玫烟色棒束孢耐热菌株的筛选及耐热相关机理的初步研究
本文关键词:玫烟色棒束孢耐热菌株的筛选及耐热相关机理的初步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玫烟色棒束孢 耐热性 毒力 超氧化物歧化酶 海藻糖 疏水蛋白 海藻糖水解酶
【摘要】:玫烟色棒束孢(Isaria fumosorosue)是目前开发应用于防治农林害虫的昆虫病原真菌之一。昆虫病原真菌的杀虫效果除与菌种自身的毒力有关外,还在很大程度上受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如温度、湿度、紫外线等。环境温度影响真菌制剂贮藏稳定性,而菌株的耐热性与真菌制剂的贮藏时间相关。因此生防制剂的有效成分(分生孢子或菌丝体)对环境的耐受力是影响制剂贮存时间和田间应用的重要因素。本研究进行了玫烟色棒束孢耐热菌株的筛选,并对其与耐热相关的生理生化作了初步研究,结果如下:1.将7株玫烟色棒束孢菌株的孢子悬浮液置于48℃恒温水浴热胁迫45min后,再滴于单凹玻片上培养36h,以孢子残存活率作为各菌株耐热力的指标。结果表明,供试菌株的残存活孢率相互之间差异显著,在28.70%-57.28%。其中,502、904和9606菌株热胁迫后存活率均达50%以上,表明它们具有较强的耐热性;14、511和609菌株孢子存活率为34.72%-36.00%,耐热性居中;而7606菌株孢子存活率仅为28.70%,耐热力较差。2.采用波特喷雾器测定玫烟色棒束孢不同耐热力菌株在同种浓度下对麦蚜的毒力。结果表明,耐热性较强的904菌株对麦蚜的致病力最高达90.20%,致死中时最短为2.67d。3.采用考马斯亮蓝(BRADFORD)法测定玫烟色棒束孢不同耐热力菌株疏水蛋白含量。结果表明,FAE蛋白含量在供试菌株间差异显著。耐热性较强的904菌株其疏水蛋白含量最高,这说明疏水蛋白含量与菌株耐热力具有相关性。4.采用氮蓝四唑法测定了不同耐热力菌株菌丝在不同温度热胁迫后的酶活水平。结果表明,不同耐热力的菌株菌丝中SOD酶活存在显著差异。当温度升高时,不同耐热力菌株的酶活水平都在提高,常温下高酶活的904菌株在高温胁迫后其酶活水平也较高,说明当菌株受到外界温度胁迫时,菌株体内SOD酶活提高以保护机体细胞正常的生理活动。5.采用Native-PAGE对不同耐热力菌株的菌丝粗酶液的活性电泳结果显示,不同耐热力菌株的粗酶提取液有且仅有一条相同的条带,说明供试菌株SOD为同一种酶型。6.采用蒽酮硫酸法测定了玫烟色棒束孢904菌株在不同温度胁迫后其胞内海藻糖的含量变化。结果显示,在3-6h的热激过程中,海藻糖含量随着胁迫温度的升高逐渐上升,胁迫9h后含量降低。在相同条件下,采用DNS法测定其海藻糖水解酶活力的变化,海藻糖水解酶的活力水平正好与海藻糖含量的变化相反,由此可知,胞内海藻糖和海藻糖水解酶的代谢参与了玫烟色棒束孢的耐热机制。
【关键词】:玫烟色棒束孢 耐热性 毒力 超氧化物歧化酶 海藻糖 疏水蛋白 海藻糖水解酶
【学位授予单位】:山西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S476.12
【目录】:
- 摘要6-8
- 前言8-16
- 1 昆虫病原真菌的耐热机理8-14
- 1.1 超氧化物歧化酶对热胁迫的反应9-11
- 1.2 海藻糖对热激的响应11-12
- 1.3 真菌孢壁蛋白12-14
- 2 玫烟色棒束孢抗逆性研究14-15
- 3 本研究的目的与内容15-16
- 第一部分 玫烟色棒束孢耐热菌株的筛选16-21
- 1 材料与方法16-17
- 1.1 供试菌株16
- 1.2 培养基16
- 1.3 仪器与设备16
- 1.4 耐高温菌株的筛选16-17
- 1.4.1 孢子悬浮液的制备16-17
- 1.4.2 分生孢子耐热力测定17
- 1.5 玫烟色棒束孢不同耐热力菌株的毒力测定17
- 1.5.1 玫烟色棒束孢904菌株对麦蚜的毒力测定17
- 2 结果与分析17-20
- 2.1 分生孢子的耐热力17-18
- 2.2 玫烟色棒束孢不同耐热力菌株的毒力18-19
- 2.3 玫烟色棒束孢904对麦蚜的致死率19-20
- 3 讨论20-21
- 第二部分 玫烟色棒束孢耐热相关机理的初步研究21-34
- 1 材料与方法21-26
- 1.1 供试材料21
- 1.2 培养基与供试试剂21
- 1.3 标准溶液制备21-22
- 1.4 标准曲线的配制22
- 1.5 不同耐热力菌株疏水蛋白含量的测定22
- 1.6 SOD活性和酶型测定22-25
- 1.6.1 酶液制备22
- 1.6.2 酶活测定22-23
- 1.6.3 酶型测定23-25
- 1.7 玫烟色棒束孢904菌株海藻糖的测定25-26
- 1.8 玫烟色棒束孢904菌株海藻糖水解酶活力的测定26
- 2 结果与分析26-30
- 2.1 不同耐热力菌株的疏水蛋白含量26-27
- 2.2 玫烟色棒束孢不同耐热力菌株SOD活性27-28
- 2.3 不同耐热力菌株的酶型28
- 2.4 玫烟色棒束孢904菌株菌丝高温胁迫后海藻糖含量28-29
- 2.5 玫烟色棒束孢904菌株高温处理后海藻糖水解酶活力29-30
- 3 讨论30-34
- 参考文献34-40
- Abstract40-42
- 致谢42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涛;裴强;;昆虫病原真菌研究进展[J];植物医生;2007年03期
2 吴正铠;昆虫病原真菌开发利用座谈会在西安召开[J];生物防治通报;1985年03期
3 陈祝安;;昆虫病原真菌双生座壳孢的流行特点及其应用研究[J];植物保护学报;1988年04期
4 张素芬;国外昆虫病原真菌研究动态[J];天津农林科技;1997年02期
5 宋肖玲,李国霞;昆虫病原真菌毒素对昆虫的作用机制研究进展[J];微生物学报;2002年03期
6 裴炎,方卫国,张永军;昆虫病原真菌致病寄主的机制和基因工程改良[J];农业生物技术学报;2003年03期
7 胡奇,刘戬,闫妍;昆虫病原真菌研究进展[J];天津农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8 贾春生;昆虫病原真菌对荔枝蝽的致病性[J];吉林林业科技;2005年03期
9 农向群;张泽华;金正俊;;昆虫病原真菌抗紫外保护剂的筛选和评价[J];植物保护学报;2005年04期
10 刘艳梅;杨航宇;张宗舟;;昆虫病原真菌的种类和致病机理[J];天水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梁宗琦;;昆虫病原真菌的综合开发研究[A];《中国虫生真菌研究与应用》(第一卷)[C];1986年
2 范艳华;;杀虫真菌的遗传改良策略[A];第四届全国微生物资源学术暨国家微生物资源平台运行服务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3 陈祝安;;昆虫病原真菌双生座壳孢的流行特点及其应用研究[A];《中国虫生真菌研究与应用》(第一卷)[C];1986年
4 刘杏忠;;昆虫病原真菌研究现状、问题及展望[A];《中国虫生真菌研究与应用》(第五卷)[C];2003年
5 邓春生;吴正铠;叶正楚;;昆虫病原真菌的致病力[A];全国生物防治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1年
6 王小欣;;一株杀虫真菌的分离和特性研究[A];2009’环保农药新技术、新产品暨生物农药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7 李国霞;宋肖玲;周夏娣;;两种昆虫病原真菌杀虫活性物质的提取纯化与生物测定[A];新世纪(首届)全国绿色环保农药技术论坛暨产品展示会论文集[C];2002年
8 樊美珍;郭超;田敏爵;;西北地区昆虫病原镰刀菌的初步研究[A];《中国虫生真菌研究与应用》(第一卷)[C];1986年
9 邱振兴;张冬冬;邱君志;;昆虫病原真菌高产几丁质酶菌株的筛选[A];2008年福建省科协第八届学术年会农业分会场论文集[C];2008年
10 牟甲佑;肖慕能;李筱英;蒋三俊;;药用昆虫病原真菌的开发利用[A];《中国虫生真菌研究与应用》(第二卷)[C];199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魏仁静;国内首例感染冠状耳霉患者治愈[N];科技日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栾丰刚;引起昆虫自然流行病的昆虫病原真菌种群遗传结构研究[D];安徽农业大学;2011年
2 方卫国;昆虫病原真菌降解寄主体壁酶基因的克隆及球孢白僵菌高毒力重组菌株的获得[D];西南农业大学;2003年
3 Sehroon Khan;几种昆虫 病原真菌抗蚜虫活性分析及其功能蛋白的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2年
4 陈颖;胞壁完整性相关的20个信号转导与效应蛋白的功能分析及其与昆虫病原真菌生防潜能的关系[D];浙江大学;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赵建华;玫烟色棒束孢耐热菌株的筛选及耐热相关机理的初步研究[D];山西农业大学;2016年
2 王品;我国茶园土壤昆虫病原真菌物种多样性与群落结构研究[D];安徽农业大学;2013年
3 马维思;昆虫病原真菌分离鉴定及其对两种药材害虫防治潜力评价[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2年
4 陶星虎;蝗绿僵菌耐热突变菌株筛选[D];重庆大学;2014年
5 王小欣;杀虫真菌的分离、鉴定及特性初步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6年
6 姚红青;昆虫病原真菌对杨尺蠖蛹的致病力研究[D];山西大学;2015年
7 李艳玲;昆虫病原真菌绿僵菌二糖水解酶研究[D];重庆大学;2004年
8 马慧斐;座壳孢属真菌的资源调查及系统发育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99845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nykj/9984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