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农业技术论文 >

冻融条件下黑土无机磷分级及有效性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29 15:08

  本文关键词:冻融条件下黑土无机磷分级及有效性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冻融循环 黑土 无机磷 分级 有效性


【摘要】:土壤无机磷是生态系统中磷素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冻融作用是土壤无机磷赋存形态与转化的重要影响因素。本研究以黑土为试验土壤,在室内模拟冻融环境,研究冻融前后黑土无机磷各组分含量变化及其有效性。结果表明:冻融后无机磷各组分绝对含量总体呈现增加的趋势;冻融前后相对含量没有表现出明显差异,均呈现出O-PFe-PAl-PCa-P;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结果显示,Al-P、Fe-P为有效磷源,并且直接影响有效磷含量,而O-P、Ca-P与Al-P有较大的通径链系数,即O-P、Ca-P通过Al-P间接影响有效磷含量;冻融循环条件下Olsen-P(Y)与有效磷源Al-P(X1)、Fe-P(X2)间呈线性关系。
【作者单位】: 沈阳农业大学水利学院;
【关键词】冻融循环 黑土 无机磷 分级 有效性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101256,41471225) 辽宁省农业领域青年科技创新人才培养计划项目(2014054)资助
【分类号】:S153.6
【正文快照】: 冻融作用是指气候的日、年和多年变化导致特定区域地球表层一定范围内土壤的冻结和融化作用[1 2]。冻融作用对土壤养分的迁移和转化具有很大影响[3],而且冬季冻融作用时间的长短和冻融循环次数也直接影响土壤有效养分的供应,进而影响农作物的种植和生长[4]。土壤中磷肥当季利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世勇,卜训琴;安徽省几种主要土壤无机磷的积累规律[J];土壤;1998年03期

2 马保国;麦稻轮作高肥力土壤无机磷形态的季节变化[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01期

3 封克,汪晓丽,陆海明,赵海涛;风干对土壤主要无机磷组分的影响[J];中国农业科学;2004年06期

4 杨丽娟,张玉龙,刘妤,周崇峻;长期节水灌溉条件下保护地土壤无机磷分级及其有效性研究[J];灌溉排水学报;2005年03期

5 赵海涛;封克;汪晓丽;盛海君;;磷在不同土壤和无机磷组分间的转化研究[J];扬州大学学报;2006年03期

6 李中阳;李菊梅;徐明岗;吕家珑;孙楠;;外源磷对土壤无机磷的影响及有效性[J];中国土壤与肥料;2007年03期

7 刘英;郝会军;任培华;房师梅;;土壤无机磷形态及有效性研究进展[J];山东林业科技;2007年05期

8 杨凯;关连珠;朱教君;颜丽;;外源腐殖酸对三种土壤无机磷组分的影响[J];土壤学报;2009年06期

9 丁怀香;宇万太;马强;;施肥和茬口对潮棕壤无机磷组分的影响[J];土壤通报;2010年06期

10 苏倩;侯振安;;生物碳对新疆灰漠土壤无机磷形态的影响[J];新疆农业科学;2012年1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王曰鑫;侯宪文;;腐殖酸对土壤中无机磷活化效应的研究[A];第四届全国绿色环保肥料新技术、新产品交流会论文集[C];2004年

2 李中阳;李菊梅;徐明岗;;长期不施磷肥我国典型土壤无机磷形态及速效磷的变化[A];中国土壤学会第十一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七届海峡两岸土壤肥料学术交流研讨会论文集(上)[C];2008年

3 程艳丽;邹德乙;邹丹;束良佐;;棕壤长期不同施肥条件下残留无机磷形态及其转化的研究[A];青年学者论土壤与植物营养科学——第七届全国青年土壤暨第二届全国青年植物营养科学工作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陆海明;土壤无机磷组成及生物有效性研究[D];扬州大学;2003年

2 李中阳;我国典型土壤长期定位施肥下土壤无机磷的变化规律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7年

3 马志敏;三峡库区典型消落带土壤无机磷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4 张海军;黑龙江省西部草地土壤无机磷素形态、转化及有效性[D];东北农业大学;2000年

5 沈乒松;福建主要土壤类型迟效库态无机磷的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6年

6 江晶;长期施肥对土壤无机磷形态及其剖面分布的影响[D];甘肃农业大学;2007年

7 李明新;土壤中溶无机磷细菌的分离、鉴定及阴沟肠杆菌溶无机磷基因的克隆[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5年

8 吕海艳;长期定位施肥黑土无机磷形态及吸附与解吸特性研究[D];吉林农业大学;2006年

9 贾莉洁;长期不同施肥和管理对X土耕层土壤磷形态的影响[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2年

10 尹云锋;硫磺与磷矿粉配合施用的肥效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02年



本文编号:94267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nykj/94267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76c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