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汽车论文 >

重型商用车轮毂总成的多轴疲劳分析

发布时间:2020-05-07 18:09
【摘要】:车轮是车辆的重要部件,车辆的动力学行为最终要通过车轮和地面产生摩擦作用来实现,而轮毂是车轮的骨架和基础,作为汽车和路面间的唯一接触部件,轮毂在工作中承受极为复杂的载荷,常常处于多轴应力状态,其可靠性对车辆行驶的安全性至关重要,故应用多轴疲劳理论对轮毂的疲劳寿命进行研究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以某款商用车的轮毂总成为研究对象,对其在多轴载荷下的损伤特点和寿命预测方法进行了深入研究。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以多参数载荷下结构的应力分布特点和影响因素为研究内容对薄壁圆筒试件和轮毂进行了建模仿真,结果表明多参数载荷下结构的应力分布将随着多参数载荷的变化而发生改变,各载荷的幅值比和相位差会对应力分布产生影响,结构属于多点破坏状态,多轴疲劳理论适用于此情况下结构的疲劳寿命预测。基于临界平面理论,对薄壁圆筒试件进行了有限元仿真,并通过将试验结果和仿真结果进行对比评估了几种常用多轴疲劳寿命模型的预测精度。结果表明临界面的位置和损伤参量与等效应力幅值和各载荷相位角有关;几种常用的多轴寿命模型中,KBM模型以最大剪应变幅平面为临界平面,并考虑了临界平面上的法向应变对裂纹发展的作用,对处于多轴应力状态下结构的寿命预测效果较好。建立了轮毂总成的有限元模型,根据实际行驶工况定义了模型的边界条件,对模型网格大小和离散载荷步的选取方式进行了探讨,提出了一种多轴应力状态判断方法,对轮毂关键部位的应力状态进行了判定,最终得到了常幅载荷下轮毂的关键部位及其临界面位置和预测寿命。结果表明,在进行离散载荷步的选取时必需充分考虑结构关键部位受力的峰谷值情况;提出的适用于空间应力状态下结构的多轴应力状态判断方法能够区分单轴应力状态、多轴比例和多轴非比例应力状态;轮毂螺栓孔附近区域和通风孔附近区域为轮毂结构的两个关键部位且其均处于多轴非比例应力状态,轮毂最容易发生疲劳损伤的部位为螺栓孔附近区域。对多轴随机载荷下结构的寿命预测方法和流程进行了探讨,应用计算机仿真对多轴随机加载试验过程进行了模拟,将仿真结果和试验结果进行对比以验证预测方法的有效性,并基于此方法对轮毂关键部位在随机载荷下的疲劳寿命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多轴随机疲劳寿命预测方法和多轴疲劳分析模型在进行高周寿命预测时效果较好,适用于轮毂结构的疲劳可靠性分析。
【图文】:

示意图,薄壁圆筒,试件,示意图


2.邋2多参数载荷下薄壁圆筒试件的应力特点逡逑2.邋2.1试件式样及性能参数逡逑试件为如图2.1所示的薄壁圆筒试件,试件中部标距段的壁厚为0.0015m,试逡逑件中部垂直于水平面方向开有一半径为0.003m的圆孔,孔深为0.001m;另外在圆逡逑孔和标距段的轴线方向同时开有一槽,槽由正方形和半圆形组成,正方形的边长逡逑为0.006m,半圆形的半径为0.003m,槽深同样为0.001m。试件为TC4合金材料,逡逑材料参数为:弹性模量E=108.4GPa,泊松比v=0.25,屈服强度(7v=942.4MPa。在逡逑对试件进行加载时,将试件的一端固定,另一端同时施加拉压载荷F和扭转载荷T。逡逑-逡逑I逦逦靡逡逑图2.1薄壁圆筒试件示意图逡逑Fig邋2.1邋Schematic邋diagram邋of邋thin邋wall邋cylinder邋specimen逡逑6逡逑

拉扭,应力云图,试件,载荷


在给定等效应力幅值为200MPa的情况下,保持拉扭载荷同相,,逡逑将拉压应力和扭转应力的幅值比从0:1变化至1:0,试件上最大等效应力点的分布逡逑随幅值比的变化情况如图2.3所示。由图可知,当拉压应力和扭转应力的幅值比从逡逑0:1变化至1:0时,薄壁试件的最大等效应力点从槽底逐渐变化到圆孔边缘。逡逑(a)拉扭应力幅值比0:1逦(b)拉扭应力幅值比1:1逡逑8逡逑
【学位授予单位】:合肥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U463.34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姜潮;李博川;韩旭;;一种考虑路径影响的剪切式多轴疲劳寿命模型[J];机械工程学报;2014年16期

2 夏天翔;姚卫星;许力蒲;;LY12CZ铝合金在多轴两级阶梯谱下疲劳累积损伤理论的对比研究[J];航空材料学报;2014年03期

3 吴志荣;李玲;胡绪腾;宋迎东;;多轴疲劳寿命模型建立新方法[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2013年11期

4 包名;尚德广;陈宏;;一种新的随机多轴疲劳寿命预测方法[J];机械强度;2012年05期

5 陈家权;陈国军;温洁明;;考虑应变路径的多轴低周疲劳寿命预测模型[J];工程力学;2012年04期

6 董忠红;吕彭民;;高等级路面上的车辆动载荷[J];长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1期

7 闫胜昝;童水光;张响;朱训明;;汽车车轮弯曲疲劳试验分析研究[J];机械强度;2008年04期

8 黄奎;莫健华;陈柏金;黄树槐;;双柱上传动锻造水压机多根拉杆顺序加载预紧力分析[J];中国机械工程;2008年07期

9 于海生;丰崇友;王兴国;舒卡耶夫谢.尼.;;多轴低周载荷下钛合金BT9疲劳损伤的微观机理[J];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2006年02期

10 王霄锋,王波,赵震伟,管迪华;汽车车轮结构强度分析[J];机械强度;2002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葛敬冉;随机载荷下金属结构多轴疲劳寿命预测方法的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

2 吴志荣;钛合金多轴疲劳寿命预测方法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4年

3 孙耀国;机体关键部位机械疲劳分析方法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4 张成成;复杂应力场下结构高周疲劳寿命分析[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0年

5 赵勇铭;多轴疲劳寿命模型及疲劳试验谱编制方法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李家应;重型汽车轮毂的有限元分析及优化设计[D];江苏大学;2016年

2 王星旭;一种新型多轴高周疲劳寿命分析方法[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6年

3 沈元杰;汽车轮毂轴承疲劳寿命分析及结构优化设计[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6年

4 郭婷婷;柴油机机体关键部位多轴疲劳寿命仿真研究[D];中北大学;2015年

5 赵智强;铝合金轮毂疲劳寿命估算以及轮毂弯曲疲劳试验台设计[D];东北大学;2014年

6 崔璨;小型菱形车铝合金轮毂强度与疲劳寿命研究[D];湖南大学;2012年

7 田玉杰;钛合金多轴疲劳特性及缺口件疲劳寿命预测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12年

8 张大川;多轴疲劳损伤累积理论的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0年

9 刘新宇;汽车钢圈疲劳分析与寿命估算方法研究[D];广西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65334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qiche/265334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94d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