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汽车论文 >

某型汽车线控转向系统的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10 00:26

  本文关键词:某型汽车线控转向系统的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线控转向 变传动比 路径跟踪 执行电机控制 无人驾驶车辆


【摘要】:随着电子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发展,各行各业开始实现智能化。科技的浪潮延伸到汽车行业,新能源的纯电动汽车和智能车联网汽车成为最主要的两个发展方向。汽车的线控转向(SBW)技术是实现纯电动汽车和智能汽车发展的关键技术,不仅能改善汽车的操纵稳定性,而且能够和汽车其他控制系统进行联合集成化控制,使汽车更加的智能化。本文针对汽车线控转向系统进行研究。线控转向在传统有人驾驶方面,考虑设计合理的变传动比,减轻驾驶员负担,提高汽车的操纵稳定性。在无人驾驶方面,对汽车对目标路径的跟踪算法进行研究,得到完成跟踪目标路径的目标方向盘转角,然后再设计合适的转向执行电机的控制算法,使线控转向系统的执行模块能够较好的跟踪目标方向盘转角。针对上面提到的问题,本文具体完成了如下的工作:(1)研究线控转向系统的变传动比设计,基于果蝇算法,优化了横摆角速度增益值,设计出了基于横摆角速度增益不变的变传动比。同时,为了保证执行电机不受传动比突变的影响,用合适的曲线拟合修正了理想传动比。利用Matlab/Simulink和Carsim联合仿真平台进行仿真,仿真结果表明本文设计的变传动比方案可行。(2)基于无模型自适应控制,设计出无人驾驶汽车目标路径跟踪的控制算法,利用Matlab/Simulink和Carsim联合仿真平台进行仿真,并和传统的PID控制方案进行比较,仿真结果表明,本文设计的路径跟踪控制算法能较好的跟踪目标路径,并优于PID控制方案。(3)以某汽车为原型,介绍了一种汽车转向系统改装方案和转向控制器设计方案,并完成了汽车转向系统的硬件改造、转向控制策略设计和控制器硬件的设计。设计出了模糊PID算法,控制执行电机的电压。然后在Matlab/Simulink和Carsim联合仿真平台进行仿真验证。最后在改造的试验车上进行了实车试验。仿真和试验结果都表明,本文设计的线控转向控制器和控制算法,满足无人驾驶汽车转向的要求,能准确完成转向,响应快速,性能稳定。
【关键词】:线控转向 变传动比 路径跟踪 执行电机控制 无人驾驶车辆
【学位授予单位】:湖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U463.4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10
  • 第1章 绪论10-16
  • 1.1 课题研究背景与目的10-11
  • 1.1.1 研究背景10
  • 1.1.2 研究目的与意义10-11
  • 1.2 转向系统发展现状11-13
  • 1.3 线控转向系统关键技术13-15
  • 1.4 本文的研究内容15-16
  • 第2章 线控转向系统及整车的建模16-26
  • 2.1 SBW系统结构和工作原理16-18
  • 2.1.1 线控转向系统结构16-18
  • 2.1.2 线控转向系统工作原理18
  • 2.2 线控转向系统的数学模型18-20
  • 2.2.1 方向盘系统模型19
  • 2.2.2 转向执行系统模型19-20
  • 2.3 Car Sim整车模型的建立20-24
  • 2.4 联合仿真模型接口设置24-25
  • 2.5 本章小结25-26
  • 第3章 变传动比的设计和仿真26-42
  • 3.1 理想传动比设计要求和原理27-28
  • 3.1.1 理想传动比设计要求27-28
  • 3.1.2 理想传动比设计原理28
  • 3.2 理想传动比的设计方法28-32
  • 3.2.1 理想传动比的确定方法28-29
  • 3.2.2 基于转向增益不变的理想传动比仿真29-32
  • 3.3 横摆角速度增益优化设计32-36
  • 3.3.1 操纵稳定性综合评价指标32-33
  • 3.3.2 基于果蝇算法的横摆角速度增益优化33-36
  • 3.4 理想传动比的修正36-38
  • 3.4.1 按理想传动比设计要求修正36
  • 3.4.2 变传动比曲线的拟合设计36-38
  • 3.5 变传动比设计的仿真验证38-41
  • 3.5.1 双移线试验工况38-39
  • 3.5.2 蛇形工况39-41
  • 3.6 本章小结41-42
  • 第4章 无人驾驶汽车目标路径的跟踪42-58
  • 4.1 无模型自适应控制的概述43-44
  • 4.2 路径跟踪过程描述44-47
  • 4.2.1 车辆的动力学模型44-46
  • 4.2.2 控制目标的分析46
  • 4.2.3 目标车身角补偿算法46-47
  • 4.3 路径跟踪的控制策略设计47-50
  • 4.4 路径跟踪控制策略的仿真及分析50-57
  • 4.4.1 仿真平台的设置50-51
  • 4.4.2 仿真结果及分析51-57
  • 4.5 本章小结57-58
  • 第5章 线控转向执行电机的控制策略58-71
  • 5.1 实验平台的搭建58-64
  • 5.1.1 无人驾驶试验车的改造58-62
  • 5.1.2 线控转向控制器的硬件设计62-64
  • 5.2 线控转向控制策略的设计64-67
  • 5.2.1 模糊控制器原理及特点64
  • 5.2.2 执行电机控制策略设计64-67
  • 5.3 执行电机控制策略的仿真及分析67-69
  • 5.3.1 仿真平台的设置67
  • 5.3.2 仿真结果与分析67-69
  • 5.4 执行电机控制策略的实验及分析69-70
  • 5.5 本章小结70-71
  • 结论71-73
  • 参考文献73-78
  • 致谢78-79
  •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79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贾和平;钟绍华;;汽车线控转向系统的研究[J];上海汽车;2006年11期

2 汪珊;何天明;张久然;;双前桥线控转向系统的应用研究[J];北京汽车;2009年02期

3 杨文兴;杨俊智;周强;刘建民;;汽车线控转向系统的现状与发展前景研究[J];新技术新工艺;2013年11期

4 杨文兴;杨俊智;周强;;汽车线控转向系统的现状及关键技术研究[J];机械制造;2013年09期

5 朱华;;汽车线控转向系统研究综述[J];汽车与安全;2011年09期

6 王剑;;“转向”何方 线控转向系统(Steering-By-Wire)将量产[J];汽车消费报告;2013年02期

7 于蕾艳;林逸;施国标;;线控转向系统的角传动比研究[J];农业机械学报;2007年08期

8 于蕾艳;林逸;施国标;;汽车线控转向系统的结构分析[J];农业装备与车辆工程;2008年04期

9 于蕾艳;林逸;施国标;;遗传算法优化线控转向系统角传动比的研究[J];计算机仿真;2008年08期

10 田红涛;杨明忠;;汽车线控转向系统的应用和发展[J];机械制造;2008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田杰;陈宁;高翔;;车辆线控转向系统的分数阶鲁棒控制研究[A];第八届全国动力学与控制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8年

2 吴定才;;汽车线控转向系统SBW研究[A];四川省第九届(2009年)汽车学术交流年会论文集[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罗石;线控转向系统主动安全预测控制策略的研究[D];江苏大学;2010年

2 杨胜兵;线控转向系统控制策略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8年

3 何磊;基于FlexRay总线的线控转向系统双电机控制方法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4 王祥;汽车线控转向系统双向控制及变传动比特性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5 胡静波;装载机容错线控转向系统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郑国章;电动代步车线控转向系统的研究与开发[D];重庆大学;2007年

2 马晶晶;电动叉车线控转向系统的建模与仿真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5年

3 刘祖光;三电机线控转向系统控制策略研究[D];吉林大学;2016年

4 韩衍东;汽车线控转向系统双向控制结构透明性与稳定性研究[D];吉林大学;2016年

5 刘瑞;叉车线控转向系统转向执行电机控制器设计[D];天津工业大学;2015年

6 吴蒙;某型汽车线控转向系统的研究[D];湖南大学;2016年

7 薛兆俭;线控转向系统实验台研究[D];长安大学;2008年

8 欧阳海;线控转向系统控制算法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9 唐绍丰;基于模糊自适应PID控制的汽车线控转向系统研究[D];山东理工大学;2011年

10 刘永;汽车线控转向系统的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100331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qiche/100331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11b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