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汽车论文 >

某型SUV动力总成隔振设计与NVH优化

发布时间:2017-10-19 13:13

  本文关键词:某型SUV动力总成隔振设计与NVH优化


  更多相关文章: 悬置系统 振动解耦 工况分析 隔振性能 NVH


【摘要】:随着科技进步与人们生活水平提高,汽车NVH(Noise、Vibration and Harshness)水平越来越受关注,并成为顾客购买汽车的重要评判指标之一,如何有效地进行减振降噪成为汽车企业关注的重大课题,因此合理地设计汽车动力总成悬置系统具有重要的工程实践价值,因为这样不但可以提高汽车的NVH指标性能,同时也能避免其他零部件因悬置系统设计不合理产生破坏,延长发动机的使用寿命。本课题所进行的工作就是对某型SUV动力总成悬置系统进行匹配与优化设计,并进行整车NVH测试分析。对开发中的某型SUV动力总成悬置系统进行了刚度匹配工作,得出骡车悬置系统的解耦率普遍不高;为了获得最佳的隔振性能,基于能量解耦法结合多体动力学、遗传优化算法,在Adams中建立悬置系统动力学模型,以各悬置的刚度参数作为设计变量,兼顾合理分布系统固有频率,以系统6自由度解耦率最大为优化目标,采用Isight集成Adams对该动力总成悬置系统刚度特性参数进行了优化设计,使其满足整车隔振降噪性能要求。采用通用公司28工况标准对动力总成悬置系统进行了工况分析,仿真得出了各悬置点处承受载荷,作为校核支架强度设计的输入条件;在hypermesh中生成前处理文件后导入abaqus中分别对四个悬置支架进行了模态分析和静强度分析,分析支架模态频率与强度是否满足设计要求,对不满足要求的支架根据仿真结果提出了相应的优化建议,并对优化后的悬置支架进行了有限元分析。为了验证动力总成悬置系统的参数匹配优化后的减隔振性能,对装有OTS样件的整车测试了动力总成振动与悬置隔振率,对800~3100rpm定置升速工况、频率范围为0~200Hz的发动机端振动、车架端振动和悬置隔振率进行了分析;根据测试分析结果对悬置进行了优化,并对悬置系统优化后的整车进行NVH测试,与优化前的状态进行对比分析,考察悬置优化后的NVH水平。
【关键词】:悬置系统 振动解耦 工况分析 隔振性能 NVH
【学位授予单位】:湘潭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U464.13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9
  • 第一章 绪论9-14
  •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9
  • 1.2 悬置系统设计国内外研究概况9-11
  • 1.3 悬置系统NVH研究概况11-12
  • 1.4 本课题研究内容12-14
  • 第二章 动力总成悬置系统刚度匹配与优化设计14-25
  • 2.1 动力总成悬置系统隔振基本理论14-18
  • 2.1.1 悬置系统隔振理论概述14-15
  • 2.1.2 动力总成激励源分析15-16
  • 2.1.3 动力总成悬置隔振原理分析16-18
  • 2.2 动力总成悬置系统动力学模型18-20
  • 2.3 动力总成悬置系统解耦优化设计20-24
  • 2.3.1 Isight优化软件20-21
  • 2.3.2 动力总成悬置系统优化模型21-23
  • 2.3.3 优化结果分析23-24
  • 本章小结24-25
  • 第三章 悬置系统工况分析与支架FEA分析25-42
  • 3.1 动力总成悬置系统28工况分析25-28
  • 3.2 悬置支架结构分析及优化28-41
  • 3.2.1 悬置支架性能要求28
  • 3.2.2 优化前支架结构FEA分析28-36
  • 3.2.3 优化后支架结构FEA分析36-41
  • 本章小结41-42
  • 第四章 动力总成悬置系统振动测试分析42-52
  • 4.1 噪声与振动测试技术原理42-46
  • 4.1.1 振动测量的主要参数42-43
  • 4.1.2 噪声测量的主要参数及分析方法43-46
  • 4.2 试验方案设计46-47
  • 4.3 测试结果分析47-50
  • 4.3.1 定置工况振动量分析47-49
  • 4.3.2 定置工况隔振率分析49-50
  • 4.3.3 前悬置支撑杆捶击测试50
  • 本章小结50-52
  • 第五章 悬置优化及优化后悬置系统NVH测试分析52-64
  • 5.1 悬置系统优化方案52-53
  • 5.2 优化后NVH测试及结果分析53-63
  • 5.2.1 怠速工况NVH对比分析53-59
  • 5.2.2 3_WOT工况NVH对比分析59-63
  • 本章小结63-64
  • 第六章 总结64-65
  • 参考文献65-68
  • 致谢68-69
  • 附录 (科研成果及参与项目情况)69


本文编号:106128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qiche/106128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186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