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车身中频电阻点焊过程稳定性在线评价
本文关键词:汽车车身中频电阻点焊过程稳定性在线评价
【摘要】:电阻点焊是汽车车身的主要连接工艺。由于受到生产现场众多因素的干扰,车身焊点质量参差不齐,质保措施必不可少。焊后探伤或破坏性抽检均无法保证焊点得到100%检测,因此点焊质量在线监控成为了业内公认的保证产品质量、提高生产效率的最有效方法,但至今仍未实现。本文以实现车身焊点100%在线监测为目标,开展了中频点焊过程监控与质量评价技术的研究,通过改进传统点焊过程信息测量技术,提出了兼顾测量准确性与安装实施性的监测方法,以此为基础研发了点焊监控装置并成功获取现场生产数据,建立了面向不同需求层次的过程稳定性评价算法,表征了焊点质量的一致性,并识别了现场不稳定因素,为点焊质量评价技术提供新的研究思路。首先,本文进行了中频点焊过程电学量的测量技术研究。利用建模、仿真、实验等多种研究手段,指出传统算法在计算中频点焊次级电阻时存在误差较大的问题:电压电流有效值比值算法无法抑制电阻中的感性分量,次级电阻的典型计算误差为35%;电压电流平均值算法可在电流恒定时抑制电阻中的感性分量,但是在通电初期电流变化阶段的典型计算误差高达300%。针对该问题,本文提出了求解次级电阻的迭代算法:根据电压平衡方程和能量平衡方程列出二元方程组,并使用雅克比迭代法进行求解。研究结果表明,无论在恒流模式还是变电流模式下,采用该算法的计算结果都更接近真实电阻值,理论计算误差不超过0.075%。随后研究了中频点焊过程机械量的测量技术。提出了在丝杠末端安装旋转编码器测量焊钳动电极位移的方法,有效消除了皮带轮传动误差,将测量精度提高至±4μm。同时,提出了通过测量焊钳臂应变间接测量焊钳静电极位移的方法,测量精度可达±4.8μm。利用建模、实验等研究手段,指出静电极位移在总电极间位移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通过同步测量动、静两个电极的位移并进行整合,弥补了传统方法忽略静电极位移的不足,显著提高了电极间位移的测量准确性,理论测量误差不超过±8.8μm。在测量技术的研究基础上,本文研发了具有数据记录与网络通讯功能的中频电阻点焊监控装置并成功应用于生产现场。在对现场车身点焊监测数据的分析中,发现不同工件上相同位置焊点的电学量存在统一的变化趋势,但又表现出一定的离散性,最大差异可达110%。针对该现象,本文提出以过程稳定性作为评价指标的点焊质量监控方法,用于评价质量的一致性。首先建立了针对相同位置焊点的焊接过程整体稳定性离线评价算法:统计电学量瞬时值的变异系数,将其加权平均值作为稳定性指标。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既能够准确表征焊点质量的一致性,也能够用于识别现场不稳定因素。将该方法应用于生产现场,发现造成焊接过程稳定性不良的主要因素是不良接触状态,直接原因是装配间隙过大与焊钳姿态不佳。在此基础上,本文又提出了针对单次焊接过程稳定性的在线评价方法:计算相同位置焊点的电学量瞬时平均值并定义为“样板”曲线,将单次焊接过程的电学量曲线与“样板”曲线之间的差异作为稳定性指标。研究结果表明,具有良好稳定性焊点的评价指标服从对数正态分布,根据3σ原则可将合格门限值设定为20%(eμ+3ζ)。通过比较每个焊点的在线评价指标与合格门限值,实现了车身点焊过程100%在线监测。该方法的评价结果以可疑焊点比例的形式展现,能够直观地表征质量的一致性,有助于识别现场不稳定因素,具有很强的生产指导意义。
【学位授予单位】:哈尔滨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U466;TG453.9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姚河清;张书朋;李凌;蒋爽;;一种新的电阻点焊方法[J];机电工程技术;2007年01期
2 张书浩;曹彪;王晓东;;逆变电阻点焊动态信息的研究[J];电焊机;2009年09期
3 王洪亮;王亭;徐国成;;不锈钢城轨客车车体电阻点焊质量监控[J];焊接技术;2010年10期
4 陈科羽;黎丽;;电阻点焊品质稳定性的控制方法[J];装备制造技术;2012年08期
5 吴松;王敏;程轩挺;吴嘉元;孙游;;铝合金电阻点焊研究现状及工业应用[J];电焊机;2013年09期
6 唐金蓉,喻盛科;铝-钛电阻点焊连接特征的研究[J];材料工程;1991年04期
7 曾鸿志,单平;电阻点焊过程及质量控制方法的研究进展[J];焊接技术;2000年05期
8 程方杰,廉金瑞,单平,胡绳荪;铝合金电阻点焊电极烧损机理的研究[J];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2003年02期
9 曹彪,曾敏,朱祥彪;精密逆变电阻点焊的应用[J];电焊机;2003年01期
10 徐进,牛占文,廉金瑞,李宝清,吴志生;电阻点焊过程数值模拟的研究与进展[J];焊接技术;2003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邸桂琳;;飞机钛合金电阻点焊生产中压痕深度控制研究[A];第十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信息科学与工程技术分册)[C];2013年
2 杨清智;;智能化中频逆变电阻点焊系统在企业内的应用[A];2007年全国机电企业工艺年会《星火机床杯》工艺创新发展绿色制造节约型工艺有奖征文科技论文集[C];2007年
3 张延松;P.C.Wang;陈关龙;;车身电阻点焊电极修磨时刻的在线判别方法[A];第十五次全国焊接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4 玄文博;罗震;李洋;凡乃峰;;基于迭代Tikhonov正则化方法的电阻点焊熔核反演成像研究[A];第十五次全国焊接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5 凡乃峰;罗震;李洋;玄文博;;用共轭梯度正则化方法研究电阻点焊熔核反演成像[A];第十五次全国焊接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6 刘培基;苏瑾;呼延新岗;;无压痕电阻点焊[A];第二届中国北方焊接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1年
7 方平;黎华;;基于动态电参数分析的电阻点焊质量判别研究[A];第十一次全国焊接会议论文集(第2册)[C];2005年
8 张建勋;雷兵飞;;电阻点焊过程数值模拟与仿真分析技术[A];第十一次全国焊接会议论文集(第2册)[C];2005年
9 张勇;谢红霞;马铁军;李鹏雁;;不锈钢电阻点焊熔核冷却速度的计算[A];第十六次全国焊接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1年
10 田健;翟秋亚;陈凯;徐锦锋;;应用高熵合金箔带电阻点焊钛/钢的试验研究[A];第四届数控机床与自动化技术高层论坛论文集[C];201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全荣;有助于车身轻量化的新一代电阻点焊技术[N];世界金属导报;2013年
2 记者 张彬彬;为中国产业工人摘得科技大奖[N];吉林日报;2012年
3 本报记者 陈楚;自主创新助一汽自主腾飞[N];中国商报;2012年
4 记者 宗宝泉;一汽点焊工探囊国家科技进步奖[N];科技日报;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海波;316LVM不锈钢电阻点焊信息检测分析及质量实时控制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6年
2 孙梦;基于中间层的AZ31镁合金/5052铝合金电阻点焊焊接性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6年
3 沈琦;高强钢磁控电阻点焊机理与工艺方法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2年
4 刘静;不锈钢电阻点焊质量超声波定量及智能化检测研究[D];吉林大学;2015年
5 文静;电阻点焊质量监测智能化及系统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6 张鹏;双相钢电阻点焊性能特征与焊接机理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7 王先锋;基于电极振动的电阻点焊质量监测方法与机理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1年
8 梁彩平;管—板单面电阻点焊环形熔核形成过程及性能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8年
9 李洋;电阻点焊形核基础问题及焊点质量强化研究[D];天津大学;2014年
10 曹海鹏;铝合金点焊工艺设计及质量控制智能化研究[D];吉林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范亚楠;电阻点焊电流参数信息监测及分析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2 周华飞;高频逆变电阻点焊电源的研制[D];华南理工大学;2015年
3 陈燕飞;轻量化汽车车身先进高强钢的电阻点焊研究[D];南昌大学;2015年
4 陈飞;铝—硅先进高强度钢电阻点焊焊接工艺及组织与性能研究[D];江苏科技大学;2015年
5 王t;铝合金/低碳钢电阻点焊动态过程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5年
6 周婷婷;汽车用铝合金焊件的点焊质量分析[D];武汉工程大学;2015年
7 杨潇;TTS443电阻点焊数值模拟及组织性能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6年
8 张大龙;基于STM32的电阻点焊质量在线检测系统开发[D];东北大学;2014年
9 苏雷;6061-T6铝合金/SUS301L不锈钢异种金属电阻点焊的研究[D];吉林大学;2016年
10 柳艳军;16Mn钢/6063-T6铝合金异种金属电阻点焊的研究[D];吉林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126529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qiche/12652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