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田河上游不同植物群落土壤理化性质及酶活性分析
本文关键词:和田河上游不同植物群落土壤理化性质及酶活性分析
更多相关文章: 和田河 植物群落 土壤 土壤理化性质 土壤酶
【摘要】:[目的]通过调查分析不同植物群落土壤理化性质、土壤酶活性的空间分布,了解生境变化过程中植物群落与土壤变化特征,为塔里木盆地西南地区荒漠生态脆弱区植被的恢复和管护提供理论参考。[方法]以和田河上游垂直河岸带4种植物群落类型(Ⅰ-灰叶胡杨+多枝柽柳+芦苇+胀果甘草;Ⅱ-灰叶胡杨+胡杨+多枝柽柳+芦苇+胀果甘草;Ⅲ-黑果枸杞+盐穗木+芦苇+胀果甘草;Ⅳ-花花柴+芦苇+胀果甘草)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分层取样方法,分析比较不同植物群落土壤理化性质、土壤酶活性空间分布特征,揭示制约荒漠河岸植物群落生存发展的关键因子。[结果]表明:4种植物群落类型土壤含水率、全盐量、碱解氮垂直分布异质性较为明显。同一土层之间含水率、全盐量差异性显著(P0.05),群落Ⅳ各层土壤含水率均为最低,而全盐量在群落Ⅰ中最低,群落Ⅲ最高。4种植物群落土壤均呈碱性,p H值介于8.40 8.89,而全磷波动范围在0.53 0.86 g·kg-1之间,两种指标在各植物群落之间均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有机质、全氮、脲酶在群落Ⅰ各土层均为最高,而过氧化氢酶、碱性磷酸酶活性在群落Ⅲ最高。[结论]土壤含水率、土壤密度权重系数较大,对外界环境变化比较敏感,可以作为评价该地区荒漠植被土壤肥力的首要指标。
【作者单位】: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塔里木盆地生物资源保护利用重点实验室;新疆塔里木大学植物科学学院;
【关键词】: 和田河 植物群落 土壤 土壤理化性质 土壤酶
【基金】:“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专题(2014BAC14B05-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360109) 兵团博士点基金(2011BB021)
【分类号】:S151.9
【正文快照】: 荒漠河岸植被是荒漠环境条件下的重要森林资源,作为西北干旱地区的主要天然生态屏障,对于维持和保存物种多样性、抑制荒漠化进程起着非常积极的作用[1-2]。新疆南疆区域独特的生态地理环境,形成以胡杨(Populus euphratica Oliv.)、灰胡杨(Populus pruinosa Schrenk)、柽柳(Tam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刘加珍,陈亚宁,李卫红,陈亚鹏;塔里木河下游植物群落分布与衰退演替趋势分析[J];生态学报;2004年02期
2 韩路;王海珍;彭杰;陈家利;庞明;;塔里木荒漠河岸林植物群落演替下的土壤理化性质研究[J];生态环境学报;2010年1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刁爱丽;徐晶慧;;浅谈对城市河道的发展认识——以长沙市为例[J];企业导报;2011年09期
2 丰华丽,郑红星,曹阳;生态需水计算的理论基础和方法探析[J];南京晓庄学院学报;2005年05期
3 崔向慧;;干旱半干旱沙区人工植被与土壤水分环境相互作用关系研究进展[J];世界林业研究;2010年06期
4 李佩成;;地下水的管理与科学研究[J];中国水利;2007年15期
5 赵旭阳,李朝阳,高占国,邢书彬;滹沱河湿地生态系统类型及景观分析[J];石家庄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6期
6 吾买尔江;徐长春;李卫红;陈亚宁;;人为干扰对塔里木河干流水文情势的影响[J];中国水土保持科学;2006年05期
7 杨民益;杜阿朋;王彦辉;;六盘山华北落叶松人工林地土壤水分动态研究[J];水土保持研究;2009年06期
8 鲁瑞洁;唐清亮;桑艳礼;魏殿生;张登山;石昊;贾飞飞;尚媛;田丽慧;;青海湖克土沙区不同类型沙丘土壤水分的动态变化[J];水土保持研究;2012年02期
9 石丽;吐尔逊·哈斯木;韩桂红;;塔里木河下游生态输水的背景、效益和存在的问题[J];水土保持通报;2008年01期
10 玉米提·哈力克;柴政;艾尔肯·艾白不拉;塔依尔江·艾山;Bernd Cyffka;Christian Opp;;塔里木河下游输水恢复过程中胡杨生长对地下水位的响应[J];水土保持通报;2011年05期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樊自立,马英杰,张惠,杜莉;塔里木河水质盐化及改善途径[J];水科学进展;2002年06期
2 袁长极;;地下水临界深度的确定[J];水利学报;1964年03期
3 陈启生,,戚隆溪;有植被覆盖条件下土壤水盐运动规律研究[J];水利学报;1996年01期
4 彭少麟;植物群落演替研究Ⅱ.动态研究的方法[J];生态科学;1994年02期
5 刘加珍,陈亚宁,李卫红,陈亚鹏;塔里木河下游植物群落分布与衰退演替趋势分析[J];生态学报;2004年02期
6 刘亚传;试论水文地质环境与绿洲农业生态[J];水文地质工程地质;1984年06期
7 侯印伟,王常明;论水文地质环境在土地沙漠化发展过程中的控制作用[J];水文地质工程地质;1992年05期
8 马克平;生物群落多样性的测度方法Ⅰα多样性的测度方法(上)[J];生物多样性;1994年03期
9 马克平,刘玉明;生物群落多样性的测度方法 Ⅰα多样性的测度方法(下)[J];生物多样性;1994年04期
10 袁生禄;;民勤沙漠绿洲地下水生态开采量的初步研究——干旱荒漠地区合理开发利用地下水资源的新模型[J];水土保持学报;1987年02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兴佳;和田河中下游综合考察胜利完成[J];干旱区研究;1985年01期
2 谢香方;;和田河中下游地区的开发建设和治理保护[J];干旱区研究;1985年04期
3 钱亦兵;石井武政;水野清秀;;塔克拉玛干沙漠和田河流域沙漠沙物质来源初探[J];干旱区研究;1991年04期
4 艾力·买买吐松;;和田河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及其存在问题[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5期
5 钱亦兵,周华荣,杨青,王玲,吴兆宁,李国振;和田河中下游生态环境特征及公路工程保护[J];干旱区研究;2004年03期
6 褚桂红;史文娟;王娟;;和田河上游径流变化特征及影响因子分析[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0年11期
7 艾合买提江·艾木拉;;和田河流域水文自动测报系统的应用[J];中国西部科技;2006年34期
8 杨丽文,何秉宇,黄培佑,努尔巴依;和田河流域天然柽柳灌木林生态价值评估[J];中国沙漠;2005年02期
9 李卫红;黎枫;陈忠升;王云;李宝明;;和田河流域平原耗水驱动力与适宜绿洲规模分析[J];冰川冻土;2011年05期
10 谢永琴,刘志辉,魏英;和田河流域资源开发利用与可持续发展[J];新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8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包慧芳;王炜;崔卫东;林瑞峰;龙宣杞;;和田河河床细菌及放线菌多样性研究[A];2008年中国微生物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2 关东海;苏里坦·达尼尔汗;;和田河流域生态敏感性分析[A];首届干旱半干旱区域水土保持生态保护论坛论文选编[C];2013年
3 刘腊山;黄骁勇;;新疆和田河流域节水改造工程实施的生态环境效应初步分析[A];人水和谐及新疆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中国科协2005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4 黄领梅;沈冰;宋孝玉;李怀恩;罗光明;;和田河流域地表径流变化分析[A];中国农业工程学会农业水土工程专业委员会第三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5 玉苏甫·阿布都拉;程鹏;马宏武;王永莉;;气候变化对和田河夏季径流量的影响分析[A];中国气象学会2006年年会“气候变化及其机理和模拟”分会场论文集[C];2006年
6 玉苏甫·阿布都拉;毛炜峄;王永利;;和田河夏季流量对区域气候变化的响应[A];中国气象学会2007年年会气候变化分会场论文集[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孙贤;和田河气田临时跨接流程投入使用[N];和田日报(汉);2011年
2 蒋万全 康姬英;进军和田河气田[N];中国石油报;2003年
3 本s报记者 王晶 苏华;大美玉都 大“气”和田[N];中国石油报;2013年
4 记者 李萍 通讯员 王成;和田河流域严查非法采矿[N];中国国土资源报;2011年
5 记者 胡对红;和田居民今冬明春用气有保障[N];和田日报(汉);2012年
6 记者 龚莉君;和田河气田开发和天然气发电项目获批准[N];新疆日报(汉);2000年
7 张学标 赵红玫;和田:行进在美景果香中[N];中国经济时报;2006年
8 本报记者 杜冠睿 朱必义 李琳;和田 沙漠绿洲开启加速模式[N];新疆日报(汉);2012年
9 本报记者 李东 特约记者 苏华;气田通和田 玉都换新颜[N];中国石油报;2010年
10 本报记者 王晶;库尔班大叔的美好时代[N];中国石油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黄领梅;水文要素对人类活动响应的研究——以和田河流域为例[D];西安理工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左敏;夏季和田河水流漫溢遥感监测分析[D];新疆大学;2011年
2 尹如洪;和田河流域水资源规划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02年
3 周敏;干旱区季节性河流和田河中下游侧向渗漏遥感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2013年
4 喻钰;和田河流域近期耗水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10年
5 郑仰奇;和田河流域水资源保护规划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99561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nykj/9956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