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轴并联混合动力系统模式切换控制研究
本文关键词:同轴并联混合动力系统模式切换控制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混合动力系统 模式切换 离合器接合控制 离合器执行机构 鲁棒控制
【摘要】:同轴并联混合动力系统在低速运行工况下发动机怠速停机对于提升整车节油率有显著的作用,然而由于同轴并联混合动力系统的自身结构特性,当系统由纯电模式切换至混合动力模式过程中,发动机需要开启并通过离合器的接合介入动力系统,这一过程中存在的电机起动发动机及离合器接合控制问题一直是混合动力控制领域研究的热点问题.针对上述模式切换控制问题,本文建立了同轴并联混合动力系统传动系模型及干式离合器及其执行机构的数学模型,考虑模式切换过程的平顺性与混合动力系统的传动效率,并结合发动机起动阻力矩及系统负载转矩的瞬态不确定性,提出了一种同轴并联混合动力系统模式切换控制方法:首先采用H∞鲁棒控制理论设计出满足约束条件且性能指标较优的离合器接合速度轨迹,然后将离合器接合速度轨迹转化成执行电机转速期望曲线,设计直流电机转速跟踪PID控制器实现离合器的快速平滑接合,然后对所提出控制方法在急加速、缓加速、不同发动机内阻以及不同车辆负载工况下的离合接合过程的仿真对比,最后利用控制器自动代码生成技术对所提出方法进行了试验验证.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控制方法可以实现混合动力系统平滑快速的模式切换过程,且整车的纵向冲击度控制在一定约束范围内,使得系统模式切换平顺性得到了保障,从而为整车模式切换控制策略设计提供理论基础.
【作者单位】: 燕山大学电气工程学院;清华大学汽车安全与节能国家重点实验室;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基金(批准号:51422505)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批准号:2013BAG14B01)资助项目
【分类号】:U469.7
【正文快照】: 引用格式:杨超,李亮,焦晓红,等.同轴并联混合动力系统模式切换控制研究.中国科学:技术科学,2016,46:91 100Yang C,Li L,Jiao X H,et al.Research on mode transition control for single-shaft parallel hybrid powertrain(in Chinese).Sci Sin Tech,2016,46:*E-mail:liangl@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王兴野;李国强;彭志召;黄大山;张东升;;AMT关键技术的发展现状与展望[J];四川兵工学报;2014年09期
2 陈达;何维廉;;离合器波形片特性对机械变速器乘用车起步颤振影响的研究[J];传动技术;2015年01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张振威;基于数据驱动预测控制方法的DCT换挡控制及FPGA实现[D];吉林大学;2013年
2 冯益坤;某轿车干式双离合器设计及分析[D];燕山大学;2013年
3 曾华兵;基于模型的双离合器自动变速器控制参数优化[D];吉林大学;2014年
4 刘洋;基于AMESim的装载机变速操纵阀对换挡平顺性影响研究[D];吉林大学;2014年
5 张亚辉;插电式混合动力客车部件参数及控制参数优化研究[D];燕山大学;2014年
6 崔挺;并联混合动力汽车状态切换过程协调控制研究[D];武汉科技大学;2014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唐同庆;;动力系统管理与生产装置管理的关系[J];节能;1991年12期
2 ;混合动力车动力系统相关专利介绍[J];中国科技信息;2006年18期
3 ;《动力系统工程》1986年第1~4期总目录[J];动力系统工程;1986年04期
4 ;《动力系统工程》1987年第1~4期总目录[J];动力系统工程;1987年04期
5 严京;工业和通讯动力系统会议[J];航空学报;1988年07期
6 陈立子;一种试验中的轿车动力系统[J];世界汽车;1997年04期
7 孙明新;;汽车复合动力系统(续完)[J];汽车维护与修理;1999年02期
8 缪雪晴;;循环耦合格式动力系统的同步及格式优化[J];南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1期
9 王文宾;李军;郭超;陈伟;;混合动力汽车的动力系统[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2期
10 付敏;孙勇;王述洋;;生物质能汽车的动力系统技术[J];能源研究与信息;2012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锤结;;流体力学最优低维动力系统方法及其应用[A];全国流体力学青年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2 张群政;王坤俊;谭志红;;基于插电式动力系统的公交客车设计开发[A];第七届中国智能交通年会优秀论文集——智能交通技术[C];2012年
3 盛平兴;;有限维动力系统中的公开问题[A];第十三届全国水动力学研讨会文集[C];1999年
4 谢应齐;;利用观测资料研究动力系统的新方法[A];面向21世纪的科技进步与社会经济发展(上册)[C];1999年
5 黎勇;;动力系统维护队伍建设及队伍配置问题[A];海南省通信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2006)[C];2006年
6 孙继涛;张银萍;;变时滞区间动力系统的稳定性[A];1996中国控制与决策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6年
7 王幸生;刘宇;;中学生动力系统及其与自我和适应之间的关系[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8 王如彬;张志康;;神经动力系统的相变机制研究及其进展[A];第九次全国生物物理大会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2年
9 赵鑫;魏然;;基于PLC的风洞动力系统的研制[A];中国空气动力学会测控技术专委会第六届四次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3年
10 张继锋;冯奇;;两种摩擦动力系统及其计算方法[A];庆祝中国力学学会成立50周年暨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7论文摘要集(下)[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柳莺;德国最大渔船将采用“风筝”动力系统[N];中国船舶报;2009年
2 罗庶;长七芯一级动力系统第二次试车圆满成功[N];中国航天报;2014年
3 贾广栋 张平 刘琳;新一代小型火箭首次动力系统试车成功[N];中国航天报;2012年
4 记者 王战芹;中钢邢机动力系统降本显著[N];中国冶金报;2013年
5 紫东;七一一所首次总承包民船动力系统[N];中国船舶报;2006年
6 张鹏;通用公布动力系统战略[N];现代物流报;2007年
7 本报记者 张韬;微分方程与动力系统及其应用国际学术会举行[N];西藏日报;2001年
8 陈国强;首艘LNG船动力系统初具规模[N];中国船舶报;2006年
9 邓红辉;翻番与转型:历史性跨越[N];南方日报;2006年
10 ;PASSAT领驭2.0MFI上市[N];国际商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董玲珍;脉冲半动力系统及其在种群动力系统中的应用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6年
2 刘超;若干类生物动力系统的复杂性分析及控制[D];东北大学;2009年
3 丁可;几类不确定动力系统的稳定性分析及应用[D];四川大学;2007年
4 李健;动力系统的复杂性及其应用[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2年
5 陈晓鹏;随机动力系统与非自治动力系统的一些动态行为[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6 窦斗;动力系统熵的研究及应用[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6年
7 柳振鑫;随机动力系统中的若干问题[D];吉林大学;2007年
8 张国华;动力学性质的相对化与局部化[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7年
9 谭枫;动力系统中若干问题的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7年
10 詹国平;两类超越函数的动力系统[D];南京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孔蒙蒙;非自治动力系统的拓扑压[D];华南理工大学;2015年
2 王云强;舰船动力系统生命力评估方法研究及应用[D];大连海事大学;2015年
3 程建康;交错系统的一些动力学性质[D];广西大学;2015年
4 周婷;代换动力系统的若干性质[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5 付苗苗;随机动力系统指标对的存在性[D];吉林大学;2006年
6 罗娟;动力系统中的回复性质和渐近性质的一些讨论[D];广西师范大学;2006年
7 王宗涛;微生物发酵动力系统的参数辨识与优化[D];大连理工大学;2004年
8 王楠楠;若干类生物动力系统的复杂性分析[D];东北大学;2010年
9 李艳杰;非线性时滞脉冲动力系统的辨识、优化及应用[D];大连理工大学;2006年
10 刘兆丰;非自治动力系统测度熵的性质与计算[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26889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qiche/12688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