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农业技术论文 >

基于GIS技术的武胜县耕地质量评价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03 05:24

  本文关键词:基于GIS技术的武胜县耕地质量评价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耕地 质量评价 GIS技术 武胜县


【摘要】:我国人口众多占世界总人口的1/4,但是我国人均耕地面积仅是世界人均耕地面积的2/5。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人地矛盾日益尖锐,快速增长的人口和飞速发展的经济给土地资源带来的压力越来越大。世界各国政府、国际组织和各国的科学家、学者对土地产生的问题越来越关注。耕地作为土地的精华,是粮食生产非常重要的基础,也承载着人类的活动、物质生产和生态服务等一系列最基本的功能。为了保证国家粮食经济的安全、维持社会的稳定发展、保持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保护耕地势在必行。因此全面摸清武胜县的耕地质量及其影响因素,有利于调整武胜县土地利用结构和合理安排境内耕地建设项目。本文以武胜县县域内所有耕地作为研究对象,以全国耕地地力评价指标体系为依据,结合研究区实际情况,采用特尔斐法构建了研究区的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层次分析法确定评价因子的权重,采用模糊数学法建立了评价因子的隶属函数并确定其隶属度,运用多因子综合评价模型,结合GIS软件空间数据处理能力对武胜县耕地进行评价;根据武胜县耕地质量评价结果,采用累积曲线法进行质量等级划分并提出了研究区各等级耕地的利用建议。论文研究主要成果有:(1)构建了武胜县耕地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包括立地条件、剖面性状、耕层土壤理化性状、耕层土壤养分状况、土壤管理五大类指标,有效土层厚度、剖面构型、地貌类型、地形坡度、土壤pH值、有机质、速效K、有效B、有效Zn、有效P、全N、排涝能力、灌溉保证率共13个因子;(2)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武胜县进行了耕地质量评价,把武胜县所有耕地按照质量优劣划分为三个等级,其中一等地面积3567.63hm2,占耕地总面积的6.17%,二等地面积34692.95hm2,占耕地总面积59.93%,三等地面积19626.04hm2,占耕地总面积的33.90%;(3)提出研究区各等级的耕地利用建议,以期为武胜县耕地保护提供决策依据,也为研究区内耕地土壤的改造、改良和土壤地力的培肥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耕地 质量评价 GIS技术 武胜县
【学位授予单位】:成都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S15;S127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9
  • 第1章 绪论9-19
  • 1.1 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9-12
  • 1.1.1 选题依据9-10
  • 1.1.2 研究意义10-12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12-16
  • 1.2.1 国外研究现状12-14
  • 1.2.2 国内研究现状14-15
  • 1.2.3 GIS技术在耕地质量评价中的应用15-16
  •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16-17
  • 1.3.1 研究内容16
  • 1.3.2 研究方法16-17
  • 1.4 研究技术路线17-18
  • 1.5 数据来源18-19
  • 第2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19-23
  • 2.1 基本概念19-20
  • 2.1.1 土壤质量19
  • 2.1.2 耕地质量19
  • 2.1.3 耕地质量评价19-20
  • 2.2 相关理论基础20-23
  • 2.2.1 农业区位理论20
  • 2.2.2 土地肥力理论20-21
  • 2.2.3 土地生产力理论21
  • 2.2.4 可持续发展理论21-23
  • 第3章 研究区概况23-30
  • 3.1 自然地理条件23-26
  • 3.1.1 地理区位23-24
  • 3.1.2 地质地貌24
  • 3.1.3 气候水文特征24-26
  • 3.2 社会经济状况26-28
  • 3.3 土壤类型28
  • 3.4 耕地利用现状28-30
  • 第4章 耕地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构建30-37
  • 4.1 耕地质量影响因素分析30-31
  • 4.2 评价指标选取原则31-32
  • 4.3 评价指标选取32-33
  • 4.4 指标权重的计算33-35
  • 4.5 模糊综合评价模型35-37
  • 第5章 武胜县耕地质量评价分析37-57
  • 5.1 耕地质量评价的原则37-38
  • 5.2 评价单元的确定38-40
  • 5.2.1 评价单元划分的原则38
  • 5.2.2 评价单元划分的方法38-39
  • 5.2.3 评价单元划分结果39-40
  • 5.3 评价指标信息的提取40-47
  • 5.4 指标权重确定及标准化处理47-51
  • 5.4.1 评价指标权重确定47-49
  • 5.4.2 评价指标标准化处理49-51
  • 5.5 耕地质量分级及利用建议51-57
  • 5.5.1 耕地质量综合指数计算51-52
  • 5.5.2 耕地质量分级52-55
  • 5.5.3 各等耕地利用建议55-57
  • 结论和讨论57-58
  • 致谢58-59
  • 参考文献59-62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学术成果62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勇君;彭静;;基于GIS技术的森林资源资产评估系统研究[J];商;2013年18期

2 邢世和;罗文光;韦红;谢钊;马丹;;基于GIS技术的福建省耕地价值空间分异研究[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2期

3 罗文光;丛艳静;邢世和;;基于GIS技术的福建省耕地价值评价及其空间分异[J];土壤;2009年02期

4 林继卿;刘健;余坤勇;张淼X;李增禄;;GIS技术在灵石山国家森林公园游览线路组织中的应用[J];林业勘察设计;2010年02期

5 周琼;周R,

本文编号:78311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nykj/78311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68a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