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农业技术论文 >

我国休闲农业发展的空间相关性及影响因素研究

发布时间:2016-08-16 11:07

  本文关键词:我国休闲农业发展的空间相关性及影响因素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我国休闲农业发展的空间相关性及影响因素研究

□王树进

陈宇峰

内容提要:在考虑地理空间因素的情况下,本文选取我国省域休闲农业发展的数据,分析了

休闲农业发展的空间相关性,并建立了空间计量模型对影响我国休闲农业发展的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分析表明,我国休闲农业发展在各省域之间具有较强的空间依赖性和正的空间溢出效应;农业基础、旅游发展和农业技术对我国休闲农业的发展具有显著影响,市场需求和交通条件对休闲农业发展有正向作用。各地区在发展休闲农业时应因地制宜制定详细的发展规划,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优化发展环境,同时要考虑到邻近地区的休闲农业状况,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关键词:休闲农业;空间相关;市场需求;影响因素;空间计量

一、引言

休闲农业是以农业为基础、以城市游客为目

标、以休闲为目的、农业和旅游业相结合的新型产业,是农业诸产业中的特殊产业。我国大陆地区的休闲农业在20世纪90年代开始发展,随着国民经居民收入提高,城乡居民对休闲消费需求济发展、高涨,休闲农业已进入快速发展的新阶段。目前我国休闲农业项目主要有农家乐、休闲农庄、农业科

我国技观光园和民俗文化村四种形式。2011年,农家乐超过150万家,具有一定规模的休闲农业园

超过2万个,全年接待游客人数超过6亿人次,营业收入超过1500亿元,带动了1500万农民受益①。

休闲农业已经成为我国促进农民就业增收和满足

居民休闲需求的民生产业,缓解资源约束和保护生态环境的绿色产业。

,随着区域经济发展的“一体化”我国各省域

空间计量分析也逐之间相互影响的特征愈加明显,

渐被国内学者认知和重视。在考虑空间经济外溢

性的条件下,休闲农业发展的空间相关性如何?又有哪些因素影响着休闲农业的发展?本文通过空间计量分析技术,研究我国休闲农业发展的空间相关性,并构建空间计量模型对我国省域休闲农业发展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

二、文献综述

由于发展休闲农业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因而休闲农业发展的相关问题引起了众多学者

的关注,并取得了初步成果。近年来,国内外学者主要从概念、模式、意义、存在问题和规划开发5个

2003;Son-方面对休闲农业进行了研究(Walmsley,

nino,2004;Deborah,2005;张占耕,2006;舒伯阳等,

2006;罗文斌等,2008;王树进等,2008;郭焕成等,

2008;林国华等,2011;姬亚岚等,2012),然而从影响因素方面专门探讨休闲农业发展的研究相对较少。有些文献研究了不同地区休闲农业发展的影王向春(2005)将北京市休闲农业的影响响因素,

因素划分为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有利因素包括旅

2012-04-15数据来源:农业部乡镇企业局统计资料;中国休闲农业年营业收入超过1500亿元.新华网,

—38—

游资源、客源、智力支持、基础设施和政策支持,不利因素又细分为障碍因素和威胁因素,障碍因素包括环境破坏、产品同质和社区冲突,威胁因素包括经营季节性、周边旅游地竞争和突发灾害疫病。曾永平(2008)认为休闲农业发展的影响因素包括主观和客观两方面,主观因素包括当地居民的态度、政府的决策者行为和开发者的决策行为,客观因素

观光休闲农业资源的特色和知名包括自然资源、

度、基础设施、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客源市场和区域

旅游的空间聚集。段兆麟(2011)将影响台湾休闲农业发展的因素归纳为生态旅游、国民所得、休闲时间、政策法规、观光策略、体验经济、服务质量、传统农业经营、交通和国际化等十项因素。代雯淇等(2011)认为影响休闲农业发展的因素包括休闲农业的地域因素(包括地理因素和文化因素)、休闲农业的形式、休闲地服务水平和休闲农业的消费群体特征等。

就研究方法而言,传统经济学研究一般假设地理空间的均质性特征,地区之间的经济活动没有相互影响,在这种假设下进行的研究由于忽略了空间因素而与经济现实不相符,不同地理单元之间的空间距离会影响区域间的经济活动。最近二三十年随着空间计量经济学理论和方法的快速发展,国内外学者开始广泛关注空间计量经济学,并逐渐应用

公共经济学、经济地理学、农业和环境于区域科学、

经济学等研究领域。经济计量研究的重心正逐步

从时间序列分析转向空间特性分析(沈体雁,

2011)。林光平等(2005)采用空间经济计量方法研究了我国28个省份1978—2002年间实际人均GDP的β收敛情况。吴玉鸣(2006)采用空间误差β趋同模型,对我国省域经济增长截面趋同进行了空间计量经济研究。马骊等(2008)采用空间计量经济方法分析了我国消费与收入的关系。柯善咨(2009)对我国城市与区域经济增长的扩散回流与市场区效应进行了空间计量分析。游和远等(2010)以30个省份为对象对农地流转、禀赋依赖与农村劳动力转移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空间计量分析。尹恒等(2011)运用空间计量方法对中国地市级地区间基本建设公共支出的溢出效应和竞争效应进行了研究。潘文卿(2012)使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工具研究了1988—2009年中国各省份人均GDP的空间分布格局与特征。

综上所述,国内外学者对休闲农业的发展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这些成果都极大促进了休闲农业理论和实践的发展。已经有学者对休闲农业发展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但仍停留在理论分析上,缺乏相应的数量模型和实证检验。目前还未见有学者将空间相关性纳入休闲农业研究。与以往研究不同,本文在考虑空间相关性的前提下,以2010年数据为基础,对我国27个省份休闲农业发展的影响因素进行空间计量分析。

三、变量选择、模型设定和数据来源

(一)变量选择

影响休闲农业发展的因素有很多,在研究了相

关理论和大量文献的基础上,本文总结出休闲农业的发展主要受以下5个方面因素的影响。

1.农业基础。农业基础是休闲农业的本源,影响着休闲农业的发展。陈志斌(2007)认为发展休闲农业的基础条件就是丰富的农业农村资源。伍冠锁(2008)认为休闲农业是传统农业发展到一定阶段才出现的产物。熊晓红(2011)认为休闲农业是农业生产自身功能拓展的结果与体现,农业生产自身发展是推动休闲农业发展的内生动因。Fleischer(2005)证实基于农业生产的休闲农业企业经营业绩更好。当前,我国各地区农业生产发展水平不同,休闲农业

的出现有先后,休闲农业的发展程度也自然不同。

因此,本文使用各地区农林牧渔总产值来表示当地农业基础,用Agri表示。

2.旅游发展。当地的旅游发展状况也是影响休闲农业发展的重要因素。苑伟娟等(2008)研究发现休闲农业大都选址在知名度较高的风景名胜

作为该景区的卫星景点,发展良好的旅游业周边,

能为休闲农业带来大量的客源和收入。王莉(2011)对陕西省休闲农业的研究表明休闲农业与区内旅游业的发展相辅相成,旅游业的蓬勃发展为休闲农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曾永平(2008)认为如果一个区域内旅游景点较多且又有特色则会提升区域旅游知名度、吸引更多的游客,这对于

—39—

本区域开发休闲农业有很好的辐射和带动作用,但如果休闲农业项目与当地旅游产品没有显著差异

且在空间位置上接近则可能会产生恶性竞争,阻碍当地休闲农业发展。本文用各地区旅游总收入来表示当地旅游发展状况,用Tour表示。3.市场需求。许多研究表明市场需求是影响休闲农业发展的核心因素。休闲消费是一种市场休闲农业作为休闲产品和服务的供给方,性行为,

必然受到市场需求的影响。Hegarty(2005)在对波兰和爱尔兰作了比较研究后认为市场需求条件决定了休闲农业的产业多样性,进而影响着休闲农业的发展。郑建雄(2006)研究欧美日澳等发达国家发展休闲农业的经验发现推动休闲农业发展的必备条件就是居民要有钱又有闲。郭红芳(2007)认为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既为城市居民外出休闲旅游积累了大量的休闲资金,又为农村发展休闲农业接待游客奠定了物质基础。朱丽萍(2011)认为休闲农业的发展是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发展起

收入水平是最主要的影响因素,城市居民的来的,

收入水平为居民的休闲活动提供了最基本的经济基础。本文以各地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来表示市场需求,用Market表示。

4.农业技术。农业技术是推动休闲农业发展的重要动力。黄映晖等(2009)认为技术进步为休闲服务的增加提供了可能。王向春(2005)对北京市休闲农业的研究发现强大的科技支持是休闲农业发展的有利保障。原梅生(2008)认为农业技术的迅猛发展使得农业、畜牧业生产结构得到极大改善,丰富了人们农业休闲活动的内容和方式。我国农业技术的日益多样化和迅速提高为休闲农业的发展提供了技术保障。同时,农业技术发展能够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增加农产品附加值,提升休闲农业项目的盈利能力,使休闲农业能够可持续发展。农业技术研究和推广应用离不开农业技术人员,本文采用各地区的农业技术人员数来表示农业技术,用Tech表示。

5.交通条件。一个地区的交通条件与游客的出游密切相关,影响着当地休闲农业的发展。Ber-nardo等(2004)认为各种交通方式的通达性是促使休闲农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Roehl等(1993)量化了公路基础设施对旅游业的经济影—40—

认为在自然和人工资源不变的前提下,公路里响,

程越多旅游产生的花费就越多。宋金平等(2003)研究发现很多休闲农业项目的失败都是因为当地交通条件使得游客在路上消耗的时间太多,难以在短暂的周末或一天的时间内及时返回。郭焕成等(2008)认为农业休闲旅游大多数是短途旅游且以自驾车游为主。因此,本文将各地区的公路里程除

以此表示当地交以当地土地面积得出公路网密度,

通条件,用Traffic表示。

被解释变量方面,本文选择各地区休闲农业的经营收入来表示当地休闲农业的发展状况,用LA表示。各变量的定义与赋值详见表1。

表1

变量类型被解释变量

农业基础(Agri)旅游发展(Tour)

解释变量

市场需求(Market)农业技术(Tech)交通条件(Traffic)

影响因素

变量定义

变量选择

休闲农业的经营收入农林牧渔总产值旅游总收入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业技术人员数量公路网密度

+++++预期影响

(二)模型设定

1.普通线性回归模型。本文普通线性回归模型设定如下:

LAi=α+β1Agri+β2Tour+β3Market+

(1)β4Tech+β5Traffic+εi

i为27个省份,式中,β为回归参数,ε为随机误

差项。

2.空间计量分析。空间计量模型一般用来进行截面数据的分析。本文空间计量分析的基本步骤是,首先根据空间统计分析方法,采用Moran'I指数法检验我国休闲农业发展是否存在空间自相关性;如果存在则再进行影响因素的空间计量估计和检验。

(1)空间自相关性检验模型。判断我国休闲农业发展的空间相关性存在与否,一般可以通过空间自相关指数Moran'I来检验。

首先构建27个省份的空间权重矩阵W,元素Wij构造原则为:

1,当i区域和j区域相邻Wij(2)

0,当i区域和j区域不相邻

{

i=1,2,.....,n;j=1,2,......,m;m≠n。式中,

Moran'I的计算公式为:I=

Y=Xβ+ε,ε=λWε+μ,

2

μ~N(0,σI)由(6)式可得:

(5)(6)

∑i=1∑j=1Wij(Yi-Y)(Yj

nn

S2∑i=1∑j=1Wij

nn

-Y)

(3)

S2=式中,

1n1

Y=∑nY,Y代表∑i=1(Yi-Y),

nni=1ii

-1

(7)ε=(1-λW)μ

将(7)式代入(5)式,模型表达式整理为:

n为第i地区休闲农业发展程度(本文中指LA),

地区总数(27);Wij为二进制的邻近空间权值矩阵W中的任一元素。

Moran'I的范围为[-1,1],若各区域间为空间正相关则其符号为正,若各区域间为空间负相关则其符号为负,等于0说明区域间无空间相关性。同时,根据空间数据分布计算出在正态假设条件下Moran'I的期望值E(I)、方差var(I)、标准差S(I)和标准化Z值。标准化Z值即z(I)用于检验n个区域是否存在空间自相关关系。当z值为正且显著时(0.05的水平下为1.96),表明我国休闲农业发展存在正的空间自相关关系,当z值为负且显著时,表明存在负的空间自相关关系,当z值为零时则表明不存在空间相关性。

(2)空间滞后模型。空间滞后模型(SpatialLagModel,SLM)用于研究相邻地区休闲农业的发展对本地区休闲农业的空间溢出效应,其表达式为:

Y=ρWY+Xβ+ε(4)X为n×k的自变量矩阵,式中,即上文中分析的五W为n×n阶的空间权值矩阵,个影响因素,即各

k是影响因素地区间二进制的邻近空间权值矩阵,

的个数,ρ为空间自回归系数,反映休闲农业发展

即相邻地区休闲农业的发展对本的空间依赖作用,

地区的影响方向和程度。WY为空间滞后因变量,

反映空间距离对休闲农业发展的作用。

(3)空间误差模型。空间误差模型(SpatialEr-rorModel,SEM)主要用于度量邻近地区因变量的误差冲击对本地区观测值的影响程度,其一般表达式为:

Y=Xβ+(1-λW)

2σI)μ~N(0,

-1

μ

(8)

参数λ衡量了样本观测单元之间的空间依赖

作用。与空间滞后模型描述的空间依赖作用不同,空间误差模型是观测单元的扰动误差项之间存在着空间依赖作用大小,它反映了邻近地区关于因变量的误差冲击对本地区观测值的影响程度及方向。判断应采用空间滞后模型还是空间误差模型的标准主要有两个:一是判断空间滞后模型的拉格朗日乘子(LMLAG)和空间误差模型的拉格朗日乘子(LMERR)的统计显著性,如果前者更为显著则应选择空间滞后模型,反之,选择空间误差模型;二是Anselin等(2004)提出了判别空间滞后模型和空间

2

误差模型的标准:除了拟合优度R以外,常用的检

likelihood,Lo-验标准还有自然对数似然函数值(Log-

gL)、LR)、似然比率(Hikelihoodratio,赤池信息准则

AIC)、值(Akaikeinformationcriterion,施瓦茨准则值(Schwartzcriterion,SC)。对数似然函数值越大、AIC

和SC值越小,模型拟合效果越好。这几个指标也用SEM,来比较OLS估计的经典线性回归模型和SLM、似然值的自然对数最大的模型最好。

(三)数据来源

本文的观测单元为2010年大陆地区27个省份。黑龙江、内蒙古、山西和西藏由于数据不全而不纳入实证研究中。本研究所需数据来源于《中

、《中国统国乡镇企业及农产品加工业年鉴2011》

、《中国农业年鉴2011》、《中国旅游计年鉴2011》

年鉴2011》及各地政府网站。本文的实证研究主OpenGeoDa1.0.1和ArcGis10要借助于SPSS18.0、3个软件完成。

四、实证结果及分析

(一)休闲农业发展空间相关性

本文利用公式(3)计算出休闲农业发展的

Moran'I指数及该指数在正态假设条件下的期望值E(I)、标准差S(I)和标准化Z值,结果见表2。由

—41—

五星文库wxphp.com包含总结汇报、考试资料、办公文档、旅游景点、专业文献、党团工作、外语学习、教程攻略、工作范文以及我国休闲农业发展的空间相关性及影响因素研究_王树进等内容。

本文共2页12


  本文关键词:我国休闲农业发展的空间相关性及影响因素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9526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nykj/9526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e20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