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汽车论文 >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HEV)车内振动噪声分析研究

发布时间:2017-12-20 03:14

  本文关键词:混合动力电动汽车(HEV)车内振动噪声分析研究 出处:《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2016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 振动与噪声 传递路径分析 评估


【摘要】:本文首先分析研究了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的定义、分类及其结构特征,并针对某款具有代表性的混合动力电动汽车,对其车内振动噪声分别从客观方面和主观方面进行深入地分析研究,包括:为了识别并分析HEV车内振动噪声,布置传感器的位置:驾驶员右耳、副驾右耳、后排左侧左耳、后排中间、后排右侧右耳、方向盘、仪表板、驾驶员座椅导轨,分别在以下工况进行了测试试验:定置工况(包括怠速、缓加速(POT)和急加速(WOT))和行驶工况(包括20、40、50、60、80、100、120、140km/h匀速和加速)。得出:当低速时,在驾驶员右耳处测得的噪声声压级较低,当超过50km/h的车速时,驾驶员右耳处的声压级较高,而尤其在加速工况下,驾驶员右耳处的声压级陡然增加。这是因为对于混合动力电动汽车而言,低速时,只有电机工作、发动机不工作,汽车处于纯电动模式;随着速度的增加,当车速高于50km/h时,发动机开始工作,并给蓄电池充电;当加速时,电机和发动机同时工作,所以车内噪声声压级突然增大。基于传递路径分析原理,通过建立传递路径分析模型、仿真得出的整个噪声频谱与实际测试得到的噪声频谱接近。并得出主要振动噪声传递路径:左悬置、前右悬置和后悬置x、y、z三个方向中传递函数谱值最大的分别是z、x、z,频率主要集中在中低频范围;以及路径贡献量:在100~500Hz的范围内路径贡献传递函数的贡献值最高的是前左悬置z向,对车内噪声贡献最大的是后悬置,悬置传递函数的贡献值最大的是后悬置y向,贡献值最高的是后悬置。从主观方面,通过聚类和分类、层次聚类、混合的GANN、蒙特?卡罗模拟和线性判别分析等综合分析方法评估车内振动噪声等级。基于提供的数据,提出的层次聚类的算法和混合GANN和LDA两种算法能够有效地聚类和分类振动噪声的等级。通过参考经验噪声与振动的趋势,将这些组之间的舒适度区分为5个群,即最愉悦,中等愉悦,临界,中等讨厌和最讨厌。LDA算法通过使用振动噪声的输入数据库,成功地对经历的振动噪声产生的烦恼状态局部化了。本文探讨并且分析HEV车内振动噪声,增进对混合动力电动汽车车内噪声源的传递途径和振动规律的全面了解,为设计和故障诊断及振动噪声控制提供详细的理论指导。从而推动HEV设计水平的提高,以期在较小的研究范围内和最短的周期内得到HEV的最佳开发方案,并且加快其成熟发展。
【学位授予单位】: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U469.7;U461.4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潘旭初;;解决4135机型船振动噪声的措施[J];江苏船舶;1984年01期

2 范淳;有限元技术在预测发动机振动噪声中的应用[J];天津汽车;2003年06期

3 陈光冶,赵玫,周海亭;机械振动噪声综合性实验课的革新[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3年06期

4 韩忠东;李丽;杨锋杰;翟培合;陈槞;陈棋福;李纲;;运行列车所引发的振动噪声分析及其可用性探索[J];噪声与振动控制;2007年03期

5 阚磊;江志林;;某型发动机振动噪声的理论模态分析研究[J];科技信息;2013年19期

6 黄国治;曾兆炎;罗麦;;电机振动噪声的研究(一)[J];中小型电机;1984年03期

7 王庆春;同步电机的磁振动噪声和控制措施[J];电工技术杂志;1990年01期

8 黄永和;;降低振动噪声技术的现状与今后的课题[J];国外汽车;1990年04期

9 张惠敏;降低拖拉机传动系振动噪声的研究[J];江苏工学院学报;1991年04期

10 葛蕴珊;梁杰;黎苏;黎志勤;;柴油机振动噪声的动态特性研究[J];柴油机;1993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葛辉良;白琳琅;张自丽;;基于振动噪声波数谱模型的降噪结构设计方法研究[A];第十一届船舶水下噪声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7年

2 段鸿杰;王龙;童志远;;振动噪声技术应用于故障诊断领域综述[A];2005年全国机械可靠性学术交流会暨“车辆与工程装备质量与可靠性论坛”论文集[C];2005年

3 缪旭弘;王雪仁;贾地;靳国永;庞福振;;大型复杂圆柱壳中高频振动噪声仿真计算方法研究[A];中国计算力学大会'2010(CCCM2010)暨第八届南方计算力学学术会议(SCCM8)论文集[C];2010年

4 胡昆鹏;张宗杰;黄民备;刘少彦;;柴油机瞬态工况振动噪声的测量和分析[A];面向制造业的自动化与信息化技术创新设计的基础技术——2001年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年会暨第九届全国特种加工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1年

5 李志远;;某楼顶空调系统振动噪声分析与控制[A];中国声学学会2002年全国声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2年

6 黎胜;;流体加载作用下结构振动噪声响应分析的模态模型研究(英文)[A];第七届海峡两岸工程力学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7 黄洋清;;低频振动噪声致病机理及防治现状分析研究[A];第十四届中国科协年会第17分会场:环境危害与健康防护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8 李保庆;刘亚明;陈云国;李川奇;;VDM1200驱动桥振动噪声检测系统[A];制造业与未来中国——2002年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年会论文集[C];200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记者 张银炎;全船振动噪声综合控制技术及应用项目通过鉴定[N];中国船舶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奚佳欣;柴油发动机正时链系统噪声源识别及振动噪声特性研究[D];吉林大学;201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国良;冰箱振动噪声综合测试系统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5年

2 王晓翠;沟槽型织构化表面对摩擦振动噪声影响的试验及有限元分析[D];西南交通大学;2015年

3 韩光旭;高速列车车轮非圆化对振动噪声的影响及演变规律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5年

4 张晓轶;随机调制策略对永磁同步电机振动噪声影响[D];沈阳工业大学;2016年

5 刘兴恕;混合动力电动汽车(HEV)车内振动噪声分析研究[D];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2016年

6 林传勇;国产高速动车组客室与司机室振动噪声优化对比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2年

7 宋学敏;钢铝混合结构高速船振动噪声预报与控制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2年

8 张健;汽车驱动桥振动噪声研究[D];重庆大学;2005年

9 林忠;机械结构振动噪声仿真及控制技术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1年

10 王维国;清洁机械驱动桥结构分析和振动噪声研究[D];广东工业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131053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qiche/131053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16b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