庞大而人浮于事,不仅工作效率低,而且使财政难以负担,从而直接威胁到推广体系的生存与发展。
2.2农业技术推广体系运行机制不灵活
从我国现行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运行机制看,仍然受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主要对上级负责,自上而下运行。考核推广机构工作的主要指标是完成上级任务的情况。在人事管理上形成了论资排辈、终身制;在分配方式上形成了平均主义、大锅饭;在评价体制上形成了服务效果与服务对象的脱离(作为服务对象的农民不能参与对推广机构的评价),不能从制度上保障推广机构和人员充分履行职责,不利于调动其内在积极性、创造性。因此,现行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与飞速发展的现代农业经济不适应。
2.3农业技术推广效率低
从现有的主要推广渠道看,农业科技成果产业化过程没能改变由农业科研机构向政府要课题、研究出成果后交给政府、科研成果再由政府的农业推广机构推广的局面。从市场需求产生到最终成果运用再到市场需要经过4个不同的部门或环节;同时,推广模式中各主体间形成了1个封闭式循环,拉长了信息传导的路径。在时间及信息传递准确性方面,这个体系都有它的弊端,仅适用于生产和利用周期长的科技产品,而对于周期短的科技产品会造成产品与市场脱节,农业科研成果严重滞后于农业生产实践,成果利用率、转化率低,农业科研资源形成巨大浪费。
2.4农业技术推广经费投入少
根据报道,“发达国家农技推广经费一般占到农业总产值的0.6%~1.0%,发展中国家也在0.5%左右,而我国不足0.2%,人均经费更少”。而且真正用于农技推广项目的投资还不到农技推广经费总数的20%,特别是基层推广组织的事业经费更少。由于缺乏资金,很多基层农技推广机构的服务设施是20世纪60~70年代购置或兴建的,即使是20世纪80年代后期建设的县级推广中心,也因资金投入不足、配套不够、设施老化、设备过时而使服务功能下降。资金缺乏也迫使技术推广机构选择那些容易物化、容易进行有偿服务的技术,不选择那些虽然先进且对农民有利,但难以进行有偿服务的技术,从而削弱了农业技术推广的社会化服务功能。因此,增加农技推广资金投入,特别是加大县、乡(镇)农技推广费用,对农业技术的顺利推广与应用具有重要作用。
2.5农业技术推广人才少、素质不高
目前,我国县乡两级农技推广机构普遍存在推广人员专业结构不合理,队伍整体素质不高,知识老化严重;推广人员在基层工作的绝对时间少,不能准确及时掌握相关信息;农业技术专业培训机构少,技术推广人员缺乏正规培训与指导;农技人员的工作条件差,待遇低,基本生活无保障等问题。这些都严重影响了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效率。
2.6农业技术推广市场主体发育不充分
现阶段,我国农业技术推广的市场主体除了政府的专门推广机构外,其他的主体还有农业企业、专合组织、高校及科研单位。在我国,农业科研机构在农技推广工作中虽然有很强的技术力量,但是市场意识不强;企业虽然有较强的市场意识,但是技术力量不够。实践证明,科技型农业企业是农业技术推广中最有效的1个市场主体,它是衔接农业技术成果研究机构与市场之间的桥梁。但是在我国科技型农业企业的技术推广中,市场主体地位并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此外,在农技推广过程还存在推广项目单一,不能满足市场需求与变化;农民文化素质低,接受新技术的能力差;推广渠道不畅通等问题。因此,农技推广体系的改革创新势在必行。
3深化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创新的措施
3.1推进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管理机制创新
首先,建立科学的人事管理机制。实行用人制度改革,全面推行全员聘用制,实现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转变,建立岗位目标责任制,以岗定人。其次,改变农技推广中“外行管内行”的局面,认真细化农业技术推广队伍,把具有管理经验、技有专长并长期从事农业技术推广的人员充实到市县级农业部门主要领导岗位,形成“内行领导外行”的新型管理模式。再次,建立科学合理的考评制度。建立以服务对象为主体,以在一线推广业绩为主要内容和当地政府领导、上级业务主管部门、本单位职工共同参与的考核评价体系。最后,要创新分配机制。打破分配上干好干坏一个样的平均主义,实行绩效挂钩,除基本工资外,其余部分按贡献大小、业绩大小适当拉开档次。
3.2推进农业技术推广的组织创新
首先,创新农业推广体系,发挥政府农技推广队伍的骨干作用。农技推广体系具有不可替代的社会公益性职能,是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主体。现行的农业科技推广工作必须更新观念和进行机制创新,结合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按照市场经济发展要求,把服务领域由产中向产前、产后延伸,由单项向综合服务延伸,利用技术和信息引导农民进入市场,参与并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其次,鼓励企业、农民等参与农业技术推广,大力培育多种成分、多种形式的农技服务组织,形成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农业技术社会化服务体系。农技推广主体逐渐走向多元化,农业科研、教育单位广泛地面向农村,开展科技成果开发、推广活动;农业企业越来越多地开展技术推广服务工作;各种农民技术协会、种养大户也成为农业技术推广服务领域的重要力量。再次,把技术推广与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密切结合起来,降低农业技术推广成本,降低在技术市场交易中的交易成本,提高推广效率。我国农业涉及2亿多农户,规模小,高度分散。农业推广体系直接面向经营规模小、高度分散的农户进行高新技术推广,成本高,效果差。因此,通过农业技术推广站(农业科研教育机构等)培训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再由农民合作组织来推广、普及农业技术知识,容易做到实用性更强,费用更低,影响更大,更容易被农民接受,实际效果更加显著。
3.3加强政府财政支持力度,拓展农技推广资金渠道
首先,强化国家拨款的主渠道,通过立法手段,争取保证国家财政每年投放到农技推广的经费占农业总产值的份额逐步达到0.5%以上。其次,完善间接融资体制,设立科技推广基金。鼓励民间、私人投资于科技推广事业,使之逐渐成为继政府拨款之后的重要资金来源。鼓励农业科技推广部门兴办经济实体,增强推广部门的经济实力,但要正确处理好技术推广与经营创收的关系。鼓励金融部门加大金融产品的创新力度,积极支持农业技术推广项目。逐步探索建立县域担保基金,创新担保基金、担保公司和金融机构的合作方式,放大对技术推广项目贷款的信用额度,解决农业技术推广人员贷款担保难问题。
3.4培养高素质的农业科技推广队伍
农业科技推广队伍建设是农业科技推广的根本。实行农业科技推广人员资格准入制度,提高推广人员的服务能力。按照2003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决定》的要求,完善技能人才的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推进质量考评制度改革,尽快建立农业技术推广职业资格考试制度,通过考试严格录用,逐步推行聘用制,竞争上岗,择优聘用。搞好对乡土人才的任职资格认定和聘用工作。同时,提高农业科技推广人员的待遇,消除其后顾之忧。
3.5加强农业教育和农民技术培训,提高农业技术推广效率
通过广播电视讲座、现场讲授示范、科技宣传栏、技术咨询点、科技大集体活动及电波入户等,把科学技术送到千家万户,传授到田间地头,提高农民科学种田水平;通过农业广播学校、电视大学、技术讲座、专业培训、职业高中、信息网络、远程教育、函授和农民夜校等多种形式,培养一支有文化、懂技术的农民技术员队伍;同时,加快乡村的农民科技书屋建设,普及科学文化知识,在广大农村营造崇尚科学、破除迷信的良好氛围,加速农民的知识化进程。要创新推广理念、改进推广方式。我国农民整体文化水平低,改变他们的传统产方式更需要通过事实进行演示。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他们才容易接受,纯理论性的东西他们很难也不愿意接受。因此,要创造条件建立农业科技示范推广基地,开展示范性农业技术培训是农业技术推广的重要措施。
3.6发展和引导农业技术市场,规范农业技术推广市场行为
目前,我国农业技术市场发育不足,技术中介组织、技术商业公司、技术承包商等发展远远滞后于农业生产需要,农业技术市场性组织所承担的功能仅限于技术产品交易的功能和部分信息传播的功能,而在技术推广方面还没有发挥更大的作用。因此,要加强农业技术市场建设,促进农业技术转让。为农业科研机构、大专院校及民营科技企业的成果转化及市场化提供便利条件和措施保障;要通过各种途径发布农业技术成果、专利等技术转让信息,密切技术供需双方的关系。同时,通过法规、管理办法等规范市场主体行为,进一步净化市场环境,提高农民对技术传播媒介的信任度,大力发展技术市场与技术传播推广市场性组织,促进技术推广市场化进程。
3.7建设农业科技信息服务平台
积极开展农村信息服务工作,搭建农业科技信息服务平台,以扩展平台、延伸网络、放大窗口为重点,推进利用电视、电话、电脑3种信息载体的“三电合一”农业信息服务模式。建立以省、市、县3级信息网络平台为主体,实现科研单位、大专院校、推广部门的资源共享,建立多层次的农业科技信息服务体系。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加大力度服务于“三农”,积极探索农业信息与农业技术推广密切结合的成功之路,实现现代农技推广的信息化。
综上所述,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的改革、稳定和发展问题是当前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一个热点和难点问题。改革创新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是新阶段农业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建立我国农业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方面。要积极总结我国农业推广体系发展历程中好的经验,借鉴发达国家的先进理念,科学、准确、稳妥、合理地推进我国农业科技推广体系的改革与发展,并不断创新,建立一个高效运转的农业科技推广服务体系。
4参考文献
[1] 李爱萍.浅谈基层农业推广体系的现状与创新[J].山西农业科学,2008, 36(10):15-16.
[2] 柴政,孟选宁,钱宝玲,等.加快农业信息化建设促进我市农业科研推广工作[J].农业科技与信息,2007(10):11-12.
[3] 沈建忠.重视农业技术推广工作,更好地为“三农”服务[J].农业职业教育,2004(2):17-18.
[4] 丘耘,夏震.发展农业网络信息技术,促进农业高新技术的推广[J].农业网络信息,2004(7):6-7.
[5] 管叔琪.深化改革,推动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创新[J].中国农技推广,2004(3):15-16.
[6] 高启杰.我国农业推广投资现状与制度改革的研究[J].农业经济问题,2002(8):27-33.
[7] 邵法焕.我国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改革创新与发展趋势[J].农村经济,2005(9):106-109.
[8] 金明珠.浅析农业科技推广现状及对策[J].安徽农业科学,2006,34(5):977-978.
[9] 范小建.深化改革,加快发展,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有力技术支撑[J].中国农技推广,2005(12):1-4.
[10] 蒋和平,孟俊杰.我国农业技术推广的现状及改善对策[J].农业科技管理,2007,26(5):61-64,67.
[11] 郝利,蒋和平.改革我国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基本思路[J].农业科技管理,2006,25(5):83-86.
[12] 兴连娥.我国农技推广体系建设问题及措施[J].农业科技管理,2005, 24(2):39-40.
[13] 顾红.谈我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的发展历程[J].现代农业科技,2008(2):351,354.
转载请注明来源。:
本文关键词:我国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7550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nykj/755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