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汽车论文 >

大学生方程式赛车汽油机进气系统仿真研究

发布时间:2020-06-13 16:36
【摘要】:长沙理工大学方程式赛车队(CRT)已逐年参加了几届FSAE赛事,寻求新的突破已成为如今的研究重点。因为比赛中加速类的项目占总分的比重高于燃油经济性项目,故提升赛车的动力性对车队提高比赛成绩意义重大。赛车的动力性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动力总成中的发动机影响,而发动机的动力性指标包括功率和转矩,这些参数无不和发动机的进气系统布置形式和结构尺寸息息相关。FSAE大赛亦规定用进气限制器来连接节气门和气缸从而实现限制发动机功率,导致原发动机的进气系统额定功率与额定功率不匹配,因此对进气系统展开仿真研究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本文主要针对CBR600RR这款FSAE赛车汽油机的进气系统进行多维仿真研究。首先在充分研究国内外相关文献的基础上,介绍了发动机进气流动仿真研究的现状,研究了进气系统的动态效应。再结合发动机的实际情况,根据进气系统的动态效应,提出了进气歧管及谐振腔的合理匹配方案。然后在专业发动机仿真软件GT-Power中建立了CBR600RR发动机一维模型,将其与台架试验完成了基本的验证后,再分析了不同进气歧管几何尺寸和谐振腔体积变化对发动机功率、扭矩以及充气效率的影响变化规律。在一维仿真软件得到的数据基础上,再通过UG软件建立了包括空气滤清器、进气限制器、节气门、谐振腔、进气歧管的进气系统三维模型。随后将其导入至计算流体动力学软件ANSYS的Fluent模块,对进气限制器的扩散器锥角进行计算分析,对比不同结构尺寸下的速度场、压强场以及流量等参数的差异性。本文分别结合了发动机工作过程循环一维仿真和三维CFD流场分析,从理论上研究进气系统的结构参数对进气性能的影响,有助于体现进气系统内部流体流动效果。最终确定了限流阀的几何尺寸,将进气歧管长度增加到300mm,将谐振腔体积扩大到3L,出口总流量达到了 0.135kg/s,使得进气效果较之前提升了 12.5%,从而提升了发动机的动力性,为FSAE赛车发动机进气系统设计提供了理论支撑。
【图文】:

示意图,动态效应,上循环,进气


逦、逡逑\邋NB进气疏波逡逑图2.1本循环进气动态效应示意图逡逑根据前面的讨论可以判断,如果本循环脉动效应可以被合理的运用,则当两个进气逡逑循环的时间间隔为Af=邋AG/2时,进气期间仅振动一次达到最优简谐运动。故而进气歧逡逑管长度:逡逑L邋=逦(2.15)逡逑24n逡逑进气门打开时,进气管道联通气缸,成为一开口系统,此时应以进气管尺寸等效为逡逑Ai来优化进气歧管尺寸:逡逑Ai邋=逦(2.16)逡逑式中,Fa为气缸容积,mL;邋d为进气歧管截面积,mm2。逡逑故邋L=AL+L'逦(2.17)逡逑②上循环压力波的动态效应:逡逑该效应的概念是指上次循环的压力波在本次循环进气时仍未消失,影响本循环进气逡逑过程。引起气门口处压缩波的原因主要是进气管中运动的新进空气由于进气门闭合导致逡逑急停而受到压缩,压缩波的传播速度为O-m)。反射波的形成是因为入射波到达进气管逡逑入口端发生反射,在边界条件(开口、管外压力不变)的影响下,反射波属于膨胀波,逡逑12逡逑

示意图,发动机进气系统,布置方案,进气系统


A'逦Ac逡逑图2.邋4截面突变示意图逡逑2.4进气系统部件及对充气效率的影响分析逡逑FSAE赛车汽油机的性能指标与进气系统的设计密切相关。其中进气系统如何布置逡逑以及各结构尺寸如何确定关系到整车在比赛中的性能发挥。如图2.5所示FSAE赛车发逡逑动机的进气系统(图中红框部分)往往布置在车手座椅后方,进气系统开口方向为迎风逡逑向以获得更多的进气充量。逡逑"1邋(逦邋逦邋1邋^邋逦逡逑^1邋IBS?邋f1逡逑,,逦C邋C邋A7逦I逡逑J邋邋|邋1邋ggoo.逦逦逦1邋L逡逑图2.邋5发动机进气系统布置方案图逡逑17逡逑
【学位授予单位】:长沙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U469.696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金顺;;透平式氯压机进气滤网利弊分析[J];中国氯碱;2015年11期

2 李建军 ,刘宗信 ,李方成;调节建立发动机标准进气的探析[J];车用发动机;1991年05期

3 吴作民,潘坤元;舰用燃气轮机进气弯管试验研究[J];热能动力工程;1988年03期

4 唐兰亭;张会明;;285型柴油机的进气惯性增压[J];小型内燃机;1988年04期

5 罗光缉;余克缙;黄锦成;;应用分层进气提高二冲程汽油机性能的研究[J];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8年03期

6 阎成吉;王新才;;谐振进气复台增压柴油机容器边界计算方法的研究[J];北方交通大学学报;1988年02期

7 胡梦觉,刘敬华;三维侧面突扩燃烧室冷态气流场的数值模拟[J];推进技术;1989年05期

8 师清翔,朱永宁,陶滨友;径向进气风机流场的试验研究[J];农业机械学报;1989年01期

9 罗光辑,余克缙,黄锦成;分层进气二冲程汽油机的试验研究[J];内燃机学报;1989年02期

10 孙绍重;;进气系统稳态流模拟和低流阻进气道的研制[J];汽车技术;1989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雷双江;乔黎;孙朝辉;许伟鸽;;某核心机台架进气加温控制系统设计[A];2015航空试验测试技术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5年

2 杨常卫;何枫;;飞机座舱数值计算中进气边界条件的5种处理方法和对比[A];第八届全国流体力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4年

3 杨东涛;蒋科成;;客车钣金制作工艺与研究[A];第十一届河南省汽车工程科技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4年

4 孙哲;邓俊;胡宗杰;俞水良;吴志军;李理光;;废气再循环对各缸进气均匀性的影响[A];2008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年会论文集[C];2008年

5 孙新波;唐宏刚;李传鹏;;APU进气消声器声学性能仿真分析[A];中国航空学会第七届动力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6 刘晓伟;石磊;刘佩进;何国强;;引射模态RBCC发动机进气特性研究[A];第八届全国高超声速科技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5年

7 曲芳亮;王世忠;高静;李聪;刘文和;徐铁军;;提高引射式动力短舱进气模拟能力的实验方法研究[A];全国低跨超声速空气动力学文集第一卷(2001年)[C];2001年

8 胡世宇;;电喷汽油发动机的进气控制原理及应用[A];2007年汽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9 周兵;梁新刚;;基于煤油热沉的进气预冷涡轮风扇发动机热力性能分析[A];中国航天第三专业信息网第三十八届技术交流会暨第二届空天动力联合会议论文集——吸气式与组合推进技术[C];2017年

10 李亚杰;史改玲;;风室进气试验与出气试验的测试对比分析[A];中国风机学术论文集[C];201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常斐;信心百倍确保“十一”靖边进气[N];中国石油报;2003年

2 陈小茹;乌克兰:“断气”容易“进气”难[N];中国石化报;2014年

3 关萱;LNG首船进气 海关献策出力[N];国际商报;2008年

4 通讯员 唐彬 张礼旭 刘宏;双通天然气管道工程进气投产[N];石油管道报;2015年

5 记者 蒋万全 权太峰;中缅天然气管道瑞禄段进气投产[N];中国石油报;2013年

6 记者  宁新路 通讯员  赵传莹 李民;秸杆进气站 能源到农家[N];中国财经报;2006年

7 中国工业报记者 周庆文;汽车流行“大嘴”设计[N];中国工业报;2014年

8 记者 刘泓波 范存强;中国—中亚天然气管道C线进气投产[N];中国石油报;2014年

9 记者 何志丹 通讯员 徐海舰;国内首个浮式LNG项目进气[N];石油管道报;2013年

10 本报记者;冀宁管道正式投产进气[N];石油管道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金英爱;不同进气组分发动机燃烧机理及排放特性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2 韩吉昂;旋转冲压压缩转子进气流道数值仿真及性能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9年

3 姚春玲;汽油机进气混合O_2/CO_2的燃烧机理与性能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1年

4 韩冰源;基于MAP汽油发动机富氧进气控制方法的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3年

5 李金库;基于三维/一维耦合技术的汽车进气谐振器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2年

6 任立红;发动机可变进气系统流动特性与性能优化设计研究[D];天津大学;2007年

7 李绍果;分段进气多级环流反应器流动与传质特性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博夫;大学生方程式赛车汽油机进气系统仿真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8年

2 沈海涛;基于进气及喷油参数控制的柴油机燃烧优化技术研究[D];吉林大学;2018年

3 周洋;环境温度对燃机性能影响及进气冷却方式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8年

4 杨再煜;车用气动发动机进气机构的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7年

5 齐长宝;6265型柴油机进气系统仿真计算与分析[D];大连交通大学;2018年

6 王永坡;四气门汽油机进气阶段流场及缸内燃烧过程数值模拟研究[D];燕山大学;2018年

7 文春林;基于一维/三维耦合的天然气发动机进气系统优化[D];广西大学;2018年

8 朱文霞;基于进气组分设计的柴油机工作过程与喷油策略数值模拟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7年

9 张钰栋;进气系统对防爆柴油机性能的影响[D];太原理工大学;2017年

10 张艳芳;弹射装置进气通道结构设计与仿真研究[D];中北大学;2017年



本文编号:271145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qiche/271145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19a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