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汽车论文 >

电动汽车锂离子电池主动均衡系统的研究与设计

发布时间:2020-04-08 12:26
【摘要】:近年来,国家现在大力发展纯电动汽车,而动力电池组作为电动汽车能量源泉,对电池组的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一个好的电池管理系统可以提升电池组实际可放出电量和寿命。本文以三元锂电池作为研究对象,针对电池管理系统的主动均衡技术进行了深入研究,提出了一种以SOC(State Of Charge)一致性作为均衡指标,基于传统谐振变换器改造的双层均衡拓补结构,而后基于该均衡电路完成了对电池管理系统的设计。本文的主要工作内容如下:首先对现有的电池等效模型的优缺点进行总结概括,然后结合纯电动汽车的实际使用工况,最终找寻到了适合本文的等效电路模型—PNGV模型,为了增加该等效模型对后期实际使用的指导意义,对PNGV模型进行了改进,之后使用电池的HPPC实验测试数据对改进后的模型进行了参数辨识,并通过恒流脉冲放电来对所搭建的电池模型进行验证。然后对现有电池组的各种均衡方法进行总结概括,并从均衡效率、控制的难易等方面来分析各个电路存在的优缺点,最终选择了基于谐振变换器的能量非耗散型电路,该电路均衡过程能量损失较小,但效率较低,为此对均衡电路进行了改造,由原本的单层结构改进为双层结构以提高均衡效率,另外为了解决充电均衡后期效率低的问题,增加了二极管辅助均衡模块,之后通过在MATLAB中搭建仿真模型进行仿真,仿真结果表明该电路可有效提高均衡效率。最后为验证所使用改进均衡结构的有效性,设计了基于上述均衡电路的电池管理系统,分别对其硬件和软件进行了设计,硬件结构为主从式结构,主芯片采用飞思卡尔公司的16位单片机MC9SXDP512,采集芯片使用AD7280A电压温度采集以及ACS712电流采集,之后又基于CodeWarrior软件开发环境完成了对主程序及各子程序的编写,设计了Labview上位机来对电池实时数据进行显示和记录。然后基于所搭建的实验台架对6节电池行了充电均衡实验,实验结果也表明该电池管理系统可以很好的对电池组进行管理,并有效的提升均衡效率。
【图文】:

示意图,锂电池,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 2.1 锂电池内部结构示意图目前主流锂离子电池的分类,主要是根据正极材料来进行的,锰酸锂、镍酸锂、磷酸铁锂、磷酸锰铁锂、三元锂几大类;而要有石墨及钛酸锂。表 2.1 是对目前几种主流锂电池相关参

示意图,锂电池,三元,实物


本课题所用三元锂电池实物图
【学位授予单位】:湖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U469.7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唐X;金虹;潘广宏;王国文;薛嘉渔;;钛酸锂电池技术及其产业发展现状[J];新材料产业;2015年09期

2 姜久春;;解读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管理系统产业[J];高科技与产业化;2015年02期

3 吴飞驰;夏顺礼;赵久志;秦李伟;;三元动力电池的热失控安全性方法研究[J];中国测试;2015年05期

4 ;宝马与三星SDI扩大电池订单预计价值数十亿欧元[J];电源技术;2014年08期

5 王强;刘岩松;陈祥雪;王天施;刘晓琴;;具有简单辅助电路的并联谐振直流环节软开关逆变器[J];电工技术学报;2014年06期

6 温秋红;;我国电池企业在新能源汽车行业中的竞争态势[J];电源技术;2014年06期

7 张天舒;;日本新能源汽车发展及对我国的启示[J];可再生能源;2014年02期

8 王军军;吴松平;刘运浩;黄波;;锂离子电池三元正极材料发展概述[J];电子元件与材料;2013年07期

9 施晓清;李笑诺;杨建新;;低碳交通电动汽车碳减排潜力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环境科学;2013年01期

10 卓科;;中国新能源汽车十年路[J];创新科技;2012年12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田家路;基于STM32的电动汽车锂电池管理系统设计[D];安徽理工大学;2017年

2 阮海斌;串联锂电池组均衡系统研究与设计[D];西南交通大学;2017年

3 王通;电动汽车电池管理系统SOC估算及均衡控制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7年

4 刘刚;电池管理系统SOC估算及均衡技术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7年

5 叶圣双;电动汽车锂电池组均衡控制研究[D];温州大学;2017年

6 赵娜;BMS中SOC估算与主动均衡控制策略的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7年

7 刘璇;基于改进单粒子模型的锂离子电池组充电策略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6年

8 王凤波;基于AD7280A的中型锂离子电池组管理系统研究[D];上海大学;2016年

9 刘冰心;模块化电池管理系统的研究与设计[D];北方工业大学;2015年

10 贺虹;电动汽车电池组均衡系统设计及控制策略研究[D];吉林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261934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qiche/261934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526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