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汽车论文 >

增程式电动车悬置系统优化及NVH性能测试

发布时间:2018-01-30 03:03

  本文关键词: 增程式电动汽车 动力总成悬置系统 振动解耦 半阶次振动 NVH性能测试 出处:《中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年03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为了改善增程式电动车的NVH性能,采用四点衬套式悬置系统支撑该电动车的动力总成,同时设计了两种匹配方案.原车状态的设计方案存在较严重的振动耦合现象,经过悬置系统固有频率匹配与振动解耦率的优化以后,主振动的振动解耦率均高于80%,频率分布对于怠速工况的隔振有利.本文对优化设计的悬置系统进行了NVH性能测试,结果表明:四个悬置在三个方向的怠速工况隔振量都在20dB以上.怠速工况下,方向盘的振动加速度均小于0.05 g,半阶次无明显振动;当发动机转速为3 000r/min时,方向盘处一阶主振动较小,振动加速度只有0.02 g,而半阶次振动加速度非常大,最大振动加速度达到0.15 g.该研究工作表明,半阶次振动是中高转速下增程式电动车振动和噪声产生的主要原因.
[Abstract]:In order to improve the NVH performance of a programmable electric vehicle, a four-point bushing suspension system is used to support the powertrain of the electric vehicle. At the same time, two matching schemes are designed. The design scheme of the original vehicle state has serious vibration coupling phenomenon, after the optimization of the natural frequency matching and vibration decoupling rate of the mount system. The vibration decoupling rate of the main vibration is higher than that of 80, and the frequency distribution is favorable to the isolation of idling condition. The NVH performance of the optimized suspension system is tested in this paper.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vibration isolation in three directions is above 20dB, and the vibration acceleration of steering wheel is less than 0.05 g, and there is no obvious vibration in half order. When the engine rotate speed is 3 000 r / min, the first order main vibration at the steering wheel is small, the vibration acceleration is only 0.02 g, and the half order vibration acceleration is very large. The maximum vibration acceleration is 0.15 g. The research results show that the semi-order vibration is the main cause of the vibration and noise of the programmable electric vehicle at medium and high speed.
【作者单位】: 中北大学机电工程学院;奇瑞新能源汽车技术有限公司;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产品开发管理中心;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1476150)
【分类号】:U469.72
【正文快照】: 0引言近年来,电动汽车研究取得重大发展,但是电池能量密度不高、寿命较短,导致续航里程短,是其当前市场推广的最大瓶颈.为了解决电动汽车续航里程短的问题,各种增程式电动汽车应运而生.增程式电动汽车在纯电动汽车的基础上加载车载充电器,从而大大延长了电动汽车的续航里程.增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王耀南;孟步敏;申永鹏;魏跃远;尹颖;易迪华;袁小芳;张细政;;燃油增程式电动汽车动力系统关键技术综述[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14年27期

2 宋传学;王达;宋世欣;彭思仑;肖峰;;基于动力分布设计的增程式电动汽车[J];吉林大学学报(工学版);2015年03期

3 卢东斌;欧阳明高;谷靖;李建秋;;电动汽车永磁同步电机最优制动能量回馈控制[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13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俊义;;电动汽车动力系统控制研究[J];机械管理开发;2016年05期

2 徐忠四;王经常;高立新;倪绍勇;杜文建;;增程式电动车悬置系统优化及NVH性能测试[J];中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年03期

3 王敏;陈芬;李想;潘永春;;基于改进分数阶滑模控制的PMSM直接转矩控制[J];广东电力;2016年04期

4 张兵;赵景波;;增程式电动汽车驱动系统关键技术研究综述[J];江苏理工学院学报;2016年02期

5 宋哲;王友仁;鲁世红;王强;;一种电动车用无刷直流电机混合回馈制动控制方法[J];电工技术学报;2016年06期

6 张忠富;王国业;毛恩荣;张延立;张露;何畅然;;基于电磁机械耦合再生制动系统的ABS控制[J];农业机械学报;2016年02期

7 卜凡靖;王耀南;;基于差分进化算法的增程式电动汽车油耗率优化[J];电子测量与仪器学报;2016年02期

8 皮钒;王耀南;孟步敏;;基于扩展PSO和离散PI观测器的电池SoC估计[J];电子测量与仪器学报;2016年01期

9 宋哲;;新型电动车用无刷直流电机回馈制动控制技术[J];电机与控制应用;2015年12期

10 陈小元;彭亦z0;;基于复平面的交流电机旋转矢量方程及其教学应用[J];丽水学院学报;2015年05期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鹏飞;张铁柱;霍炜;邹玉东;;增程式电动汽车动力参数匹配与仿真研究[J];青岛大学学报(工程技术版);2013年02期

2 牛继高;周苏;;增程式电动汽车增程器开/关机时刻的优化[J];汽车工程;2013年05期

3 卢东斌;欧阳明高;谷靖;李建秋;;电动汽车永磁同步电机最优制动能量回馈控制[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13年03期

4 林青;;地铁列车牵引计算的研究[J];铁路计算机应用;2012年02期

5 陈汉玉;左承基;滕勤;袁银男;;增程型电动轿车动力系统的参数匹配及试验研究[J];农业工程学报;2011年12期

6 宋珂;章桐;;增程式纯电驱动汽车动力系统研究[J];汽车技术;2011年07期

7 孙永正;李献菁;邓俊;胡宗杰;李理光;孙文凯;杨安志;;插电式串联混合动力轿车的选型匹配与仿真[J];汽车工程;2010年12期

8 张俊智;薛俊亮;陆欣;李波;张鹏君;;混合动力城市客车串联式制动能量回馈技术[J];机械工程学报;2009年06期

9 张俊智;陆欣;张鹏君;陈鑫;;混合动力城市客车制动能量回收系统道路试验[J];机械工程学报;2009年02期

10 章玮;潘剑;梁文毅;;永磁同步电动机伺服系统再生制动过程分析[J];微电机;2008年03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含超;华文林;;中置客车发动机悬置系统试验研究[J];黄石理工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2 陈连云;王国林;;微型三轮车悬浮式发动机悬置系统的设计[J];拖拉机与农用运输车;2009年02期

3 上官文斌,蒋学锋;发动机悬置系统的优化设计[J];汽车工程;1992年02期

4 童树波;黄章法;丁华;;汽车动力装置悬置系统的优化设计[J];轻型汽车技术;2002年04期

5 沈彤,潘双夏,杨礼康;汽车发动机液压悬置研究方法探讨[J];汽车技术;2004年04期

6 谢小虎;;天龙系列商用车发动机悬置故障及应对措施[J];汽车科技;2007年03期

7 吴红;钱道新;;发动机右悬置支架的优化[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8年25期

8 吴红;;车用悬置系统的仿真分析[J];安徽工程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3期

9 黄信;柏世川;章竹一;;汽车发动机悬置系统设计[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S1期

10 陈树勋;吴松;尹国保;李志强;;发动机悬置系统模态分析与优化[J];科技创新导报;2010年1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8条

1 段胜杰;付嘉鹏;韩志永;;某微车悬置系统隔振优化[A];第九届河南省汽车工程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2 陈世嵬;蹇开林;李锐;陈伟民;廖昌荣;;车用发动机磁流变悬置的刚度优化[A];中国计算力学大会'2010(CCCM2010)暨第八届南方计算力学学术会议(SCCM8)论文集[C];2010年

3 李征;纪金亮;杨河洲;;汽车动力总成悬置系统隔振性能优化设计[A];第八届河南省汽车工程科技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C];2011年

4 刘光波;樊兴华;;发动机悬置系统多目标优化设计[A];面向21世纪的生产工程——2001年“面向21世纪的生产工程”学术会议暨企业生产工程与产品创新专题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5 邓召学;郑玲;李以农;张自伟;;发动机磁流变半主动悬置变论域模糊控制的研究[A];2013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年会论文集[C];2013年

6 李龙银;李强;;基于受迫振动理论酌发动机悬置NVH性能仿真分析[A];第二十一届全国振动与噪声高技术及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8年

7 侯锁军;史文库;王少华;李海生;;磁流变发动机悬置动特性分析及最优控制算法[A];第六届全国电磁流变液及其应用学术会议程序册及论文摘要集[C];2011年

8 申超;孟甲凡;于丽娜;高明明;;电动汽车电机驱动系统悬置设计[A];第九届河南省汽车工程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邓召学;汽车动力总成磁流变悬置优化设计及控制策略研究[D];重庆大学;2015年

2 章新杰;磁流变挤压悬置动态特性研究及其在汽车中的仿真应用[D];吉林大学;2011年

3 梁天也;主动控制式发动机悬置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4 姜波;电流变液半主动发动机悬置隔振性能与控制方法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5 时培成;汽车动力总成悬置系统隔振分析与优化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0年

6 闵海涛;汽车动力总成悬置系统的动特性仿真与主动控制理论研究[D];吉林大学;2004年

7 张云清;发动机悬置系统动力学建模及优化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8 戴永谦;发动机悬置软垫断裂模拟[D];大连理工大学;2006年

9 张云侠;液阻悬置动态特性仿真与试验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7年

10 王敏;发动机悬置系统解耦与新型半主动液压悬置设计的关键理论研究[D];吉林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姣艳;某乘用车怠速振动性能开发与改进[D];华南理工大学;2015年

2 余良渭;二缸发动机悬置系统优化设计方法的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5年

3 韩标;轮式装载机振动性能研究[D];长安大学;2015年

4 徐娟;基于虚拟迭代的某轻卡驾驶室疲劳仿真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5年

5 金文杰;基于CATIA V5环境下的车身悬置系统开发功能集成及应用[D];电子科技大学;2014年

6 周崇涛;惯性通道式液压悬置的结构参数化设计[D];北京工业大学;2014年

7 周亨;矿用自卸车发动机悬置系统振动分析及优化[D];重庆交通大学;2015年

8 曹征栋;商用车发动机悬置支架结构优化与可靠性研究[D];吉林大学;2015年

9 孙海强;发动机悬置隔振及车辆怠速共振优化研究[D];吉林大学;2015年

10 王郡成;某中型载货汽车动力悬置系统优化研究及应用[D];青岛理工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147510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qiche/147510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7d4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