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中丛枝菌根真菌对宿主植物磷吸收作用机制综述
本文关键词:土壤中丛枝菌根真菌对宿主植物磷吸收作用机制综述
【摘要】:由于贫瘠土壤不能供给植物足够磷素,而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AMF)在促进植物生长和吸收利用磷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评述了国内外丛枝菌根真菌吸收土壤磷、根际环境与AMF共同作用对土壤磷的影响、AMF储磷机理、磷从菌丝到根系转移和植物吸收利用磷机制的研究进展,为今后应用AMF改善土壤肥力和深刻了解接菌土壤中磷的迁移转化规律奠定基础。
【作者单位】: 中国矿业大学地球科学与测绘工程学院;
【关键词】: AMF 宿主植物 磷 机制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1574253) 国家“863”计划项目(2013AA102904)资助
【分类号】:S184
【正文快照】: 孙金华,毕银丽,裘浪,江彬.土壤中丛枝菌根真菌对宿主植物磷吸收作用机制综述[J].土壤通报,2016,47(2):499-504SUN Jin-hua,BI Yin-li,Qiu Lang,Jiang Bin.A review about the Effect of AMF on Uptaking Phosphorus by Host Plants in Soil[J].Chinese Journal of Soil Scienc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虹,李莺,王博;VA菌根真菌对凤仙花吸收氮的影响[J];西安联合大学学报;2002年04期
2 王亚军;唐明;迪丽努尔;;定西柠条VA菌根真菌特征及种类研究[J];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06年03期
3 徐丽娟;刁志凯;李岩;刘润进;;菌根真菌的生理生态功能[J];应用生态学报;2012年01期
4 林先贵;;VA菌根真菌在经济植物中的作用[J];土壤学进展;1994年04期
5 宋勇春,冯固,李晓林;接种不同VA菌根真菌对红三叶草利用不同磷源的影响[J];生态学报;2001年09期
6 赵士杰,王志强,柏素花,李树林;VA菌根真菌抗旱菌株筛选[J];内蒙古农业科技;2001年06期
7 任嘉红,张晓刚;VA菌根真菌提高沙棘抗旱性机理的研究[J];晋东南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2年05期
8 姜学艳,黄艺;菌根真菌增加植物抗盐碱胁迫的机理[J];生态环境;2003年03期
9 杨涛,徐慧,方德华,朱教君;分子生物学技术在菌根真菌研究中的应用[J];西部林业科学;2004年02期
10 余卓玲,梁计南;VA菌根真菌对植物吸收能力及抗逆性的影响研究进展[J];广东农业科学;2005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褚群;石宁;冯固;;不同菌根真菌接种效应差异及相互作用[A];面向未来的土壤科学(中册)——中国土壤学会第十二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九届海峡两岸土壤肥料学术交流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2 郭良栋;;菌根真菌与全球变化[A];中国菌物学会2009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3 方扬;张小平;王元元;Kristina Lindstrom;;丛枝菌根真菌的研究与应用[A];庆祝中国土壤学会成立60周年专刊[C];2005年
4 林先贵;冯有智;张华勇;陈瑞蕊;王俊华;张佳宝;褚海燕;;高通量基因测序研究长期不同施肥对我国北方潮土丛枝菌根真菌多样性的影响[A];面向未来的土壤科学(中册)——中国土壤学会第十二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九届海峡两岸土壤肥料学术交流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5 彭思利;申鸿;郭涛;;接种丛枝菌根真菌对土壤水稳性团聚体特征的影响[A];第五次全国土壤生物和生物化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6 张涛;孙羽;田长彦;冯固;;丛枝菌根真菌对四种短命植物生长发育和种子生产的影响[A];中国土壤学会第十一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七届海峡两岸土壤肥料学术交流研讨会论文集(下)[C];2008年
7 冯固;张福锁;李晓林;张俊伶;;集约化农业生产体系中丛枝菌根真菌的作用与调控[A];第五次全国土壤生物和生物化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8 贺忠群;贺超兴;张志斌;邹志荣;;丛枝菌根真菌提高植物耐盐性研究进展[A];中国园艺学会第七届青年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6年
9 符力;崔婧;冯固;;土壤中重金属铅对不同AM真菌生长发育的直接效应研究[A];第五次全国土壤生物和生物化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10 贺忠群;张志斌;贺超兴;邹志荣;;丛枝菌根真菌提高植物耐盐性研究进展[A];中国园艺学会第十届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樊经纬;水肥亏缺和刈割对牧草生长和丛枝菌根真菌的影响[D];兰州大学;2015年
2 张中峰;菌根真菌对青冈栎幼苗耐旱性和土壤特性的影响及机理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15年
3 董秀丽;丛枝菌根真菌的分离鉴定和生物学特性研究及分子探针的设计与应用[D];华中农业大学;2005年
4 范七君;丛枝菌根真菌及一氧化氮提高枳抗旱性及机理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1年
5 宋会兴;石灰土上丛枝菌根真菌多样性特征及其对适生种群生理生态特征的影响[D];西南大学;2007年
6 蔡邦平;中国梅丛枝菌根真菌多样性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9年
7 郑世学;丛枝菌根真菌的资源和竞争侵染及土壤微生物的量热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6年
8 冯海艳;土壤和宿主磷水平对AM真菌生长及ALP活性调控的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3年
9 刘文科;丛枝菌根真菌的土壤生态适应性及其功能差异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唐哲;蓝莓菌根真菌解磷特性及定殖特点分析[D];东北林业大学;2015年
2 刘灵;丛枝菌根真菌对丹参酚酸生物合成的影响[D];东北林业大学;2015年
3 范永强;菌根真菌分离鉴定及其对两种浆果植物的侵染[D];大连理工大学;2008年
4 吕梅;云南几种濒危野生兰花菌根真菌的筛选及菌根结构研究[D];西南林学院;2005年
5 迪丽努尔;新疆伊犁地区VA菌根真菌资源、分布及抗旱性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6年
6 白晓楠;松嫩草地羊草(Leymus chinensis)—全叶马兰(Kalimeris integrifolia)群落中菌根真菌的初步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7 张峰峰;甘肃盐碱土植物菌根真菌资源与耐盐性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7年
8 杨友联;独蒜兰菌根真菌研究[D];贵州大学;2006年
9 行园园;设施菜地丛枝菌根真菌的群落特征及其对番茄的生长效应[D];山西农业大学;2014年
10 张华;两种Paxillus菌根真菌耐盐性比较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78153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nykj/7815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