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汽车论文 >

脱硫脱水对CNG加气站地下储气井腐蚀过程影响研究

发布时间:2020-06-03 00:54
【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并随着环境恶化,国家和人民都越来越重视环境和环保的条件下,作为低排放的清洁燃料,天然气是我国增长最快的能源并且这一增长趋势不断加速中。CNG作为一种新型燃料,其拥有清洁、高效、经济效益远远高于汽油和柴油等一系列特点,近年迎来了井喷式的发展。但是随着CNG汽车和CNG加气站的井喷发展,CNG加气站的安全问题并没有得到与之匹配的发展,并发生了很多安全事故。而作为其中最不可控的泄露事故原因之一,储气井内因积液造成的腐蚀导致事故将会随着储气井运行时间的增长越来越多。本文针对储气井内特殊构造,难以细致研究积液问题,通过运用Aspen Plus建立CNG加气站工作流程,并进行流程流程模拟,得到储气井环境下脱硫率即硫化氢含量对于积液中的p H的大小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因此通过使用电化学工作站对20#碳钢在不同浓度硫化氢溶液在不同温度下的EIS和动电位极化曲线进行分析拟合,得到20#碳钢在不同浓度的硫化氢浓度中均一直处于活化溶解状态,没有钝态现象。且在溶液中,腐蚀速率先降后逐渐加速,而且得出当硫化氢含量越高时,腐蚀速率越快,但是这一过程并非线性上升。而且温度越高腐蚀速率越快。最后以ANSYS对储气井在正常工作状态下和腐蚀发生后状态下的应力分析,发现若是发生储气井内发生腐蚀且腐蚀面积为6 c8)8)2深度为1.2mm时,储气井内的应力已经超过了材料所能承受的屈服极限。因此在CNG加气站实际生产过程中,应当更加注意脱硫设备和储气井进气温度。
【图文】:

储气井,加气站,防护方法,绪论


第一章 绪论综上所述,国内外专家对于 CNG 加气站的运营、加气安全、储气井结构配件较为成熟,主要研究了加气站运营中的防爆规则、加气站建设中提高后期安全性的规则,以及硫化氢对于管道腐蚀和连接处腐蚀的机理和针对性防护方法。而对于储气井内部的腐蚀和脱硫脱水率对于储气井腐蚀的影响均比较缺失。1.4 研究路线

地下储气,井结构


第二章 原理和实验规划第二章 原理和实验规划结构是一个埋于地下用于储存压缩天然气的高压容器,其来的逆向发展。通常在建造过程中利用钻井技术打一个 1础井,然后在基础井内安装上符合国际 API 标准的套管管箍方式连接),最后在基础井外注入高性能的起到固井气井主要由井口装置、套管、井底封头和接箍这四部分气井含有排除液管道设计。具体结构见下图,,图中 1 为接箍,4 为固井水泥,5 为套管,6 为井底封头,7 为
【学位授予单位】:浙江海洋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U473.8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栓;王娟;程红红;南峰;郭小平;程庆利;蒲吉斌;王立平;;大型原油储罐内壁底板腐蚀机理及防护措施[J];表面技术;2017年11期

2 程红红;刘栓;王娟;张仁坤;赵晓栋;郭小平;蒲吉斌;王立平;;石墨烯防腐涂层对油罐沉积水的防腐机制研究[J];表面技术;2017年11期

3 程红红;刘栓;张仁坤;赵晓栋;蒲吉斌;王立平;郭小平;李广;;不同钢材在储罐沉积水中的电化学腐蚀行为[J];材料保护;2017年09期

4 吕剑雄;王北福;聂立宏;周婧也;徐荣荣;郝永杰;;液化天然气(LNG)冷能发电方法比较和研究[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7年13期

5 简志勇;张勃飞;王凌寒;;天然气汽车加气站的发展趋势[J];石化技术;2017年02期

6 樊兴祥;;CNG加气站安全管理对策浅析[J];云南科技管理;2016年05期

7 陈祖志;石坤;李邦宪;韩红伟;崔高宇;陈耀华;;储气井制造问题的探讨[J];压力容器;2012年08期

8 鹿院卫;杨红昌;吕鹏飞;刘广林;马重芳;吴玉庭;;液化天然气冷能发电系统参数分析与工质选择[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2011年12期

9 祝磊;;国内CNG汽车加气站两种储气方式的比较分析[J];内蒙古石油化工;2011年20期

10 李树会;;压缩天然气在乘用车上的应用[J];内燃机;2011年04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刘建辉;天然气储运关键技术研究及技术经济分析[D];华南理工大学;2012年

2 黄海波;城市天然气汽车加气站布局规划与评价方法及其实施技术研究[D];四川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程红红;石墨烯涂料在油罐防腐中的应用研究[D];浙江海洋大学;2017年

2 刘婕;青岛新奥燃气CNG加气站安全评价研究[D];青岛理工大学;2012年

3 李超;CNG加气站工艺系统与设备优化研究[D];重庆大学;2012年

4 尹燕莉;CNG加气站安全评价技术研究及软件开发[D];西华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69403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qiche/269403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785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