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汽车论文 >

基于有限元分析的动力锂离子电池生热特性研究

发布时间:2018-05-05 00:17

  本文选题:电动汽车 + 动力锂电池 ; 参考:《湖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年01期


【摘要】:针对电动汽车用动力锂离子电池的热安全性问题,以某11 Ah动力锂离子电池为例,进行有限元建模分析,分别对锂离子电池单体在不同充放电倍率、不同环境温度以及不同散热条件下的发热情况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锂电池放电倍率越高温升越高且温度分布越不均匀,良好的散热模式有助于电池温升的抑制和提高电池的热稳定性.定量化的计算仿真结果符合实际,研究结果为该类电池的建模与仿真提供了借鉴和参考,对锂电池单体的设计优化及锂电池热管理系统的研发具有指导意义.
[Abstract]:In order to solve the thermal safety problem of power lithium ion battery for electric vehicle, the finite element modeling analysis of a 11 Ah power lithium ion battery was carried out. The heat was analyzed under different ambient temperature and different heat dissipation condition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higher the discharge rate the higher the temperature rise and the more uneven the temperature distribution. A good heat dissipation mode is helpful to inhibit the temperature rise of the battery and improve the thermal stability of the battery. The results of quantitative calculation and simulation are in line with the reality. The results provide reference and reference for modeling and simulation of this kind of battery. It is of guiding significance for the design optimization of lithium battery monomer and the development of heat management system for lithium battery.
【作者单位】: 河北科技大学电气工程学院;
【基金】: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E2014208134)
【分类号】:U469.72;U463.6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林成涛;田光宇;仇斌;陈全世;;MH-Ni动力电池散热能力影响因素分析[J];电源技术;2008年02期

2 罗玉涛;何小颤;;动力锂离子电池热安全性影响因素的研究[J];汽车工程;2012年04期

3 张江云;张国庆;张磊;饶中浩;;锂电池热管理中空气冷却效果的实验与模拟(英文)[J];汽车安全与节能学报;2011年02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段瑶娟;动力锂离子电池包热场分析与散热优化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5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林成涛;李腾;陈全世;;锰酸锂动力蓄电池散热影响因素分析[J];兵工学报;2010年01期

2 陈镇宇;李勇;曾志新;欧元贤;;ATX电源中功率半导体元件散热技术研究[J];电源技术;2011年10期

3 张建平;韩熠;刘宇;朱群志;;储能钠硫电池保温层优化设计[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2014年12期

4 刘霞;匡勇;钱振;郭成龙;黄丛亮;饶中浩;;电池热管理用相变储能材料的研究进展[J];储能科学与技术;2015年04期

5 费朝辉;王学林;凌玲;胡于进;;基于CFD的锂离子动力电池箱散热分析[J];机械与电子;2012年07期

6 徐善红;马露杰;曾祥兵;;汽车动力电池热管理系统分析与设计[J];科技视界;2013年26期

7 洪思慧;张新强;汪双凤;张正国;;基于热管技术的锂离子动力电池热管理系统研究进展[J];化工进展;2014年11期

8 冯旭宁;李建军;王莉;高剑;何向明;欧阳明高;;锂离子电池各向异性导热的实验与建模[J];汽车安全与节能学报;2012年02期

9 张立军;程洪正;阮丞;刁坤;;锂离子电池电场相似准则的推导与有限元验证[J];汽车工程;2013年08期

10 张立军;程洪正;阮丞;刁坤;;锂离子电池内部温度场的相似准则推导与有限元验证[J];上海汽车;2013年1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许丹;;动力锂电池热灾害致灾机理及防控方法探讨分析[A];2014中国消防协会科学技术年会论文集[C];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彭强;电动汽车用锂离子动力电池热效应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2 辛乃龙;纯电动汽车锂离子动力电池组热特性分析及仿真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3 张江云;基于相变散热的动力电池热管理技术研究[D];广东工业大学;2013年

4 李阳;电动汽车电池仓内温度场的数值模拟[D];内蒙古科技大学;2013年

5 陈维;基于热管技术的汽车动力电池组热控系统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4年

6 崔灿;锂离子动力蓄电池安全性的研究与应用[D];清华大学;2014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何鹏林;乔月;;锂离子电池热滥用试验研究[J];安全与电磁兼容;2010年04期

2 廖文明;戴永年;姚耀春;易惠华;熊学;;4种正极材料对锂离子电池性能的影响及其发展趋势[J];材料导报;2008年10期

3 刘伶;张乃庆;孙克宁;杨同勇;朱晓东;;锂离子电池安全性能影响因素分析[J];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2010年05期

4 覃宇夏;李奇;熊英;刘胜;;锂离子电池高倍率放电性能的影响因素[J];电池;2009年03期

5 胡信国;;动力电池进展[J];电池工业;2007年02期

6 雷惊雷,张占军,吴立人,潘国宏,黄少卿,杨迈之,蔡生民;电动车,电动车用电源及其发展战略[J];电源技术;2001年01期

7 李腾;林成涛;陈全世;;锂离子电池热模型研究进展[J];电源技术;2009年10期

8 张志杰;李茂德;;锂离子电池内阻变化对电池温升影响分析[J];电源技术;2010年02期

9 吴宁宁;吴可;安富强;田文怀;;长寿命软包装钛酸锂/锰酸锂锂离子电池性能[J];电源技术;2012年02期

10 胡继文,许凯,沈家瑞;锂离子电池隔膜的研究与开发[J];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2003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姚耀春;尖晶石LiMn_2O_4的制备及其电池制作技术与性能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刘忠其;电动汽车用电池管理系统平台设计[D];北京交通大学;2010年

2 许超;混合动力客车电池包散热系统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0年

3 辛乃龙;纯电动汽车锂离子动力电池组热特性分析及仿真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4 何小颤;混合动力汽车动力电池组的热管理系统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2年

5 李涛;纯电动汽车锂离子电池热效应及电池组散热结构优化[D];重庆大学;2013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健,杨维芝,赵佳明;锂离子电池的应用开发[J];电池工业;2000年01期

2 ;如何正确使用锂离子电池[J];电子科技;2000年09期

3 ;我国第一条现代化锂离子电池生产线在潍坊建成投产[J];电池工业;2001年01期

4 陈洪超;李相东;;锂离子电池原理、研究现状与应用前景[J];军事通信技术;2001年01期

5 ;新型锂离子电池[J];炭素技术;2002年03期

6 朱晓军;;全球最薄锂离子电池[J];家庭电子;2002年03期

7 启明;高容量锂离子电池负极[J];金属功能材料;2003年01期

8 杨捷;锂离子电池的特点与使用[J];现代电视技术;2003年05期

9 周园 ,韩金铎;锂离子电池:机遇与挑战共存——参加“锂离子电池与电动车”研讨会有感[J];盐湖研究;2003年02期

10 石保庆;锂离子电池的必测项目——电池平台[J];中国无线电管理;2003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许名飞;郭永兴;李新海;吴显明;;锂离子电池气胀问题探析[A];第十二届中国固态离子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2 王宏伟;邓爽;肖海清;王超;杨宗辉;施亚申;;锂离子电池误使用的安全检测与分析[A];2011年全国失效分析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3 刘勇;盘毅;谢凯;芦伟;;锂离子电池的存储性能研究[A];第30届全国化学与物理电源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3年

4 张俊乾;;锂离子电池中的扩散应力和破坏[A];中国力学大会——2013论文摘要集[C];2013年

5 康慨;戴受惠;万玉华;王树安;;我国锂离子电池的研究与发展[A];新世纪 新机遇 新挑战——知识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上册)[C];2001年

6 张千玉;马晓华;;二甲苯用作锂离子电池过充保护添加剂的研究[A];第二十八届全国化学与物理电源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7 张千玉;马晓华;;新型锂离子电池过充保护添加剂的研究[A];第二十八届全国化学与物理电源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8 朱静;于申军;陈志奎;何显能;周永超;李贺;;水分对锂离子电池性能的影响研究[A];第二十八届全国化学与物理电源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9 崔少华;杨晓民;;圆型锂离子电池渗液不良分析[A];自主创新与持续增长第十一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2)[C];2009年

10 李琳琳;王斌;吴宇平;T.van Ree;;甲基苯基二-(甲氧二乙基)硅烷用作锂离子电池功能性添加剂的研究[A];第七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第7分册)[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李壮;新国标9月实施锂电池门槛加高[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5年

2 刘碧玛;动力锂离子电池要抓住发展机遇[N];科技日报;2007年

3 记者 陈颖;深圳锂电产量已占全国六成[N];深圳特区报;2006年

4 实习记者 徐恒邋记者 诸玲珍;锂离子电池安全受关注 新材料研究是热点[N];中国电子报;2008年

5 徐恒 诸玲珍;锂离子电池安全备受关注[N];中国有色金属报;2008年

6 李燕京;锂离子电池国标年内将出台[N];中国消费者报;2008年

7 本报记者 冯健;动力锂离子电池:安全性制约应用[N];中国电子报;2009年

8 新材料在线首席研究员 李国强;锂离子电池产业:中日韩三分天下[N];中国电子报;2004年

9 金信;全国最大的锂离子电池生产基地在津建成[N];中国机电日报;2002年

10 黄新培;业内专家对生产企业提出三点建议[N];中国机电日报;200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金龙;锂离子电池高性能富锂锰基正极材料的研究[D];复旦大学;2014年

2 刘玉荣;锰基混合型金属氧化物孪生微纳结构的制备、形成机理与储锂性能[D];山东大学;2015年

3 易金;锂离子电池钒基负极材料的研究[D];复旦大学;2014年

4 张千玉;绿色能源材料钛酸锂的改性及其回收再利用的研究[D];复旦大学;2014年

5 袁庆丰;锂离子电池硅基复合负极材料和电池安全性的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5年

6 明海;高容量或高倍率锂离子电池材料的合成与相应全电池的组装研究[D];苏州大学;2015年

7 杨智博;高性能锂离子电池硅/锗电极的设计与制备[D];兰州大学;2015年

8 董汉成;卫星电源电池健康状态诊断方法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

9 张涛;废弃锂离子电池破碎及富钴产物浮选的基础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5年

10 张立强;锂离子电池多物理模型参数辨识及健康特征提取[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涛;失效锂离子电池破碎特性研究[D];华东交通大学;2011年

2 马宇宏;锂离子电池热安全性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3年

3 王会军;过渡金属氧化物和过渡金属硫化物作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研究[D];西南大学;2015年

4 任婉;锂离子电池镍—锰二元正极材料的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5年

5 李娟;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Li_4Ti_5O_(12)的制备与研究[D];广东工业大学;2012年

6 玄哲文;微纳结构MnO_2及CuO的制备及作为锂离子电池负极的性能研究[D];云南民族大学;2015年

7 邢程程;原位生长FeS纳米结构薄膜及其在锂离子电池中的应用[D];浙江大学;2015年

8 白钢印;锂离子电池高电压正极材料镍猛酸锂的合成与改性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5年

9 宋赢;锂离子电池二氧化钛负极材料掺杂改性及电化学行为研究[D];辽宁大学;2015年

10 安平;聚酰亚胺锂离子电池隔膜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D];陕西科技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184533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qiche/184533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a47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