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汽车论文 >

汽车电子节气门检测平台控制系统设计

发布时间:2020-06-01 12:07
【摘要】:研究生姓名:张国飞导师姓名:罗翔学校名称:东南大学本文设计了电子节气门检测平台的控制系统,实现了节气门开度的精确控制,完成了一系列产品检测任务。首先分析了电子节气门的结构和工作原理,对其各个模块进行了数学建模和模型参数的计算,建立了系统的微分方程,并在MATLAB/Simulink中搭建了节气门的仿真模型;通过零极点图和Nyquist图,从频域的角度证明了系统开环和闭环的稳定性。其次研究了电子节气门的控制方法。通过普通PID的控制仿真,总结了控制系统的控制难点和优化目标;设计了抗饱和变速积分环节改善了积分器的性能,设计了前馈补偿环节消除复位弹簧的非线性力矩;基于参数可变的思想,设计了模糊控制器,实现了前馈与模糊自适应PID的复合控制。然后对控制系统的软硬件进行了研究,其中硬件部分完成了电源模块、CAN通信模块、驱动模块和传感模块的电路设计,采用功能分区的方式进行PCB的设计,增强系统的抗干扰能力;软件部分建立了控制系统的软件框架,完成了各个功能模块的软件设计,同时基于检测任务,设计了系统状态机模型,将检测任务分解为4个子任务,并完成了相应的软件设计。最后搭建实验平台,对电子节气门控制及检测任务进行了实验与分析。通过对比实验,证明了前馈与模糊自适应PID控制能够使系统获得更好地动态特性和静态特性;进行了基本性能检测实验和模拟工况曲线跟随实验,证明了系统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实现了预期的设计目标。
【图文】:

节气门,电子


始于 20 世纪七十年代,最早的应用案例为德国博世公司将电子节气门应用在赛车内燃机上[4];到了八十年代中后期,德国宝马公司(BMW)首次在其 750iL 轿车上应用了电子节气门系统[5]。其后,世界范围内的各大汽车公司也相继推出了自己的电子节气门系统,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有日本的本田(Honda)、丰田(Toyota),美国的德尔福(Delphi),德国的博世(Bosch)等。随着能源问题和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以及电子技术、控制技术的日趋成熟,电子节气门的应用逐步从高级轿车走向普通轿车,电子节气门技术也逐步从国外走向国内。(1) 国外研究现状Delphi 的第一代电子节气门系统结构如图 1-1 所示,由于当时尚处于电子节气门应用的初期,该系统被设计为发动机管理系统的一项可选功能。因此,在系统硬件上采用了一个小型控制器与电子节气门控制(ETC)组件连接并完成 ETC 的部分处理功能。ETC 控制器通过串行通信与动力总成模块(PCM)通信。这种系统架构减少了硬件对PCM 的影响,不会增加不使用 ETC 的车辆的成本。在该系统工作过程中,PCM 完成大部分的 ETC 处理,同时实现空气、燃油、排气再循环(EGS)、点火和变速箱的紧密协调,实现最佳的动力总成性能[6]。

节气门,第二代,电子


始于 20 世纪七十年代,最早的应用案例为德国博世公司将电子节气门应用在赛车内燃机上[4];到了八十年代中后期,德国宝马公司(BMW)首次在其 750iL 轿车上应用了电子节气门系统[5]。其后,世界范围内的各大汽车公司也相继推出了自己的电子节气门系统,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有日本的本田(Honda)、丰田(Toyota),美国的德尔福(Delphi),德国的博世(Bosch)等。随着能源问题和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以及电子技术、控制技术的日趋成熟,电子节气门的应用逐步从高级轿车走向普通轿车,电子节气门技术也逐步从国外走向国内。(1) 国外研究现状Delphi 的第一代电子节气门系统结构如图 1-1 所示,由于当时尚处于电子节气门应用的初期,该系统被设计为发动机管理系统的一项可选功能。因此,在系统硬件上采用了一个小型控制器与电子节气门控制(ETC)组件连接并完成 ETC 的部分处理功能。ETC 控制器通过串行通信与动力总成模块(PCM)通信。这种系统架构减少了硬件对PCM 的影响,,不会增加不使用 ETC 的车辆的成本。在该系统工作过程中,PCM 完成大部分的 ETC 处理,同时实现空气、燃油、排气再循环(EGS)、点火和变速箱的紧密协调,实现最佳的动力总成性能[6]。
【学位授予单位】:东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U467.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师文婷;周黎明;彭汉涛;;汽车发动机电子节气门智能控制系统研究[J];自动化技术与应用;2015年03期

2 石广宇;曹军;刘亚秋;;基于Stribeck摩擦模型的PID控制[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4年10期

3 刘国新;王晓华;;丰田智能电子节气门控制系统性能分析[J];汽车电器;2013年07期

4 夏长亮;方红伟;;永磁无刷直流电机及其控制[J];电工技术学报;2012年03期

5 付强;;CAN总线应用匹配设计[J];计算机与网络;2011年07期

6 张洪涛;何基都;;汽车电子节气门技术的现状及发展趋势[J];广西工学院学报;2009年03期

7 葛晓成;彭忆强;;电子节气门辨识建模方法研究[J];车用发动机;2009年03期

8 刘晨曦;赵莉华;白三中;;一种融合开关电源和线性电源优点的DC/DC变换器[J];电气制造;2008年11期

9 郭孔辉;付皓;丁海涛;;汽车电子节气门控制器开发[J];科学技术与工程;2008年02期

10 张克金;张万喜;宋华;姜永顺;潘艳春;;尼龙自润滑涂层的摩擦磨损特性及其在重型货车上的应用[J];汽车工程;2006年07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陈宏羽;电子节气门控制系统开发及其算法研究[D];吉林大学;2016年

2 毛亚峰;基于MATLAB/Simulink的电子节气门控制系统仿真[D];长安大学;2012年

3 张双荣;电子节气门控制系统和发动机故障诊断系统开发[D];西华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69146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qiche/269146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5b1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