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农业技术论文 >

长江中下游地区双季早稻冷害、热害危险性评价

发布时间:2017-09-27 05:25

  本文关键词:长江中下游地区双季早稻冷害、热害危险性评价


  更多相关文章: 危险性评价 双季早稻 长江中下游地区 冷害和热害


【摘要】:为分析农业气象灾害对长江中下游地区双季早稻生产的影响,选取对双季早稻影响最大的冷害、热害作为致灾因子研究长江中下游地区双季早稻生产的危险性。以长江中下游地区双季早稻种植区48个农业气象站点1961—2012年的气象资料为基础,结合1981—2010年的农业气象资料,判别并量化冷害和热害,以发育期为研究尺度构建双季早稻冷害、热害综合危险性评价模型,研究长江中下游地区双季早稻生长季冷害、热害的发生情况、危险性大小以及各发育期危险性比重。结果表明:1冷害在分蘖期最强,热害在灌浆期最强;冷害变弱,热害变强;山地和丘陵地区多冷害少热害,平原地区多热害少冷害,但靠近大面积水域的平原地区在孕穗或开花期时常有冷害发生。2各发育期的危险度高值区与灾害值的高值区范围相似;从全生育期危险性来看,浙江是危险最高的地区,其次是湖北,而湖南和江西种植条件较好。3从各发育期危险比重来看,整个研究区在灌浆期危险比重最高,其次是分蘖期,然后是开花期,孕穗期最低。湖北主要在孕穗、灌浆期危险,湖南主要在分蘖、开花和灌浆期危险,江西主要在分蘖和灌浆期危险,浙江在开花和灌浆期危险。
【作者单位】: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东北师范大学灾害研究所;
【关键词】危险性评价 双季早稻 长江中下游地区 冷害和热害
【基金】:“十二五”农村领域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农林气象灾害监测预警与防控关键技术研究”(编号:2011BAD32B00-04)资助~~
【分类号】:S511.31;S42
【正文快照】: 1引言长江中下游地区水热资源相对充足,稻作制度主要为早、晚两季。在双季早稻生长过程中冷害、热害时常发生,影响产量。1992年6月前后一个月内降雨日数达15 d以上,气温持续偏低,再加上光照不足,使正处于孕穗、抽穗和开花期的早稻空壳率明显增加;1993年,5月寒天气严重,湖南全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山区双季早稻一季上《纲要》[J];福建农业科技;1975年03期

2 卢冬梅,罗倩仪;江西省2002年双季早稻生育期气象条件评述[J];江西农业科技;2003年03期

3 陈小荣;石庆华;潘晓华;贺浩华;张美良;吴德龙;朱昌兰;胡水秀;李木英;曾勇军;;金优463在赣中北作双季早稻的产量、产量构成因素分析与生产对策[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2006年02期

4 吴彭龄;;双季早稻品种及栽培技术筛选择优应用[J];安徽农学通报;2007年24期

5 鲁方春;丁金海;;高蛋白双季早稻饲料稻开发技术[J];安徽农学通报;2008年09期

6 伍梅英;;双季早稻直播高产栽培技术[J];农技服务;2009年04期

7 赖元洪;;双季早稻倒伏的发生与预防[J];福建农业科技;2012年Z1期

8 田俊;黄淑娥;辜晓青;;江西省双季早稻长势定量等级指标的研究[J];气象与减灾研究;2012年02期

9 田俊;黄淑娥;祝必琴;崔海建;;江西双季早稻气候适宜度小波分析[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2012年04期

10 朱伦;;双季早稻不同栽培方式试验研究[J];安徽农学通报;2013年1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胡水秀;;氮磷钾配施对鄱阳湖区双季早稻效应研究[A];2008中国作物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2 胡水秀;张坤;;双季早稻机插生育期推迟机理研究初探[A];中国作物学会2013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3年

3 胡水秀;曹依静;熊多根;;氮磷钾配施对鄱阳湖区双季早稻产量及经济性状影响[A];中国作物学会50周年庆祝会暨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4 杨乐清;赖悦平;;2009年洞庭湖区双季早稻高空秕率现象成因分析[A];第27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现代农业气象防灾减灾与粮食安全分会场论文集[C];2010年

5 雷玄肆;陈鲍发;;景德镇市双季早稻产量预报模式初探[A];全国农业气象与生态环境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6 阳景舟;;双季早稻空秕率与气象条件的关系初探[A];第27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现代农业气象防灾减灾与粮食安全分会场论文集[C];2010年

7 曾勇军;吕伟生;石庆华;周庆红;;低pH土壤对双季早稻根系生长及产量形成的影响[A];2012年中国作物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华南双季早稻磷肥优选普钙[N];农资导报;2013年

2 省种子管理站 王伟成 供稿;介绍一个双季早稻品种——株两优08[N];湖南科技报;2007年

3 省种子管理站 王伟成 供稿;介绍一个双季早稻品种——海丰优66[N];湖南科技报;2007年

4 省种子管理站 蔡义东 供稿;稻瘟病轻发区双季早稻品种——陆两优611[N];湖南科技报;2006年

5 省种子管理站 蔡义东 供稿;稻瘟病轻发区双季早稻品种——株两优30[N];湖南科技报;2006年

6 记者  刘爱民 通讯员  王奎武 蒋廷杰;高,亩产666.8公斤![N];湖南日报;2006年

7 省种子管理站 蔡义东 供稿;非稻瘟病区双季早稻品种——嘉育21[N];湖南科技报;2006年

8 湖南省气象科学研究所高级工程师 陆魁东;湘北“空心稻” 低温是“祸首”[N];湖南科技报;2009年

9 周月桂邋通讯员 陈琼;进入7月注意蓄水[N];湖南日报;2007年

10 记者 周婧;我市100余名农技人员活跃田间地头[N];闽东日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霍中洋;长江中游地区双季早稻超高产形成特征及精确定量栽培关键技术研究[D];扬州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姚蓬娟;长江中下游地区双季早稻冷害、热害风险评价[D];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2015年

2 帅细强;湖南双季早稻产量集成预报方法研究[D];湖南大学;2013年

3 张强;长江中游地区双季早稻超高产群体特征及氮素吸收利用的研究[D];扬州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92787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nykj/92787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410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