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汽车论文 >

玉米秸秆纤维增强制动摩擦材料及其缩比台架试验

发布时间:2020-06-17 21:15
【摘要】:随着汽车行业的飞速进步,汽车制动摩擦材料所产生的的环境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心。在此之前钢纤维、铜纤维、玻璃纤维、芳纶纤维、碳纤维等作为增强纤维在制动摩擦材料的生产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然而,以上这些增强纤维都各有优缺点。吉林省是我国的一个农业大省,玉米是其主要经济作物。目前,吉林省乃至东北地区有三种主要的玉米秸秆处理方法:一是秸秆还田,二是喂食草动物,三是就地焚烧,三种处理方法均不能有效地利用玉米秸秆。研制玉米秸秆纤维增强环境友好型低树脂汽车摩擦材料,可以减轻摩擦材料使用带来的环境问题和资源短缺带来的不利影响,同时为进一步加快环境友好型摩擦材料和达到国际先进技术水平打下良好基础。将玉米秸秆纤维在1wt%的NaOH溶液,30°C恒温水浴环境中处理20min,再经过浓度30%的NaCl水溶液,温度30°C恒温水浴环境中处理12h,再用清水洗涤、晾干,在烘箱中以105℃恒温烘干10h,对其进行了改性处理,使玉米秸秆纤维抗拉强度提高195.8%,弹性模量提高14.5%。无玉米秸秆纤维增强摩擦材料的密度最大,达到2.34g/cm3,玉米秸秆纤维含量达到8%的摩擦材料密度最小,为2.17g/cm3,这说明向摩擦材料中添加玉米秸秆纤维对其密度的影响较小。无玉米秸秆纤维增强摩擦材料的硬度达到最大值124.3 HV,玉米秸秆纤维含量8%的摩擦材料硬度最小,为51.36HV。添加玉米秸秆纤维的摩擦材料其硬度会有所降低,摩擦材料硬度降低的原因可能是由于玉米秸秆纤维与摩擦材料其他原料组分混合的不够充分,使得摩擦材料的局部硬度产生较大的差异,从而导致添加玉米秸秆纤维的摩擦材料整体硬度降低。通过试验可知,加入玉米秸秆纤维的制动摩擦材料在摩擦因数、磨损量、热衰退恢复率等指标上均比未加入玉米秸秆纤维的制动摩擦材料有所提高,其中玉米秸秆纤维含量为6wt%的制动摩擦材料(FC-4号试样)各方面性能提高尤为明显。设计一种1:5电模拟惯性缩比试验台。其能够模拟汽车制动过程中所产生的状况,可满足SAEJ2681测试标准所要求的所有场景,包括初始性能测量、磨合、冷态制动、高速制动、高温制动、速度控制制动、可衰退性能测试以及恢复性能测试等,因此1:5电模拟惯性缩比试验台具有良好的试验条件模拟性。通过和1:1台架采用统一标准的刹车片进行对比试验,试验结果表明,1:5缩比试验与1:1台架试验在试验结果上有充分的可比性,测试数据的动态趋势以及测试结果均具有高度的一致性,因此,1:5电模拟惯性缩比试验台与1:1惯性台架相比具有良好的试验数据一致性。在1:5电模拟惯性缩比试验台上,模拟了不同含量的玉米秸秆纤维的制动摩擦材料的真实情况。将一定量的玉米秸秆纤维添加到制动摩擦材料中,可提高制动摩擦材料的摩擦磨损性能。随着玉米秸秆纤维含量的增加,制动摩擦材料摩擦系数增大,磨损率降低。当添加量为6wt%(FC-4号试样)时,两个指标均达到最佳值。当添加的玉米秸秆纤维含量继续不断增加时,制动摩擦材料的摩擦系数减小,磨损率增加。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U465
【图文】:

玉米秸秆,横切面,表皮细胞


吉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的处理方法维的制备构由外面非常坚硬的厚壁组织,以及内部的非常近表皮的维管束等组成。玉米茎有一个横截面表皮细胞组成。由于表皮细胞壁含有一种硅盐,高。秸秆中维管束的主要成分是木质部和韧皮部有二级结构,所以维管束的物理性质不显著。玉

玉米秸秆,秸秆,表皮,维管束


秸秆中维管束的主要成分是木质部和韧皮部没有二级结构,所以维管束的物理性质不显著。玉图 2.1 玉米秸秆的横切面图表皮、机械组织、维管束和基础组织组成,维管束脂肪,半纤维素和糖等,可作为畜禽的良好饲料。组成,具有强度高,韧性好的特点。对于摩擦材料中内基本组织结构,作为增强纤维,维管束、基本组织,所以必须对玉米秸秆进行皮穰分离处理。玉米秸面图见图 2.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黄四平;于占江;刘洋;岳建设;王晓芳;姜娟;;玻璃纤维含量对摩擦材料性能的影响研究[J];化工新型材料;2016年12期

2 王秀飞;尹彩流;;粉末冶金摩擦材料的应用现状及对原材料的要求[J];粉末冶金工业;2017年03期

3 黄四平;于占江;王晓芳;岳建设;赵维;王珊;;玄武岩纤维与玻璃纤维对汽车摩擦材料性能影响[J];合成材料老化与应用;2017年03期

4 杨忠敏;;车用摩擦材料智策减排绿赢未来[J];环球聚氨酯;2016年06期

5 张扬;张力;孟春玲;;汽车摩擦材料用增强纤维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5期

6 ;杭州杭城摩擦材料有限公司[J];杭州科技;2003年04期

7 ;国内企业推出汽车摩擦材料生产新设备[J];汽车工艺与材料;2003年12期

8 谭康;我国摩擦材料行业的五大变化[J];建材工业信息;2002年11期

9 赵颖,高新来,刘晓辉;汽车摩擦材料用酚醛树脂的研究概况[J];化学与粘合;1999年02期

10 ;台湾摩擦材料工业发展概况[J];中国非金属矿工业导刊;1999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史宝平;;国际高性能摩擦材料的发展现状和趋势[A];第十一届中国摩擦密封材料技术交流暨产品展示会论文集(摩擦卷)[C];2009年

2 孟学明;;中国粉末冶金摩擦材料工业现状及发展对策[A];新世纪 新机遇 新挑战——知识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上册)[C];2001年

3 梁志才;;合成摩擦材料的弹性模量对车轮热裂影响的研究[A];第二次全国摩擦磨损润滑学术会议论文集[C];1979年

4 王云鹏;马云海;佟金;杨亚洲;;硅灰石/海泡石纤维混杂增强摩擦材料的摩擦学行为[A];2006年全国电子显微学会议论文集[C];2006年

5 赵持中;;专用酚醛树脂特性及对摩擦材料性能的影响[A];第九届中国摩擦密封材料技术交流暨产品展示会论文集[C];2007年

6 施耀;;欧洲摩擦材料的标准体系化及其技术特征[A];第十一届中国摩擦密封材料技术交流暨产品展示会论文集(摩擦卷)[C];2009年

7 汪溢汀;曹敏;;推荐两种在摩擦材料中作增摩成分的新型优质原料[A];第九届中国摩擦密封材料技术交流暨产品展示会论文集[C];2007年

8 刘建秀;韩长生;张祖根;王悟;;摩擦材料在无围压和加围压条件下的形变比较[A];Hopkinson杆实验技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7年

9 曾天卷;;玻纤摩擦材料发展前景探视[A];中国硅酸盐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玻璃纤维材料论文集[C];2003年

10 张垣;王勇祥;;碳纤维摩擦材料的研究[A];中国硅酸盐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赵三明;汽车摩擦材料企业面临新发展[N];中国工业报;2007年

2 记者 潘杰;中国迈向世界摩擦材料大国[N];中国化工报;2006年

3 陈继忠;河北明阳摩擦材料有限公司成为一汽配件定点生产单位[N];中国建材报;2006年

4 曹献坤 姚安佑;开发高性能摩擦材料迫在眉睫[N];中国机电日报;2001年

5 本报记者 冯淑娟;摩擦材料向非金属化方向发展[N];中国汽车报;2002年

6 钟志敏;杭城摩擦材料100%股权13185万元成功转让[N];中国证券报;2008年

7 特约记者邓大贵 驻湖北记者李文聪;湖北枣阳成第二大摩擦材料生产基地[N];中国建材报;2011年

8 韩硕;汽车摩擦材料的变迁和发展(下)[N];中国有色金属报;2016年

9 记者 冯淑娟;国产专用设备提升摩擦材料水平[N];中国汽车报;2002年

10 陈建文;“照方抓药”生产摩擦材料危害不小[N];中国汽车报;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江柯敏;新型陶瓷有机摩擦材料及摩擦特性机理研究[D];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2018年

2 员荣平;制动摩擦材料的性能评价、环境友好性和摩擦机理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10年

3 刘建秀;铜基粉末冶金摩擦材料研制及其高温疲劳磨损和冲击性能研究[D];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2004年

4 李静;Fe_3Al基复合摩擦材料的制备与研究[D];山东大学;2005年

5 马洪涛;Fe-Al金属间化合物基摩擦材料制备与摩擦磨损机制研究[D];山东大学;2005年

6 赵小楼;摩擦材料缩比试验原理及试验方法和测试设备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7 曲焱炎;超声驱动微摩擦机理分析及各向异性摩擦材料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9年

8 付传起;铜包铁(Fe-20Cu)基摩擦材料的组织及性能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2年

9 时启龙;化学气相渗透制备C/C-SiC摩擦材料的微观结构及摩擦行为研究[D];中南大学;2012年

10 田晓峰;Fe_3Al/Si_3N_4基复合材料的制备及摩擦磨损性能的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任澍忻;轻型车用Fe-Cu基摩擦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19年

2 陈梦青;混杂纤维增强低树脂基摩擦材料性能与耦合机理研究[D];重庆交通大学;2018年

3 姜爱雄;3D-CFF/GP复合摩擦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D];兰州交通大学;2018年

4 刘倚天;Cu-Fe基摩擦材料中润滑组元形态的控制及其影响[D];东北大学;2015年

5 肖杨;玉米秸秆纤维增强制动摩擦材料及其缩比台架试验[D];吉林大学;2018年

6 张庆金;汽车硬磁制动摩擦材料取向制备工艺及摩擦磨损性能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8年

7 刘建发;竹炭、碳粉和铜粉对摩擦材料性能影响的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8年

8 陈霞;增摩填料对NAO型制动摩擦材料性能影响的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6年

9 贾德晋;铜基粉末冶金摩擦材料基体摩擦磨损性能研究[D];郑州轻工业学院;2018年

10 白小俊;C/C-SiC摩擦材料制备及性能研究[D];华东交通大学;2018年



本文编号:271817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qiche/271817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09a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