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汽车论文 >

电动汽车用微小通道液冷电力电子集成模块设计

发布时间:2018-08-28 20:21
【摘要】:我国缺油、少气、多煤,而且汽车尾气排放量已占城市空气污染源的64%,从合理利用能源、控制城市污染的角度,发展电动汽车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以IGBT为代表的电力电子器件是电动汽车的关键元器件。受车辆空间限制和使用环境的约束,车用电机驱动系统对功率器件在散热性能、功率密度、电磁兼容、抗振动与冲击、抗灰尘与雨水等方面的要求比普通电气传动系统更高,目前世界市场范围内的IGBT器件尚不能够完全满足电动汽车制造厂要求。解决上述问题的有效方法之一是借鉴集成电路的思路,针对电动汽车电机驱动系统的特殊运行环境开发电力电子集成模块(Integrated Power Electronic Module, IPEM),将功率芯片、驱动电路、保护电路、控制电路等集成封装在同一个模块里。尚若获得这样的电力电子集成模块,因其体积小,则对其采取电磁屏蔽等各种抗干扰措施、隔振减振等各种抗振动冲击措施就容易的多,效果也好得多;同样,因其体积小,电机控制器和电机之间的距离可以变得很小,甚至可以实现电机驱动系统和电机的一体化,缩短了电力电子装置和电机之间的连线长度,减小了连线的分布电感,相应减小了电磁噪声。模块研发面临的主要技术问题包括热控制问题、模块内部强电元件与弱电元件之间的电磁兼容问题、模块对电动汽车振动环境的适应性问题。基于上述思路,通过查阅资料,分析了电动汽车电机驱动系统、电力电子功率模块的发展现状,明确了电动汽车用功率模块和普通电气传动系统用功率模块的相同与不同之处,分析了电动汽车用电力电子集成模块的设计要求,进行了模块的电路拓扑设计、电路参数设计、结构设计、散热设计,利用PSpice仿真软件对电路设计进行了验证;针对模块运行中的发热与散热问题,建立了电力电子集成模块的热学模型,进行了模块的散热性能仿真。针对电动汽车的特殊需求,对模块功率芯片的动态温度响应进行了专门研究。加大冷却液流量,一方面可以提高冷却效果,另一方面也加大了冷却通道出入口压力差、加大了冷却泵的负荷,为此对冷却液流量进行了优选:针对模块的寄生参数与电磁干扰问题,设计了具有低寄生电感参数的铝线连接结构,并利用Q3D Extractor建立了几何模型提取电感参数,通过仿真验证了低寄生参数设计的有效性。该模块采用微小通道液冷基板、双面布置器件,比单面布置器件散热效果更好;在微小通道液冷基板内部设计了具有双梯形截面的槽道结构,比矩形槽道结构散热效果更加均匀、更容易冲洗、更不易堵塞;所设计的放射状并联铝线连接结构,相比平行并联铝线连接结构而言,具有较低的寄生电感参数,有利于减小因电磁干扰引起的尖峰电压。本论文以电动汽车电机驱动系统为主要应用背景,设计了一种新型的电力电子集成模块,并进行了仿真与分析,为该模块的试制提供了基础。
[Abstract]:Our country is short of oil, less gas, more coal, and the exhaust emissions of automobiles have accounted for 64% of urban air pollution sources. 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rational utilization of energy and control of urban pollution, it is of special significance to develop electric vehicles. The requirement of traction motor drive system on heat dissipation performance, power density, electromagnetic compatibility, anti-vibration and impact, anti-dust and rain water is higher than that of ordinary electric drive system. At present, IGBT devices in the world market can not fully meet the requirements of electric vehicle manufacturers. One is to develop an integrated power electronic module (IPEM) for the special operating environment of the electric vehicle motor drive system by using the ideas of integrated circuits for reference, and encapsulate the power chip, drive circuit, protection circuit and control circuit in the same module. Module, because of its small size, electromagnetic shielding and other anti-interference measures, vibration isolation and shock absorption and other anti-vibration and shock measures are much easier, the effect is much better; similarly, because of its small size, the distance between motor controller and motor can become very small, and even realize the integration of motor drive system and motor, shorten The main technical problems faced in the module development include thermal control, electromagnetic compatibility between the strong and weak components in the module, and the adaptability of the module to the vibration environment of the electric vehicle. Through consulting the data,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development status of electric vehicle motor drive system and power electronic power module, clarifies th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between electric vehicle power module and ordinary electric drive system power module, analyzes the design requirements of electric vehicle power electronic integrated module, and carries out the module. Circuit topology design, circuit parameters design, structure design, heat dissipation design, the use of PSpice simulation software to verify the circuit design; in view of the module running heat and heat dissipation problems, the thermal model of power electronics integrated module, the module heat dissipation performance simulation. The dynamic temperature response of the rate chip is specially studied. On the one hand, the cooling effect can be improved by increasing the flow rate of the coolant, on the other hand, the pressur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inlet and outlet of the cooling channel can be increased, and the load of the cooling pump can be increased. The aluminum wire connection structure with low parasitic inductance parameters is constructed and the inductance parameters are extracted by Q3D Extractor.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design with low parasitic parameters is verified by simulation. Considering the slot structure with double trapezoidal cross-section, the heat dissipation effect is more uniform than that of rectangular slot structure, which is easier to wash and clog, and the radial parallel aluminum wire connection structure has lower parasitic inductance parameters than the parallel parallel aluminum wire connection structure, which is conducive to reducing the peak voltage caused by 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 In this paper, a new power electronics integrated module is designed based on the electric vehicle motor drive system, and the simulation and analysis are carried out, which provides the basis for the trial production of the module.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U469.7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清,徐衍亮,安忠良,许家群,齐瑞贵;电动汽车的发展与环境保护[J];沈阳工业大学学报;2000年05期

2 章超,易家玉;全球电动汽车发展迅猛[J];大众用电;2000年09期

3 章超;开发电动汽车市场前景广阔[J];大众用电;2000年09期

4 ;戴-克公司第四代电动汽车[J];重型汽车;2000年04期

5 ;电动汽车是中国汽车业赶超发达国家的重要切入点[J];电器工业;2001年12期

6 徐新明;环保电动汽车时代谁执牛耳[J];发明与革新;2001年04期

7 焦庆丰;电动汽车前景广阔[J];大众用电;2001年03期

8 刘茂理;云南需要电动汽车[J];云南交通科技;2001年01期

9 丛晓杰;电动汽车:推动世界的绿色动力[J];中国石油;2001年09期

10 豪彦;21世纪世界汽车工业发展趋势(三)——电动汽车[J];汽车与配件;2001年Z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宋翔;;电动汽车是未来的趋势[A];重庆汽车工程学会2008年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8年

2 贾爱芹;;浅谈电动汽车推广的实现途径[A];第六届河南省汽车工程科技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3 张梦洁;田令;;电动汽车的发展现状及趋势研究[A];第三届河南省汽车工程科技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4 伦景光;;电动汽车在中国的发展前景[A];科技进步与学科发展——“科学技术面向新世纪”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8年

5 张梦洁;田令;;电动汽车的发展现状及趋势研究[A];第三届河南省汽车工程科技学术研讨会暨2006年省汽学会理事会议资料[C];2006年

6 张炳力;赵韩;;贯彻“汽车新政”加快安徽电动汽车工业的发展[A];2004“安徽制造业发展”博士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4年

7 张杰;;电动汽车发展需要更多“绿灯”[A];西南汽车信息:2013年第7期(总第328期)[C];2013年

8 姚勇;刘林生;顾健辉;陈林;李科江;赵晓;;电动汽车发展对配电网的影响及对策[A];2013年中国电机工程学会年会论文集[C];2013年

9 蒋惠琴;欧万彬;鲍健强;叶瑞克;;电动汽车:引领城市低碳交通的未来[A];生态城市建设与生态危机管理——中国未来研究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10 李晓勤;鲁植雄;逄小凤;;浅述电动汽车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A];江苏省汽车工程学会第九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陈兴安;电动汽车引领奥运时尚[N];中国经营报;2002年

2 贾俊国;公司推动电动汽车发展试点实施方案座谈会在上海召开[N];国家电网报;2007年

3 孙逢春;助推电动汽车发展意义重大[N];国家电网报;2007年

4 本报记者 葛胜征;奥运会 世博会重点采购电动汽车[N];政府采购信息报;2007年

5 本报记者 刘辉邋李层;发展电动汽车 国网抢得先机[N];中国电力报;2007年

6 记者 张静;电动汽车产业发展论坛召开[N];经济日报;2009年

7 孙萌萌;工信部召集各方落实电动汽车政策[N];人民政协报;2009年

8 本报实习记者 杨冬;电动汽车能否顺利驶入“产业化时代”[N];中国知识产权报;2009年

9 柯芸;应加快建立电动汽车研发支撑体系[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8年

10 本报记者 张凤宇;电动汽车中国汽车业的新机遇[N];中国信息报;200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胡超;电动汽车无线供电电磁耦合机构能效特性及优化方法研究[D];重庆大学;2015年

2 张虹;考虑电动汽车聚合站的主动配电网动态优化调度[D];华北电力大学;2015年

3 宋世欣;分布式驱动电动汽车控制策略及硬件在环实验研究[D];吉林大学;2015年

4 张迪;电动汽车充\换电设施选址模型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5年

5 徐浩;面向规模化电动汽车入网的充电站布局优化及有序充电策略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5年

6 张斌;电动汽车永磁同步驱动电机电磁热设计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5年

7 方支剑;计及电池与电网影响的电动汽车充换电控制[D];华中科技大学;2015年

8 邵艾博(Khalid,Muhammad Shoaib);可再生能源和电动汽车一体化管理对多模微电网稳定性的影响分析[D];华中科技大学;2015年

9 刘瑜俊;电动汽车储能特性及其配置方法研究[D];东南大学;2015年

10 强浩;计及无线充电的电动汽车对电网的影响研究[D];东南大学;201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寇凌峰;电动汽车大规模接入对电网的影响分析[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1年

2 黄润;电动汽车入网对电网负荷影响的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2年

3 杨俊秋;电动汽车充放电容量预测及控制策略的优化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2年

4 薛红红;电动汽车与电网互动技术之协调充电策略探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5 许恬;我国当前电动汽车潜在消费者的识别与消费行为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2年

6 唐升卫;电动汽车有序充电研究[D];湖南大学;2012年

7 王传能;电动汽车换电站优化规划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2年

8 张晨曦;电动汽车入网技术及社会综合效益研究[D];浙江大学;2013年

9 何清晨;适用于城市通勤的个人电动汽车设计与研究[D];清华大学;2012年

10 张敏;计及规模化电动汽车充放电负荷的配电网效能分析[D];华北电力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221050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qiche/221050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d1b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