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西高山林线交错带土壤动物对岷江冷杉和高山杜鹃凋落物分解的贡献
本文关键词:川西高山林线交错带土壤动物对岷江冷杉和高山杜鹃凋落物分解的贡献
更多相关文章: 凋落物分解 高山林线交错带 质量损失率 土壤动物贡献率
【摘要】:土壤动物是调控凋落物分解的重要生物因素.为了探究川西高山林线交错带土壤动物对两个优势物种岷江冷杉和高山杜鹃凋落物分解的贡献,在3个海拔梯度(针叶林-林线-高山草甸)采用凋落物分解袋试验,通过不同孔径的网袋(0.04 mm,基本排除土壤动物;3mm,允许土壤动物通过),研究了分解554 d(2013年5月—2014年11月)土壤动物对凋落物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整个林线交错带上,岷江冷杉的分解速率(k)为0.209~0.243,高山杜鹃的k为0.173~0.189,岷江冷杉的k大于高山杜鹃.土壤动物的参与显著加速了两种凋落叶分解,同时土壤动物对两种凋落物分解的作用和贡献随海拔升高而降低.自针叶林、高山林线至高山草甸,土壤动物对岷江冷杉分解的质量损失率为15.2%、13.2%、9.8%,对高山杜鹃分解的质量损失率为20.1%、17.5%、12.4%;土壤动物对岷江冷杉分解的平均日贡献率为0.17%、0.13%、0.12%,对高山杜鹃分解的平均日贡献率为0.26%、0.25%、0.23%,土壤动物对高山杜鹃的分解影响相对较大.海拔、凋落物自身性质及其交互作用对土壤动物作用下凋落物的质量损失率和贡献率均表现出显著影响.土壤动物的作用于岷江冷杉和高山杜鹃分解的平均日贡献率在当年生长季(0.25%和0.44%)和次年生长季(0.10%和0.19%)均高于雪被期(0.07%和0.12%).回归分析表明,环境因子(日平均气温、冻融循环次数以及雪被厚度)可以解释土壤动物作用于岷江冷杉和高山杜鹃质量损失率的42.7%和50.9%,贡献率的43.2%和55.6%,这对了解土壤动物在凋落物分解中的作用和深入认识高山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单位】: 高山森林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站/长江上游林业生态工程重点实验室/四川农业大学生态林业研究所;
【关键词】: 凋落物分解 高山林线交错带 质量损失率 土壤动物贡献率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1570605,31200345)资助~~
【分类号】:S714
【正文快照】: 本文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1570605,31200345)资助This work was supported by the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31570605,31200345).2016-03-22 Received,2016-08-23 Accepted.凋落物作为陆地生态系统养分的基本载体,是植被-凋落物-土壤之间养分循环系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许振文,刘刚,左伟;长白山余脉土们岭土壤动物调查与分析[J];土壤;2003年02期
2 吾玛尔·阿布力孜,艾尼瓦尔·吐米尔;资源土壤动物简介[J];生物学通报;2004年03期
3 徐国良,莫江明,Brown Sandra,李德军;土壤动物对模拟N沉降的响应[J];生态学报;2004年10期
4 李安萍;太原地区土壤动物资源调查初报[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4期
5 吾玛尔·阿布力孜,艾尼瓦尔·吐米尔,马合木提·哈力克,依迪热斯·哈斯木;新疆大学农场资源土壤动物调查初报[J];干旱区研究;2005年02期
6 朱永恒;赵春雨;王宗英;濮励杰;;我国土壤动物群落生态学研究综述[J];生态学杂志;2005年12期
7 杨冬青,高峻,肖烈桂,韩红霞;城市特定生境下土壤动物的生态分布[J];云南环境科学;2005年01期
8 武海涛;吕宪国;杨青;姜明;;土壤动物主要生态特征与生态功能研究进展[J];土壤学报;2006年02期
9 潘林;董原;郭继勋;;扎龙湿地自然保护区土壤动物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24期
10 张志罡;孙继英;胡波;颜亨梅;;土壤动物研究综述[J];生命科学研究;2006年S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向昌国;杨旭;;武陵源世界自然遗产地峡谷地貌土壤动物的多样性[A];第三届全国农业环境科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2 樊云龙;陈浒;苏孝良;;退化生态系统土壤动物研究概况[A];土壤资源持续利用和生态环境安全——中国土壤学会第十一届二次理事扩大会议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3 付秀芹;张志罡;张巍;刘立军;颜亨梅;;转Bt基因水稻对土壤动物的影响[A];第五届广东、湖南、江西、湖北四省动物学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8年
4 王海霞;殷秀琴;;松嫩草原区农牧林复合系统中小型土壤动物生态研究[A];地理教育与学科发展——中国地理学会2002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2年
5 胡锋;刘满强;李辉信;;土壤动物对土壤质量的影响及研究展望[A];中国土壤学会第十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五届海峡两岸土壤肥料学术交流研讨会论文集(面向农业与环境的土壤科学综述篇)[C];2004年
6 李安萍;高晋华;;太原森林公园的土壤动物多样性[A];中国动物学会北方七省市动物学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7 高梅香;张雪萍;;石灰和EM处理条件下土壤动物多样性及在落叶分解过程中的作用[A];中国地理学会百年庆典学术论文摘要集[C];2009年
8 高艳;柯欣;;转苏芸金杆菌(Bt)毒素基因玉米及杀虫剂对土壤动物的影响[A];生态学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中国生态学会第七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论文摘要荟萃[C];2004年
9 孔垂华;;根分泌物与根际化学作用[A];中国第四届植物化感作用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战丽莉;农田黑土中小型土壤动物多样性特征及其影响因素[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2013年
2 王邵军;武夷山不同海拔土壤动物对凋落物分解的影响[D];南京林业大学;2009年
3 许士国;黄河三角洲土壤动物群落结构特征及演替[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谭波;长江上游不同海拔代表性森林土壤动物对凋落叶分解的影响[D];四川农业大学;2013年
5 熊燕;热带、亚热带土壤动物群落多样性及弹尾纲系统发生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6 李伟;太湖岸带湿地种子库及土壤动物多样性研究[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12年
7 李晓强;长白山岳桦林凋落物分解与土壤动物的相互作用[D];东北师范大学;2014年
8 张雪萍;大兴安岭森林生态系统土壤动物结构及其功能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6年
9 高艳;弹尾纲系统分类学与土壤动物应用生态学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2007年
10 罗天相;土壤动物活动对农田温室气体(CO_2、N_2O)排放的影响[D];南京农业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时利和;伏牛山自然保护区土壤动物群落生态学研究[D];河南大学;2009年
2 安洋;松辽平原玉米带土壤动物多样性特征研究[D];吉林农业大学;2011年
3 齐艳红;长春市主要绿地类型土壤动物的生态地理特征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4 刘继亮;左家自然保护区土壤动物生态序列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5 杨贵凯;土壤环境胁迫对土壤动物多样性的影响[D];山西师范大学;2012年
6 刘国华;草原地区及城市生态系统土壤动物研究[D];郑州大学;2013年
7 薛文丽;长白山玄武岩台地土壤动物多样性及其生态分布[D];东北师范大学;2015年
8 和润莲;季节性雪被对高山林线交错带凋落物分解过程中中小型土壤动物多样性的影响[D];四川农业大学;2015年
9 刘瑞龙;土壤动物对川西亚高山和高山森林凋落物分解的影响[D];四川农业大学;2014年
10 张晓光;蛟河公路边坡植被恢复后土壤动物群落特征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79838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nykj/7983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