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利并购沃尔沃的动因及绩效研究
本文关键词:吉利并购沃尔沃的动因及绩效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跨国并购作为对外直接投资的一种形式对企业的全球扩张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与企业在外国投资设厂等方式比较,跨国并购可以帮助企业在短期内整合全球的优势资源,较快提升国际竞争力。我国汽车企业长期以来在国际竞争中处于弱势,为了快速提高市场份额,我国车企纷纷走向海外寻求并购目标。这其中并购失败的案例较多,如北汽集团竞购德国欧宝汽车败北、四川腾中重工收购美国悍马失败。而发生于2010年的吉利控股集团以100%股权收购沃尔沃汽车事件是我国车企跨国并购的一个成功案例,这起“蛇吞象”的并购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本文通过这个案例,对吉利并购沃尔沃的动因和绩效进行分析,揭示出吉利并购成功的原因,评价是否达到了预期的并购绩效,找出并购绩效的问题,,为中国汽车企业的跨国并购提供经验和借鉴。虽然并购交易是成功了,但是吉利是否实现了其并购动因,并购能否提高吉利的业绩表现,这些问题却是需要研究来验证。正是基于以上疑问,本文以吉利并购沃尔沃事件为研究对象,选取吉利并购前后三年的财务指标进行对比分析,从财务绩效和非财务绩效两个方面,反映此次并购对吉利的影响效果。 本文研究思路是:首先描述此次并购发生的背景和实际过程,指出吉利的并购动因,然后对并购的绩效进行分析,根据吉利汽车公布的财务报表数据,运用财务指标法、杜邦分析法等方法,重点分析吉利并购前后三年的偿债能力、营运能力、盈利能力等绩效指标。通过上述分析,最后得出吉利因并购而得到的绩效提升并不明显,偿债能力和盈利能力在短期内甚至有所下降的结论。由此我们说吉利并购沃尔沃是完全成功的案例还为时过早,如何尽快提高并购后的绩效表现是吉利面临的重大考验。最后,分析并购绩效下降的原因,提出提高吉利并购绩效的几点建议,以期为吉利提供有益的借鉴。 全文共分为五章:第一章阐述了论文的研究背景、研究意义、研究思路、并指出文章可能存在的创新与不足之处;第二章回顾了国内外学者在企业并购概念、并购动因、并购绩效方面的主要理论,为下文案例分析打好理论基础;第三章对吉利并购沃尔沃事件进行详细介绍,重点分析吉利并购沃尔沃的动因;第四章主要通过财务指标对并购绩效进行分析,发现吉利绩效存在下降的问题;第五章找出引起绩效下降的原因,提出提高并购绩效的措施建议和对其他企业的启示。
【关键词】:吉利 并购 沃尔沃 动因 绩效
【学位授予单位】:湖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F426.471;F717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12
- 第1章 绪论12-18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12-13
- 1.1.1 研究背景12-13
- 1.1.2 研究意义13
- 1.2 文献综述13-16
- 1.2.1 并购动因的研究13-14
- 1.2.2 并购绩效的研究14-16
- 1.3 研究思路与结构安排16-17
- 1.4 创新和不足17-18
- 第2章 并购的理论基础18-24
- 2.1 并购的概念和特点18-19
- 2.2 并购动因理论19-20
- 2.2.1 效率理论19-20
- 2.2.2 市场势力理论20
- 2.2.3 规模经济理论20
- 2.2.4 快速发展理论20
- 2.3 并购绩效理论20-24
- 2.3.1 并购绩效的评价方法21-22
- 2.3.2 本文采用的绩效评价方法22-24
- 第3章 吉利收购沃尔沃的动因分析24-32
- 3.1 并购双方概况24-25
- 3.1.1 吉利集团简介24
- 3.1.2 沃尔沃简介24-25
- 3.2 并购事件的过程25-27
- 3.2.1 并购协议的主要内容25-26
- 3.2.2 吉利并购融资渠道26-27
- 3.3 并购的动因27-32
- 3.3.1 吉利战略转型的需要27-29
- 3.3.2 外部有利环境因素的推动29-32
- 第4章 吉利并购沃尔沃的绩效评价32-44
- 4.1 财务绩效分析32-40
- 4.1.1 销量递增,利润增加32-34
- 4.1.2 资产营运效率下降34-35
- 4.1.3 盈利能力不升反降35-37
- 4.1.4 负债比例高、偿债压力大37-40
- 4.2 非财务绩效分析40-44
- 4.2.1 技术研发能力提高40-41
- 4.2.2 市场占有率扩大41-42
- 4.2.3 市场满意度提升42-44
- 第5章 建议和启示44-49
- 5.1 对吉利的建议44-46
- 5.1.1 关注偿付风险,加强现金管理44
- 5.1.2 适当降低负债比例44-45
- 5.1.3 加强技术整合,提高研发能力45
- 5.1.4 加强跨国经营管理水平45-46
- 5.2 对我国企业的启示46-49
- 5.2.1 争取得到国内外政府支持46-47
- 5.2.2 并购动机要符合企业战略47
- 5.2.3 拓展并购融资途径47-48
- 5.2.4 加强并购整合48-49
- 结论49-51
- 参考文献51-55
- 致谢55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平,陈霞;浅谈汽车业环境管理的沃尔沃模式[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1年08期
2 叶亿;雷诺与沃尔沃在重型车制造方面的联合[J];汽车科技;2001年01期
3 ;客车家族新成员——沃尔沃9900[J];世界汽车;2004年09期
4 ;中国经济将推动沃尔沃亚洲业务增长[J];国际市场;2004年11期
5 阿部;沃尔沃:中瑞友好的使者[J];中国物流与采购;2005年21期
6 李峰;;沃尔沃的品牌策略[J];企业改革与管理;2007年03期
7 张莹;;耄耋之喜 沃尔沃80载风华剪影[J];世界汽车;2007年07期
8 何波;;沃尔沃的安全宣传活动入围欧洲卓越奖[J];筑路机械与施工机械化;2008年01期
9 ;语录[J];中国汽车界;2009年21期
10 艾学蛟;;“抄底”收购沃尔沃[J];中国中小企业;2010年02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熊宇家 熊宇家;沃尔沃国产尚需时日[N];财经时报;2006年
2 翁东辉;沃尔沃的快速发展之路[N];经济日报;2007年
3 郑松;保持沃尔沃在全球增长步伐[N];国际商报;2005年
4 本报记者 姜文良;吉利收购沃尔沃:传闻越传越真[N];工人日报;2009年
5 本报记者 丛刚;沃尔沃出售前夜[N];21世纪经济报道;2009年
6 本报记者 寇建东;吉利竞购沃尔沃 迷踪拳+无影脚[N];中国经营报;2009年
7 本报记者 杜二伟 实习记者 彭斐;沃尔沃“下嫁”吉利意在中国[N];民主与法制时报;2010年
8 本报记者 陈听雨;沃尔沃即将换帅 收购交易8月结束[N];中国证券报;2010年
9 本报评论员 姜文良;盘点吉利收购沃尔沃的价值清单[N];工人日报;2010年
10 记者 胡萍;“吉利沃尔沃”号起航[N];金融时报;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梁彦;吉利集团并购沃尔沃的动因与绩效分析[D];宁波大学;2014年
2 薛志伟;长春维信“沃尔沃”汽车销售竞争战略研究[D];吉林大学;2014年
3 李波;从吉利并购沃尔沃案看并购会计“控制”概念的复杂性[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3年
4 黄群;吉利并购沃尔沃的投资策略探析[D];辽宁大学;2013年
5 徐筑奇;吉利并购沃尔沃的动因及绩效研究[D];湖南大学;2014年
本文关键词:吉利并购沃尔沃的动因及绩效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5283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qiche/2528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