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农业技术论文 >

东北地区森林凋落叶分解速率与气候、林型、林分光照的关系

发布时间:2017-09-02 23:26

  本文关键词:东北地区森林凋落叶分解速率与气候、林型、林分光照的关系


  更多相关文章: 凋落叶分解速率 气候 林型 林冠透光率 中国东北地区


【摘要】:在东北长白山、张广才岭、小兴安岭、大兴安岭的主要森林类型中设置26块样地,进行为期3a(2004—2006年)凋落叶分解实验,以研究气候、林型、林冠透光率对凋落叶分解速率的相对影响大小。结果表明,不同林型凋落叶分解速率依次为:落叶阔叶林针阔叶混交林落叶针叶林常绿针叶林岳桦林。对分解速率影响因素的分析表明,气候因子(热量和水分)对分解速率有较强的解释力,分别解释了分解常数k和分解95%所需时间(t95%)的55.5%和65.0%的变异。但是,气候对分解速率的影响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与林型、林冠透光率的协同作用而实现的,其独立解释力并不大(9%)。气候的变化导致林型(物种组成)的变化、进而影响分解速率,这一因素解释了分解参数变异的46.8%(k)和56.8%(t95%)。与此同时,气候和林型的变化还导致林冠透光率的变化,随着热量水平的上升林冠透光率下降、间接提高分解速率。这一因素分别解释了k值和t95%变异的23.9%和22.3%。研究结果表明,气候对凋落叶分解的影响主要是通过对物种组成、林冠结构(影响透光率)等生物因素的间接作用实现的。忽视这些生物因素、简单研究气候和分解速率的关系可能难以正确预测未来气候变化对凋落物分解的影响。
【作者单位】: 北京林业大学森林资源与生态系统过程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北京大学生态学系北京大学地表过程与分析模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吉林省长白山自然保护管理中心;
【关键词】凋落叶分解速率 气候 林型 林冠透光率 中国东北地区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1370620,31321061,31270656) 国家留学基金项目(2011811457)
【分类号】:S714
【正文快照】: 凋落物分解是森林碳循环和全球碳平衡的一个重要环节[1-3]。由凋落物分解返回大气中的碳含量是全球碳平衡的重要组成部分[4]。据估计,凋落物(包括根凋落物)分解产生的碳大约占到全球陆地生态系统年际碳流通总量的70%,达到68 Pg C/a(Pg=1015g)[5]。我国东北地区森林覆盖率高,碳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唐仕姗;杨万勤;殷睿;熊莉;王海鹏;王滨;张艳;彭艳君;陈青松;徐振锋;;中国森林生态系统凋落叶分解速率的分布特征及其控制因子[J];植物生态学报;2014年06期

2 王健健;王永吉;来利明;赵学春;王飞;申国珍;赖江山;鲁洪斌;赵春强;郑元润;;我国中东部不同气候带成熟林凋落物生产和分解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J];生态学报;2013年15期

3 刘颖;武耀祥;韩士杰;林鹿;;长白山四种森林类型凋落物分解动态[J];生态学杂志;2009年03期

4 张新平;王襄平;朱彪;宗占江;彭长辉;方精云;;我国东北主要森林类型的凋落物产量及其影响因素[J];植物生态学报;2008年05期

5 张东来;毛子军;朱胜英;周彪;;黑龙江省帽儿山林区6种主要林分类型凋落物研究[J];植物研究;2008年01期

6 赵宗慈;罗勇;;21世纪中国东北地区气候变化预估[J];气象与环境学报;2007年03期

7 郭忠玲;郑金萍;马元丹;李庆康;于贵瑞;韩士杰;范春楠;刘万德;;长白山各植被带主要树种凋落物分解速率及模型模拟的试验研究[J];生态学报;2006年04期

8 张德强,叶万辉,余清发,孔国辉,张佑倡;鼎湖山演替系列中代表性森林凋落物研究[J];生态学报;2000年06期

9 沈海龙,丁宝永,,沈国舫,陈爱民;樟子松人工林下针阔叶凋落物分解动态[J];林业科学;1996年05期

10 方精云;地理要素对我国温度分布影响的数量评价[J];生态学报;1992年0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Jizhong Wan;Chunjing Wang;Jinghua Yu;Siming Nie;Shijie Han;Juzhao Liu;Yuangang Zu;Qinggui Wang;;Developing conservation strategies for Pinus koraiensis and Eleutherococcus senticosus by using model-based geographic distributions[J];Journal of Forestry Research;2016年02期

2 娄鑫;谷岩;张军辉;韩士杰;;冬季积雪与冻融对土壤团聚体稳定性的影响[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16年04期

3 胡心佳;汪明;李艳;从靖;;ENSO-Modoki与东北三省夏季温度异常事件的关系[J];干旱气象;2016年02期

4 郝建;莫慧华;黄弼昌;周燕萍;蔡道雄;;西南桦和尾巨桉凋落叶分解及其与土壤性质的相关性[J];林业科学研究;2016年02期

5 毛宏蕊;陈金玲;金光泽;;氮添加对典型阔叶红松林凋落叶分解及养分释放的影响[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16年03期

6 张新荣;方石;朱连兴;刘林萍;姜文超;闫飞;;吉林省西部地区河湖沼泽淤泥与土壤改良关系初探[J];吉林地质;2016年01期

7 祁栋林;李甫;肖建设;李晓东;肖宏斌;赵慧芳;苏文将;;近53a来祁连山南北坡潜在蒸散量及地表湿润度变化趋势分析[J];干旱气象;2016年01期

8 朱丽平;蔡永茂;康满春;赵广亮;陈左司南;张志强;;华北土石山区油松和元宝枫人工林土壤有机碳特征[J];中国水土保持科学;2016年01期

9 杨超;黄力;高祥阳;齐猛;周侠;杨永川;;缙云山常绿阔叶林凋落动态及组成[J];林业科学研究;2016年01期

10 赵先丽;李丽光;王宏博;赵梓淇;蔡福;于文颖;张晓月;丁抗抗;李晶;;1980—2010年辽西地区春玉米发育期变化及其对产量影响[J];气象与环境学报;2016年01期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意锟;方升佐;曲宏辉;唐罗忠;宋浩;;森林凋落物分解的影响因素[J];林业科技开发;2012年01期

2 李荣华;邓琦;周国逸;张德强;;起始时间对亚热带森林凋落物分解速率的影响[J];植物生态学报;2011年07期

3 张磊;王晓荷;米湘成;陈建华;于明坚;;古田山常绿阔叶林凋落量时间动态及冰雪灾害的影响[J];生物多样性;2011年02期

4 原作强;李步杭;白雪娇;蔺菲;师帅;叶吉;王绪高;郝占庆;;长白山阔叶红松林凋落物组成及其季节动态[J];应用生态学报;2010年09期

5 黄锦学;黄李梅;林智超;陈光水;;中国森林凋落物分解速率影响因素分析[J];亚热带资源与环境学报;2010年03期

6 游巍斌;刘勇生;何东进;吴承祯;洪伟;郑开基;王其炳;李晓景;罗素梅;;武夷山风景名胜区不同天然林凋落物分解特征[J];四川农业大学学报;2010年02期

7 凌华;陈光水;陈志勤;;中国森林凋落量的影响因素[J];亚热带资源与环境学报;2009年04期

8 王相娥;薛立;谢腾芳;;凋落物分解研究综述[J];土壤通报;2009年06期

9 徐振锋;尹华军;赵春章;曹刚;万名利;刘庆;;陆地生态系统凋落物分解对全球气候变暖的响应[J];植物生态学报;2009年06期

10 郭培培;江洪;余树全;马元丹;窦荣鹏;宋新章;;亚热带6种针叶和阔叶树种凋落叶分解比较[J];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2009年05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林心雄,文启孝,徐宁;广州地区土壤中植物残体的分解速率[J];土壤;1984年04期

2 林心雄,文启孝,徐宁;广州地区土壤中植物残体的分解速率[J];土壤学报;1985年01期

3 胡肄慧,陈灵芝,孔繁志,鲍显诚;两种中国特有树种的枯叶分解速率[J];植物生态学与地植物学丛刊;1986年01期

4 江明喜,邓红兵,唐涛,蔡庆华;香溪河流域河流中树叶分解速率的比较研究[J];应用生态学报;2002年01期

5 马永良,宇振荣,江永红,罗维;两种还田模式下玉米秸秆分解速率的比较[J];生态学杂志;2002年06期

6 郭继勋,祝廷成;羊草草原枯枝落叶分解的研究——主要优势植物的分解速率和损失率[J];生态学报;1992年04期

7 何帆;王得祥;雷瑞德;;秦岭火地塘林区四种主要树种凋落叶分解速率[J];生态学杂志;2011年03期

8 王殿轩,赵英杰,吴坤;聚乙烯薄膜厚度对磷化铝片分解速率的影响[J];郑州粮食学院学报;1994年02期

9 迟国梁;赵颖;官昭瑛;王建武;童晓立;;树叶凋落物的分解速率对酸性矿山废水污染的响应[J];生态学杂志;2009年12期

10 郭继勋;;羊草草地枯枝落叶分解速率与生态因子的关系[J];四川草原;1987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房成伟;;采伐剩余物的分解速率及其对森林更新的影响[A];青年生态学者论丛(一)[C];199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马玉琳;覆膜对黄土高原玉米秸秆分解速率的影响[D];兰州大学;2013年

2 师宏魁;玉米秸秆整株还田秸秆分解速率及还田效应[D];中国农业大学;2003年

3 郭培培;不同气候梯度和酸雨胁迫强度影响下的凋落叶分解研究[D];浙江农林大学;2010年

4 王静;不同地质背景生境下两种优势植物凋落叶分解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78152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nykj/78152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45e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