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前纵梁冲压筋薄壁管结构强度设计
本文选题:冲压筋 切入点:薄壁管 出处:《计算机仿真》2016年03期
【摘要】:研究了提高汽车碰撞安全性问题。在不减少汽车前纵梁变形吸能量的前提下,降低结构的质量和汽车峰值加速度。针对上述问题,首先采用试验和有限元方法,研究了普通单、双帽薄壁管的轴向吸能特性,仿真结果与试验结果能够较好吻合,验证了有限元模型的准确性。然后通过有限元方法,研究了冲压筋薄壁管件和壁厚调整后的冲压筋薄壁管件的轴向吸能特性。结果表明,与普通薄壁管件吸收同样多能量的前提下,减小冲压筋薄壁管的壁厚,可以使管件的质量和峰值压溃力更小,而比吸能更高,为汽车纵梁强度优化提供科学依据。
[Abstract]:The problem of improving vehicle collision safety is studied.The mass of the structure and the peak acceleration of the vehicle are reduced without reducing the deformation and absorbing energy of the front longitudinal beam of the vehicle.Aiming at the above problems, the axial energy absorption characteristics of ordinary single and double cap thin-walled tubes are studied by means of experiment and finite element method. The simulation results are in good agreement with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and the accuracy of the finite element model is verified.Then, the axial energy absorption characteristics of punching steel thin-walled pipe fittings and punching stiffened thin-walled pipe fittings with adjusted wall thickness are studied by finite element method.The results show that under the premise of absorbing as much energy as ordinary thin-walled pipe fittings, reducing the wall thickness of punched thin-walled tubes can make the quality and peak crushing force of pipe fittings smaller and higher than that of energy absorption, which provides a scientific basis for optimizing the strength of automobile longitudinal beams.
【作者单位】: 北京林业大学工学院;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院;
【基金】:运输车辆运行安全技术交通行业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KFKT2013-03)
【分类号】:U463.326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玉,谭子春,杨彬如;极薄壁管坯卸料装置的设计[J];管道技术与设备;1994年01期
2 ;国外冷横轧大直径薄壁管轧机[J];重型机械译丛;1966年12期
3 朱宝根;超声波在小口径薄壁管材探伤中的应用[J];上海有色金属;1997年03期
4 李淑珍,郑琳,张宝贤,纪文革,张永有,孙涵民;大中型不锈钢薄壁管弯曲防皱装置的研制[J];造船技术;1999年01期
5 范玲辉,陈迎春,李世秋;薄壁管混凝土技术的应用与发展[J];混凝土;2002年04期
6 张景,周方明,谭一炯,钱乙余;钽薄壁管焊接成形前期开口间隙场计算的有限元模型[J];华东船舶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4期
7 孙靖圻;薄壁管弯管装置[J];机械工程师;2005年01期
8 崔振州;宋俊杰;徐前雄;;现浇混凝土零层板中预埋高强薄壁管的施工[J];天津建设科技;2009年06期
9 张纪春;王永军;白颖;;大飞机钛合金薄壁管道零件冷成形关键技术研究[J];航空制造技术;2013年Z1期
10 唐厚兰;薄壁管芯现浇混凝土空心楼板的施工[J];基建优化;2005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房光强;彭福军;咸奎成;秦彦;;透镜状复合材料薄壁管研究[A];复合材料:创新与可持续发展(下册)[C];2010年
2 林晓虎;杨庆生;;薄壁管轴向冲击动态性能分析[A];北京力学会第18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2年
3 张波;刘汉龙;;现浇薄壁管桩复合地基竖向承载特性分析[A];第一届中国水利水电岩土力学与工程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下册)[C];2006年
4 邓小民;;5056合金薄壁管冷加工工艺研究[A];全国第十二届轻合金加工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3年
5 邓爱明;杨红亚;李远睿;盛光敏;;钛合金薄壁管构件高温应变疲劳[A];第五届全国MTS材料试验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1年
6 何方成;;两种薄壁管材超声波检测方法的对比研究[A];北京机械工程学会2006年优秀论文集[C];2006年
7 任颂赞;陈德华;马春霞;于晖;;铝合金薄壁管焊接区开裂分析[A];2007年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年会论文集[C];2007年
8 王守林;;薄壁管切断模具设计[A];工模具设计与制造资料汇编[C];1980年
9 肖小亭;杨海文;邝卫华;廖毅娟;章争荣;;卡压式薄壁管接头连接密封性CAE分析[A];2008年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年会暨甘肃省学术年会文集[C];2008年
10 薛贵林;隋允康;杜家政;;薄壁管轴向冲击的数值模拟与吸能优化[A];北京力学会第15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马文选;扣压式薄壁管落户世界金融中心工程[N];北京科技报;200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白银;汽车前纵梁用厚度梯度薄壁管斜向加载实验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5年
2 邹涛;薄壁管状空间伸展臂收展数值模拟与试验[D];上海交通大学;2013年
3 谢楚雄;不锈钢薄壁管切割系统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14年
4 李玉宝;薄壁管件校直理论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5年
5 薛贵林;带有规则纹路薄壁管的抗撞性分析与优化设计[D];北京工业大学;2009年
6 魏灿刚;仿竹结构薄壁管的耐撞性设计和分析[D];吉林大学;2014年
7 贾盼盼;弹性垫对薄壁管充液弯曲的影响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1年
8 陈璇;薄壁管热推弯曲过程有限元模拟[D];燕山大学;2006年
9 徐永亮;现浇砼空心(GBF高强薄壁管)无梁楼盖施工技术及应用[D];西南交通大学;2004年
10 陈戟铭;薄壁管数控弯曲成形壁厚变薄的数值分析[D];西北工业大学;2003年
,本文编号:170230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qiche/17023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