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汽车论文 >

独立自由曲面式LED汽车远近光灯光学设计

发布时间:2017-10-09 15:51

  本文关键词:独立自由曲面式LED汽车远近光灯光学设计


  更多相关文章: LED 自由曲面反射镜 远近光灯 配光标准 TC4-45


【摘要】:随着汽车产业技术的进一步发展,照明产业的推陈出新,汽车前照灯光源也经历了更新换代。LED因其体积小、寿命长、安全性高、抗震性好等诸多优点迅速获得人们的青睐,也成为各大生产厂商争相追逐利用的焦点。汽车前照灯尤其是远近光照明为夜间安全出行提供了必要的保障,所以国标对汽车远近光提出了严格的要求。目前LED前照灯已经有所发展,但是相关技术还不够成熟以及单颗LED光效较低的问题依然是汽车前照灯远近光设计的难题。论文主要分为以下几个部分:1.对汽车前照灯的发展历程以及国内外发展现状进行了梳理,总结了LED作为汽车光源的优势,阐述了汽车前照灯设计的理论基础,同时对实现前照灯远近光光学系统做出了分类,得出设计选用自由曲面反射镜的结论,并对法规进行了简要介绍。2.根据GB25991-2010汽车用LED前照灯配光标准,尝试使用大功率白光LED和3片独立自由曲面反射镜来实现前照灯近光功能同时利用1片自由曲面反射镜实现远光功能。首先利用CATIA软件对汽车前照灯结构进行区域测算,合理划分基础面,并优化调整各子面的面型数据,实现配光要求。并利用Lucid Shape软件进行光学模拟和法规分析,结果表明,本设计获得了较高的光学利用率,且完全满足法规对各测试点照度的要求,加之结构简单成本低廉,为低配汽车光源全LED化提供了可能。3.通过与同一结构前照灯的卤素光源设计结果在等照度光型、路照图以及TC4-45技术报告方面进行对比分析,进一步验证LED光源实现汽车远近光的优势以及本设计的可行性。并对样灯进行测试及法规验证,样灯测试结果达到模拟值的73.5%远高于预期的60%,初步达到了装车标准。
【关键词】:LED 自由曲面反射镜 远近光灯 配光标准 TC4-45
【学位授予单位】:江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U463.65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10
  • 第一章 绪论10-20
  • 1.1 课题研究背景10-11
  • 1.2 LED汽车前照灯发展历史及现状11-18
  • 1.2.1 汽车前照灯发展历史11-15
  • 1.2.2 LED汽车前照灯国内、国外发展现状15-18
  • 1.3 课题研究的内容以及章节安排18-20
  • 第二章 前照灯几何光学和光度学知识基础20-27
  • 2.1 几何光学20-21
  • 2.1.1 光的直线传播定律20
  • 2.1.2 光的反射定律和折射定律20-21
  • 2.2 光度学的基本概念21-26
  • 2.2.1 辐射通量21-22
  • 2.2.2 光通量22
  • 2.2.3 立体角22-23
  • 2.2.4 发光强度23
  • 2.2.5 光照度23-24
  • 2.2.6 光亮度24
  • 2.2.7 光色24-26
  • 2.2.8 色温26
  • 2.3 本章小结26-27
  • 第三章 远近光光学系统设计基础及配光标准27-42
  • 3.1 汽车前照灯远近光光学系统分类27-30
  • 3.1.1 反射式光学系统27-29
  • 3.1.2 投射式光学系统29-30
  • 3.2 自由曲面反射器设计的理论基础-非成像光学30-32
  • 3.2.1 光学扩展量30-31
  • 3.2.2 能量收集比31-32
  • 3.3 配光标准32-35
  • 3.3.1 近光的配光要求34-35
  • 3.3.2 远光的配光要求35
  • 3.4 TC4-4535-40
  • 3.5 软件介绍40-41
  • 3.5.1 CATIA40
  • 3.5.2 Lucid Shape40-41
  • 3.6 本章小结41-42
  • 第四章 前照灯远近光系统光学设计与模拟测试42-52
  • 4.1 LED光源的选择42-44
  • 4.2 自由曲面设计44-47
  • 4.2.1 反射镜区域划分44-46
  • 4.2.2 自由曲面反射镜的设计46-47
  • 4.3 软件设计模拟与分析47-51
  • 4.3.1 虚拟光源设计47-48
  • 4.3.2 自由曲面反射器设计48-51
  • 4.4 本章小结51-52
  • 第五章 LED与卤素前照灯对比分析及样灯测试52-59
  • 5.1 与卤素灯光学系统设计的比较分析52-55
  • 5.1.1 等照度光型对比52-54
  • 5.1.2 路照图对比54-55
  • 5.1.3 TC4-45评估报告对比55
  • 5.2 LED 前照灯远近光样灯测试与分析55-58
  • 5.2.1 灯具测试仪器介绍56-57
  • 5.2.2 测量结果分析57-58
  • 5.3 本章小结58-59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59-61
  • 6.1 课题总结59-60
  • 6.2 工作展望60-61
  • 参考文献61-63
  • 致谢63-64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64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巩静;国产汽车前照灯不够亮的原因及解决办法[J];汽车电器;2000年04期

2 徐海鸥,马亚男,王永臣;汽车前照灯的安全性能检验及其现状分析[J];黑龙江交通科技;2001年02期

3 周洁 ,白杉;汽车前照灯的技术革新[J];光源与照明;2002年04期

4 何文强;康明斯牌汽车前照灯线路故障[J];汽车电器;2002年S1期

5 周洁 ,白杉;汽车前照灯的技术革新[J];中国机电工业;2003年05期

6 王维青;汽车前照灯光束照射位置的第三种检验方法[J];汽车维修;2003年08期

7 周洁 ,白杉;汽车前照灯的技术革新[J];重型汽车;2003年01期

8 段志坚 ,刘瑞林 ,蒋谢军;汽车前照灯种种[J];汽车运用;2004年03期

9 兴华;存在安全隐患的汽车前照灯不能买[J];汽车研究与开发;2004年05期

10 夏先扬;;新型汽车前照灯检测时的特殊要求[J];汽车维护与修理;2004年1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侯民贤;汪洲燕;吕小洁;赵志丹;;汽车前照灯远近光形调整系统设计[A];中国长三角照明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6年

2 陈捷;张继勇;周伟;余乐鸿;朱明华;;汽车前照灯配光镜的仿真设计初探[A];新世纪 新机遇 新挑战——知识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下册)[C];2001年

3 安果平;;试论汽车前照灯计量检定系统的检定方法[A];四川省汽车工程学会二届二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6年

4 屠其非;周莉;宋贤杰;周太明;;借助软件进行的汽车前照灯设计[A];走近CIE 26th——中国照明学会(2005)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5 潘康;;汽车前照灯检测仪示值误差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评定[A];江苏省计量测试学术论文集[C];2007年

6 唐亚鸣;桑元俊;;汽车前照灯线光源的优化设计[A];2007年APC联合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7 万启伟;史美峰;;汽车前照灯非球面反射镜精密加工及非接触检测[A];四川省第九届(2009年)汽车学术交流年会论文集[C];2009年

8 周太明;;汽车前照灯用无汞HID光源[A];走近CIE 26th——中国照明学会(2005)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9 赵国峰;侯民贤;;用于汽车前照灯的ccd光形检测技术[A];中国长三角照明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4年

10 屠其非;;LED用于汽车前照灯探讨[A];走近CIE 26th——中国照明学会(2005)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王辉;车行夜路有点儿悬[N];中国质量报;2004年

2 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 李玲;汽车前照灯照明技术探讨(上)[N];中国汽车报;2000年

3 本报记者 陈东升;科技法律手段并举规范夜间汽车灯光[N];法制日报;2010年

4 敖娟;北京汽车前照灯多数存在安全隐患[N];中华建筑报;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高铁成;高效率LED汽车前照灯关键技术研究[D];天津大学;2014年

2 屠其非;白光LED应用于汽车前照灯照明中的研究[D];复旦大学;2007年

3 陈飞;LED汽车前照灯光源封装及灯具配光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许四云;大功率白光LED汽车前照灯的光学设计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5年

2 朱惠宗;大功率LED汽车前照灯散热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5年

3 冷帅;汽车前照灯自适应控制系统设计[D];长春工业大学;2015年

4 郭聪慧;基于发光二极管的汽车前照灯散热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5年

5 佟飞;投射式汽车前照灯的配光设计[D];中国计量学院;2015年

6 刘鹏;LED汽车前照灯散热分析与优化[D];武汉工程大学;2015年

7 张延松;LED汽车前照灯的设计与应用[D];浙江工业大学;2015年

8 倪高平;汽车前照灯光型检测系统[D];苏州大学;2015年

9 王单单;独立自由曲面式LED汽车远近光灯光学设计[D];江苏大学;2016年

10 朱柳建;基于图像处理的汽车前照灯检测技术的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100105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qiche/100105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ae2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