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MADYMO多刚体模型的微型汽车翻滚性能研究与优化
【图文】:
车按照 GB/T 17578 进行侧翻滚试验,但由于技术条件不成熟且即,短期内允许按照 GB 26134-2010 进行顶部抗压试验作为替代试验翻滚性能的研究已十分紧迫。16 年 9 月,为促进我国汽车翻滚事故研究进度,CATARC(天津 多家主机厂与安全零部件供应商进行翻滚测试方法研究启动会,车企进行翻滚理论与试验研究,做好相关技术储备,以应对我国滚法规。2017 年 7 月,为加强国内外汽车碰撞及被动安全相关产作,,构建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汽车被动技术及标准法规体系,推动安全技术进步为宗旨,全国汽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在兰州组织车被动安全技术及标准法规国际研讨会”。5060
2部结构强度中汽研是保在侧翻试验后剩余的生存空间足够安全。B 13螺旋翻滚天津中汽研A 1 否原法规仅规定试验中假人任何部位不得抛出窗外。本次试验为不带假人的翻滚试验,结果参考顶压试验标准(即顶盖位移≤ 127mm);每侧至少有一车门可以正常开启。4平台翻滚重庆中汽研A 5B 3否C 1.1.2 国内试验方法介绍1)顶部抗压强度试验试验地点:天津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试验器材:乘用车顶部强度试验,试验目的:顶部抗压强度法规即将更新,验证目标车型是否能够满足新版规,即 3 倍整备质量要求。顶压参考 GB 26134-2010 进行试验、驾驶员侧受压,验装置示意图见图 2,刚性块从侧面看其纵轴与水平面的角度为向下 5°,。横外倾角为水平面向下 25°(正视),刚性块前缘点与车顶最前点距离保持在54mm,误差不超过 10mm,图 2-1 为试验装置示意图。
【学位授予单位】:武汉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U467.1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凯;曹毅;葛姝翌;丁锐;;柔顺杆件固定-导向1P2R伪刚体模型[J];机械设计;2018年02期
2 李茜;余跃庆;常星;;基于2R伪刚体模型的柔顺机构动力学建模及特性分析[J];机械工程学报;2012年13期
3 于会涛;孙洪;马培荪;;基于伪刚体模型法的柔顺机构驱动特性研究[J];传动技术;2006年04期
4 杨红军,李刚炎;全适应性双稳态微机构及其假刚体模型[J];机械设计与研究;2005年01期
5 田亚平;康军凤;;基于3R伪刚体模型的柔顺杆动力学建模及分析[J];机械传动;2013年05期
6 李姣;李瑞琴;;平面柔顺机构伪刚体模型的动力学分析[J];建设机械技术与管理;2012年12期
7 吴永桢;张本悟;赵志成;武清玺;;人体有限块刚体模型的动力学计算[J];体育科学;1984年02期
8 顾杰;郭振兴;李恩杰;;三维力作用下人体立体刚体模型的太极拳力学分析[J];邯郸学院学报;2016年02期
9 季宏宇;;改进算法的非刚体模型碰撞检测研究[J];硅谷;2011年22期
10 吴永祯;张本悟;赵志成;武清玺;;人体有限块刚体模型的动力学计算[J];四川体育科学学报;1984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吴永祯;张本悟;赵志成;武清玺;;人体有限块刚体模型的动力学计算[A];第四届全国运动生物力学学术会议论文集(一)[C];1983年
2 金捷;黄海龙;朱大铮;韩珍;;物理水池中浮式刚体模型运动六自由度量测系统[A];第十七届中国海洋(岸)工程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下)[C];2015年
3 张军锋;赵林;柯世堂;葛耀君;;大型双冷却塔双塔组合表面风压干扰效应试验研究[A];第十四届全国结构风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上册)[C];2009年
4 钟奉俄;;人体各环节主转动惯量的确定方法[A];第七届全国运动生物力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199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戴瑜;履带式集矿机海底行走的单刚体建模研究与仿真分析[D];中南大学;2010年
2 王雯静;柔顺机构动力学分析与综合[D];北京工业大学;2009年
3 李庚;空间大挠度梁的变形计算及其在空间柔顺机构建模中的应用[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6年
4 肖明兴;基于多体系统动力学的机织织物力学建模与仿真研究[D];东华大学;2010年
5 唐权华;视频时空联合模型与去噪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梁永彬;基于MADYMO多刚体模型的微型汽车翻滚性能研究与优化[D];武汉理工大学;2018年
2 方涛;两栖机器人柔性腿推进机理与实验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8年
3 朱舜昆;具有单拐点大变形梁的柔顺机构伪刚体模型[D];北京工业大学;2016年
4 冯忠磊;柔顺机构的2R伪刚体模型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10年
5 路建鹏;带轴向变形的柔顺机构多自由度伪刚体模型研究[D];中北大学;2016年
6 匡振中;基于内容的非刚体模型检索的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013年
7 黄则兵;柔性机构及其在仿生跳跃机构中应用的研究[D];西北工业大学;2005年
8 姜昂;基于刚体模型组合偏差建模的薄板件夹具定位方案优化设计[D];上海交通大学;2010年
9 李海燕;柔顺机构的分析及基于可靠性的优化设计[D];汕头大学;2004年
10 杨超;基于ADAMS的载人游艺机仿真分析研究[D];大连交通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269138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qiche/26913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