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位置-力矩混合方法的线控转向系统双向控制
本文关键词:基于位置-力矩混合方法的线控转向系统双向控制
更多相关文章: 线控转向系统 双向控制 位置-力矩混合控制 快速原型开发
【摘要】:以汽车线控转向系统为研究对象,详细分析了其结构组成和工作原理,建立了系统的闭环控制模型。在双向控制算法基础上,提出一种基于位置-力矩混合方法的线控转向系统双向控制算法,利用快速原型开发设备AD5435搭建了硬件在环仿真试验平台,并通过MATLAB/Simulink完成了软件开发。对线控转向系统响应速度、跟随效果的测试结果表明,该控制策略有效。
【作者单位】: 上海交通大学汽车电子控制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
【关键词】: 线控转向系统 双向控制 位置-力矩混合控制 快速原型开发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滑移辅助转向下的四轮冗余电驱动车辆分层式力矩协同控制”,基金号:51305259
【分类号】:U463.4
【正文快照】: Bilateral Control of Steer-by-wire System by Position-Torque1前言目前,针对线控转向系统的控制策略,国内、外研究机构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工作。杨胜兵[1]提出了线控转向系统变结构模糊变传动比控制和路感函数多变量模糊控制,通过ADAMS、Matlab对其进行仿真研究。王祥[2]建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贾和平;钟绍华;;汽车线控转向系统的研究[J];上海汽车;2006年11期
2 汪珊;何天明;张久然;;双前桥线控转向系统的应用研究[J];北京汽车;2009年02期
3 杨文兴;杨俊智;周强;刘建民;;汽车线控转向系统的现状与发展前景研究[J];新技术新工艺;2013年11期
4 杨文兴;杨俊智;周强;;汽车线控转向系统的现状及关键技术研究[J];机械制造;2013年09期
5 朱华;;汽车线控转向系统研究综述[J];汽车与安全;2011年09期
6 王剑;;“转向”何方 线控转向系统(Steering-By-Wire)将量产[J];汽车消费报告;2013年02期
7 于蕾艳;林逸;施国标;;线控转向系统的角传动比研究[J];农业机械学报;2007年08期
8 于蕾艳;林逸;施国标;;汽车线控转向系统的结构分析[J];农业装备与车辆工程;2008年04期
9 于蕾艳;林逸;施国标;;遗传算法优化线控转向系统角传动比的研究[J];计算机仿真;2008年08期
10 田红涛;杨明忠;;汽车线控转向系统的应用和发展[J];机械制造;2008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田杰;陈宁;高翔;;车辆线控转向系统的分数阶鲁棒控制研究[A];第八届全国动力学与控制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8年
2 吴定才;;汽车线控转向系统SBW研究[A];四川省第九届(2009年)汽车学术交流年会论文集[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罗石;线控转向系统主动安全预测控制策略的研究[D];江苏大学;2010年
2 杨胜兵;线控转向系统控制策略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8年
3 何磊;基于FlexRay总线的线控转向系统双电机控制方法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4 王祥;汽车线控转向系统双向控制及变传动比特性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郑国章;电动代步车线控转向系统的研究与开发[D];重庆大学;2007年
2 薛兆俭;线控转向系统实验台研究[D];长安大学;2008年
3 欧阳海;线控转向系统控制算法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4 唐绍丰;基于模糊自适应PID控制的汽车线控转向系统研究[D];山东理工大学;2011年
5 刘永;汽车线控转向系统的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5年
6 蔡英武;线控转向系统参数与整车匹配设计的研究[D];吉林大学;2005年
7 邢海涛;汽车线控转向系统补偿控制方法研究和验证[D];吉林大学;2013年
8 沙飞;线控转向系统电控单元的开发与研究[D];哈尔滨理工大学;2013年
9 汤传军;基于分数阶微积分的线控转向系统控制策略研究[D];辽宁工业大学;2014年
10 田争芳;基于模糊滑模控制的汽车线控转向系统研究[D];山东理工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106488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qiche/10648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