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汽车论文 >

微型电动汽车车架结构优化及动力性能实验研究

发布时间:2020-06-01 18:24
【摘要】:针对微型电动汽车车架重量大、续驶里程短、结构布置方式和车身材料分布不合理等问题,应用有限元原理对车架结构进行研究,在保证足够的强度、刚度和良好的动态性能的基础上,减轻车架质量,提高材料利用率。根据微型电动汽车车架结构特点和动力电池布置原则,提出10种电池布局方案,对每种电池布局下的车架进行静态分析,发现电池布置在车架后部更合理。以不同位置的电池荷载为设计变量,以车架的最大变形、最大等效应力为目标参数,根据约束条件优化电池荷载分布,得出电池布局的优选方案;根据每种优选方案下车架的变形情况、应力分布,选择电池布局的最优方案。在电池布局最优方案确定的基础上,通过有限元分析对车架进行力学性能评估,找出车架强度盈余处并进行结构改进。根据改进后的车架静态分析、模态分析和谐响应分析的结果判断车架结构改进效果,找出车架的梁分布不合理的位置,以梁的间距为设计变量,以车架质量、最大等效应力、第1阶频率、第2阶频率、第4阶频率、第6阶频率、车架A表面Y方向最大变形、B表面Y方向最大变形、C表面Y方向最大变形、D表面Y方向最大变形为目标参数,根据约束条件进行梁间距优化,得出梁间距最合理的方案。选取多种工况对优化后的车架进行有限元分析和实验验证分析,根据分析结果评价车架结构优化效果。根据优化后的车架模型,在试制车间和测试分析实验室分别对电动汽车进行了试制和检测,对电动汽车进行动力性能实验,获得了该微型电动汽车的最大速度、最大加速度、爬坡性能等动力性能指标。
【图文】:

过程图,有限元分析,过程,分析系统


对模型做出评价,有限元分析过程见图1。图 1 有限元分析过程Fig.1 Main steps of finite element analysis有限元分析主要步骤分析[31]:1)创建分析系统:每个包含独立组件(如几何、模型属性)的分析系统代表了一个分析类型。大部分分析都是独立的一个分析系统,而当上一个分析的结果作为下一个分析的初始条件时,可以建立一个共享数据的组合分析系统。2)定义工程材料:物体的响应和材料的属性相关。根据不同的分析类型,材

模型图,车架,模型


(a)车架三维模型 (b)车架有限元模型图 4 车架模型Fig.4 Frame model2.3 车架网格无关性分析1)荷载和约束条件根据静力等效原则,将电池、乘客、顶棚和支架等部件的重量分别转化为等效载荷施加于车身的相应受力位置上。车身自身的重量通过施加相应的重力加速度和材料密度处理[32-33]。弯曲工况指微型电动汽车满载状态下,在较好的地面静止或匀速行驶,车架主要承受垂直地面的荷载。此时约束前、后悬架与车架相连的 6 个位置的所有自由度;扭转工况指微型电动汽车行驶减速带或路面出现凹凸等路况时,,会因为路面的不平度而受到扭转载荷的作用。假设左前轮悬空,受到扭转力矩,其他车轮保持同平面状态不变。此时释放左前轮悬架与车身相连的 1 个位置的所有自由度,约束其
【学位授予单位】:华北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U469.7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姚艳春;杜岳峰;朱忠祥;毛恩荣;宋正河;;基于模态的玉米收获机车架振动特性分析与优化[J];农业工程学报;2015年19期

2 刘卓然;陈健;林凯;赵英杰;许海平;;国内外电动汽车发展现状与趋势[J];电力建设;2015年07期

3 丁荣;苏小平;王宏楠;;轿车副车架轻量化设计[J];机械设计;2015年03期

4 刘伦伦;张瑞亮;申晋宪;王铁;褚玉锋;;某主副一体式自卸车车架强度特性分析[J];机械设计;2015年02期

5 李耀明;李有为;徐立章;胡必友;王瑞;;联合收获机割台机架结构参数优化[J];农业工程学报;2014年18期

6 冯国胜;贾素梅;林昊;;矿用重型自卸车推杆断裂分析与诊断[J];振动.测试与诊断;2014年03期

7 谭永青;唐华平;吕斌;黄小青;李平;申爱玲;;某重型矿用自卸车驾驶室的模态分析和结构优化[J];机械科学与技术;2014年05期

8 权凌霄;骆洪亮;张晋;;斜轴式轴向柱塞泵壳体结构振动谐响应分析[J];液压与气动;2014年05期

9 龙超;金秋谈;陈哲吾;文桂林;;菱形收割机车架有限元分析及优化[J];机械科学与技术;2014年01期

10 廖宇兰;刘世豪;孙佑攀;马庆芬;林茂;;基于灵敏度分析的木薯收获机机架结构优化设计[J];农业机械学报;2013年12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郭灿志;电动汽车电池布置优化及车体动态特性研究[D];华北理工大学;2016年

2 杨卓;低速纯电动汽车车架的轻量化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269188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qiche/269188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85f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