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汽车紧急变道避障轨迹规划与控制方法研究
发布时间:2020-06-03 01:11
【摘要】: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传感器、智能控制等高新技术与汽车工业的快速融合,智能汽车技术已成为当今世界汽车工程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车辆运动规划与控制方法作为智能汽车的关键技术,对智能汽车能否安全、通畅、迅速的在道路中行驶具有决定作用,深受国内外科研人员的关注。在紧急情形下,现有车辆运动规划与控制方法的研究存在不能兼顾实时性和适应性要求的问题。为解决目前紧急变道避障轨迹规划与跟踪控制方法存在的问题,本文将紧急变道轨迹进行分段规划,研究基于hp自适应伪谱法的轨迹衔接与优化方法和基于自抗扰控制的轨迹跟踪方法,以提高在紧急情形下运动轨迹规划与跟踪方法的实时性和适应性。本文主要从分段轨迹规划方法、分段轨迹衔接与优化方法和轨迹跟踪控制方法三个方面开展研究,并通过搭建半实物试验平台来验证本文设计的紧急变道避障轨迹规划与控制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首先,研究了分段轨迹规划方法。将紧急变道避障过程分为初始阶段和跟踪阶段,针对紧急转向工况开展真实道路试验,利用聚类分析方法处理优秀驾驶员在实车试验中的转向操作数据,拟合得出紧急变道过程中的方向盘转角随时间的关系即优秀驾驶员紧急变道模型,作为车辆跟踪初始阶段轨迹的输入量。通过建立与求解约束方程,得出Sigmoid函数的表达式,作为跟踪阶段的参考轨迹。其次,研究了分段轨迹衔接与优化方法。利用hp自适应伪谱法对紧急变道避障轨迹的初始阶段与跟踪阶段进行衔接,并优化设计跟踪阶段的轨迹,以得到符合优化目标和各类约束条件的紧急变道避障轨迹。通过PreScan与Matlab软件联合仿真,验证该方法的有效性以及避障轨迹规划方法的适应性。然后,研究了轨迹跟踪控制方法。针对紧急变道避障轨迹跟踪控制方法的实时性和适应性要求,设基于曲率和自抗扰控制方法的轨迹跟踪控制器。通过稳态横摆角速度增益获得前馈输入,利用期望轨迹曲率和当前行驶轨迹的曲率差获得反馈补偿,对紧急变道避障轨迹进行复合跟踪控制。通过仿真试验,验证设计的轨迹跟踪器的良好效果。最后,搭建以智能小车为核心的半实物试验平台,对分段轨迹规划算法与轨迹跟踪控制算法进行验证。通过设置不同场景的紧急工况,验证本文提出的紧急避障轨迹规划与控制方法的有效性和适应性。
【图文】:
在世界范围内,汽车工业的发展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提高而突飞猛进,但同时也给交通安全带来了非常严峻的挑战。据统计,全世界范围内每年大约有 120万人死于道路交通事故,其中由人为因素例如酒驾、疲劳驾驶、超速等引发的道路交通事故占事故总量的一半以上[1],同时造成的交通拥堵占全部碰撞事故类型导致的交通延迟的 10 %[2]。这表明汽车行驶的安全性不仅与道路交通环境有关,还与人的驾驶操作行为密切相关。因此,,为了有效 提高车辆在行驶过程中的安全性,最根本的做法就是将“人”从道路交通系统中剔除,使得系统从“人—车—路”系统变为“车—路”系统。这样 “人”这一主观不确定性因素就不会对道路交通系统产生干扰,将大大提高安全性。于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了智能汽车,智能汽车采用主动控制系统或辅助驾驶系统来提高驾驶安全性,降低事故发生的概率[3,4]。
图 2.2 真实道路试验的驾驶地图Fig.2.2 Driving map of real road experiment表 2.1 驾驶员信息Tab.2.1 Driver information编号 年龄/年 驾龄/年 性别驾驶员 1 55 33 女驾驶员 2 28 10 男驾驶员 3 53 31 男
【学位授予单位】:江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U463.6;TP273
【图文】:
在世界范围内,汽车工业的发展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提高而突飞猛进,但同时也给交通安全带来了非常严峻的挑战。据统计,全世界范围内每年大约有 120万人死于道路交通事故,其中由人为因素例如酒驾、疲劳驾驶、超速等引发的道路交通事故占事故总量的一半以上[1],同时造成的交通拥堵占全部碰撞事故类型导致的交通延迟的 10 %[2]。这表明汽车行驶的安全性不仅与道路交通环境有关,还与人的驾驶操作行为密切相关。因此,,为了有效 提高车辆在行驶过程中的安全性,最根本的做法就是将“人”从道路交通系统中剔除,使得系统从“人—车—路”系统变为“车—路”系统。这样 “人”这一主观不确定性因素就不会对道路交通系统产生干扰,将大大提高安全性。于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了智能汽车,智能汽车采用主动控制系统或辅助驾驶系统来提高驾驶安全性,降低事故发生的概率[3,4]。
图 2.2 真实道路试验的驾驶地图Fig.2.2 Driving map of real road experiment表 2.1 驾驶员信息Tab.2.1 Driver information编号 年龄/年 驾龄/年 性别驾驶员 1 55 33 女驾驶员 2 28 10 男驾驶员 3 53 31 男
【学位授予单位】:江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U463.6;TP27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夏红伟;李秋实;李莉;宋效正;王常虹;;基于hp自适应伪谱法的飞行器再入轨迹优化与制导[J];中国惯性技术学报;2015年06期
2 陈慧岩;张玉;;军用地面无人机动平台技术发展综述[J];兵工学报;2014年10期
3 张喜涛;张安清;;基于Sigmoid函数的变步长LMS自适应滤波算法性能分析[J];舰船电子对抗;2013年06期
4 吴付威;秦加合;任超伟;牛增良;张俊磊;;高速公路智能汽车自动超车控制算法仿真研究[J];计算机工程与设计;2013年07期
5 姜岩;赵熙俊;龚建伟;熊光明;陈慧岩;;简单城市环境下地面无人驾驶系统的设计研究[J];机械工程学报;2012年20期
6 陈清阳;张小波;孙振平;贺汉根;;非结构化环境下自主车辆轨迹规划方法[J];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11期
7 周文雅;杨涤;李顺利;;利用高斯伪谱法求解具有最大横程的再入轨迹[J];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2010年05期
8 张舞杰;李迪;叶峰;;基于Sigmoid函数拟合的亚像素边缘检测方法[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10期
9 沈\
本文编号:269405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qiche/26940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