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循环圆液力缓速器叶片顶弧优化设计
本文关键词:双循环圆液力缓速器叶片顶弧优化设计
更多相关文章: 动力机械工程 双循环圆 液力缓速器 顶弧 优化设计
【摘要】:为提高双循环圆液力缓速器制动效能,对其弯叶片顶弧参数进行优化设计。基于叶片顶弧参数化设计方法,建立缓速器内流道计算模型。以顶弧半径与顶弧间距为设计变量,利用三维流场仿真技术进行试验设计研究,并开展制动力矩影响参数的敏感性分析。通过构建制动力矩近似模型,采用梯度优化算法进行寻优以得到优化结果。就设计参数对液力缓速器内流场流动状态与制动外特性影响开展分析,并与样机仿真以及试验数据进行对比。结果表明,优化后缓速器制动性能得到明显提高,制动力矩平均增幅可达70.8%,且叶片结构满足强度要求。
【作者单位】: 北京理工大学机械与车辆学院;北京理工大学车辆传动国家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动力机械工程 双循环圆 液力缓速器 顶弧 优化设计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1475041) 车辆传动国家重点实验室基金项目(9140C35020905)
【分类号】:U463.5
【正文快照】: 0引言为提高液力缓速器的制动效能,现有的缓速器内腔多采用无内环的结构形式,即油液进出动、定轮通过同一平面完成,两叶轮间没有明确的进出油口。当油液流经叶片顶廓进行循环流动时,受其结构形式影响会在叶轮进出油口附近形成不稳定流动,产生一定的扩散与收缩损失,抑制了油液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路智军;;福伊特液力缓速器——安全行车的守护神[J];驾驶园;2008年07期
2 严军;何仁;鲁明;;液力缓速器变叶片数的三维数值模拟[J];江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1期
3 贾云海;张文明;杨珏;董翠燕;高全峰;宋飞;;液力缓速器制动过程动态仿真研究[J];汽车技术;2009年07期
4 刘凯;鲁明;严军;赵永胜;李志春;陈友广;;基于逆向工程和流场分析的液力缓速器叶轮设计[J];拖拉机与农用运输车;2009年04期
5 叶炜晨;甄姗姗;;液力缓速器在城市客车中的应用研究[J];城市车辆;2009年09期
6 吴超;徐鸣;李慧渊;郭刘洋;;车辆液力缓速器的特点分析及发展趋势[J];车辆与动力技术;2011年01期
7 肖雄建;;技术取得突破:国产液力缓速器有望上市[J];商用汽车;2011年19期
8 吴超;徐鸣;李慧渊;郭刘洋;;重型车辆液力缓速器空损试验研究[J];车辆与动力技术;2012年01期
9 李喜鹏;;一种牵引车匹配液力缓速器的研讨[J];汽车实用技术;2013年11期
10 马文星;宋建军;刘春宝;胡晶;褚亚旭;;开式液力缓速器出口压力计算方法[J];吉林大学学报(工学版);2014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林彩霞;张建莉;何效平;;液力缓速器制动性能影响因素分析[A];纪念中国农业工程学会成立30周年暨中国农业工程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CSAE 2009)论文集[C];2009年
2 沈文浩;李长友;张森文;龙志军;程红胜;;汽车液力缓速制动器的研究现状[A];2007年中国农业工程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本报记者 吴凡;国产液力缓速器问世[N];机电商报;2009年
2 本报记者 黄应红;福伊特:瞄准中国重卡市场 Voith Aimed at Chinese Heavy Truck Market[N];机电商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张玉玺;液力缓速器电控系统及控制方法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2 李雪松;基于非稳态流场分析的车用液力缓速器参数优化方法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3 袁哲;重型车液力缓速器热流耦合与散热系统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4 严军;车用液力缓速器设计理论和控制方法的研究[D];江苏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02090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qiche/10209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