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汽车论文 >

汽车动力电池模组自动化装备的系统设计

发布时间:2020-03-23 12:03
【摘要】:在汽车动力电池模组生产过程中,需要严格控制模组的外形尺寸、性能指标以及模组的稳定性、安全性,以满足动力电池系统能够在汽车工况环境中稳定运行。目前在工厂中,动力电池模组的上述指标以及组装生产无法通过依靠工人利用测量工具或治具手工完成。开发一款动力电池模组自动化装备,成为汽车动力电池系统企业急待解决的重要工程问题。本论文在充分了解和论述动力电池模组的组成结构及特点后,针对软包动力电池、圆柱动力电池、方形铝壳动力电池进行了结构分析,选取方形铝壳动力电池模组组装工艺进行了自动化装备的系统设计。首先,对方形铝壳动力电池模组的组成及工艺流程进行了概述,其主要工艺包括电芯处理以及模组组装,电芯处理包括OCV测试,贴绝缘片以及电芯的堆叠。模组的组装包括端板侧板的组装、焊接以及采集板的安装与焊接。然后,在充分了解产品结构及特性后,对其组装过程进行梳理并对硬件进行设计,在电芯处理段,采用AGV智能小车将产品物料与自动化产线实现对接,实现了物流自动化与工艺自动化的有效融合。利用高精密HIOKI测试技术进行了电芯性能测试,并通过分度盘进行电芯的堆叠形成模组。在模组组装段,首先利用机器人安装端板以及侧板,然后采用4000W激光器进行端板与侧板的焊接,采用机器人配合高精度图像传感器进行线束隔离板的安装并采用激光器进行连接片的焊接。完成模组的组装焊接后,对模组进行了电压、内阻、总正总负绝缘耐压测试,完成了整个模组的组装及测试。再而,对系统进行了软件设计,有效的利用了高精度智能扫码仪对产品二维码进行绑定,贯穿整个系统,将系统中测试数据、传感数据以及机器数据关联绑定,确保产品的有效追溯。最后,本论文对系统进行了软硬件的调试和数据验证,通过面向大批量定制的信息、物理高度融合,高度柔性化的生产制造系统,为动力电池模组的大规模、高柔性、批量化生产进行全面探索与验证。成功完成整个动力电池模组的自动化装备,实现了系统的全部规划设计。
【图文】:

工艺流程图,模组,电池,工艺流程图


汽车动力电池模组自动化装备的系统设计所以目前国内市场的电池性能千差万别,大小不一,,这都增加了电池成组使用的难度。这些都为电池模组的制造及其工艺带来了技术挑战。近年来,由于超薄智能手机和笔记本电脑的发展,使用方形铝壳电芯来替代钢壳电芯已是一种趋势,图 2.1即基于铝壳的方壳电池模组工艺流程图。

工艺流程图,模组,产品结构,电池


图 2.1 方壳电池模组工艺流程图本论文需要实现兼容两种不同型号的模组的自动化装备,如图 2.2 及图 2.3 所示,为该系统的产品结构图,其中图 2.2 为 37AH 方壳电池模组产品结构图,图 2.3为 120AH 方壳电池模组产品结构图。
【学位授予单位】:深圳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U469.7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明睿;李培申;郭瑞;吕炯;;三菱PLC与YAMAHA机器人在离合器自动线上的应用[J];制造业自动化;2015年23期

2 李钊宝;汪新新;贾茜媛;;基于机器视觉的工件尺寸高精度测量方法[J];计算机测量与控制;2015年06期

3 刘大同;周建宝;郭力萌;彭宇;;锂离子电池健康评估和寿命预测综述[J];仪器仪表学报;2015年01期

4 张克宇;姚耀春;;锂离子电池磷酸铁锂正极材料的研究进展[J];化工进展;2015年01期

5 FENG Dengchao;QIN Huanyu;ZENG Yong;;Study on straw incineration monitoring based on the combination of remote sensing image[J];Instrumentation;2014年03期

6 王建文;王剑;马宏绪;;“机器人控制”课程建设研究[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13年06期

7 余骅;;富士康启动削弱人工计划:百万机器人3年成军[J];IT时代周刊;2013年11期

8 ;雅马哈公司小型水平多关节机器人产品又添两种新机型[J];传感器世界;2012年05期

9 张嵩;丁广乾;胡铁军;高洪雨;;磷酸铁锂电池性能与应用研究[J];山东电力技术;2012年03期

10 刘冬生;陈宝林;;磷酸铁锂电池特性的研究[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01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锅东云;气缸活塞杆与衬套间冲击的仿真研究[D];北京理工大学;2016年

2 刘玉峰;基于机器视觉的手机电池尺寸检测研究[D];安徽理工大学;2013年

3 廖理;冲击负载下气缸性能测试平台的研究与实现[D];电子科技大学;2013年

4 张军兆;MBF32-250型气缸的疲劳破坏试验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2年

5 潘夏英;图像边缘检测技术的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11年

6 陈一鸣;气缸可靠性试验及数据处理方法的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9年

7 崔宗伟;气缸低速摩擦力特性的研究及其建模与仿真[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8年

8 郭世军;直线气缸的位置控制研究[D];兰州理工大学;2007年

9 姜立国;可充电电池内阻检测仪[D];电子科技大学;2006年

10 赵海洋;往复压缩机气缸内压力信号检测与分析技术[D];大庆石油学院;2006年



本文编号:259669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qiche/259669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4f5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