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汽车论文 >

车轮系统对四轮独立驱动电动汽车摆振影响机理研究

发布时间:2020-06-18 09:00
【摘要】:在平坦的公路上行驶的汽车会产生车轮绕主销的持续的振动现象,经过转向系统,该振动会传递到转向盘上,甚至引起整车的振动,这种复杂的振动现象被称作摆振。随着电动汽车需求量的不断增加以及四轮独立驱动(Four-Wheel-Independent-Drive,4WID)技术在结构、响应和节能方面的巨大优势,4WID电动汽车已经逐渐成为电动汽车发展的主流。而轮毂电机也凭借其能效高、结构紧凑等优点,被广泛运用于4WID电动汽车上。然而,轮毂电机的引入极大地增加了簧下质量,恶化了轮胎接地条件和车轮稳定性,进而会影响到汽车的摆振。为了研究车轮系统对4WID电动汽车摆振现象的影响,本文以实验室自主研发的4WID电动汽车为研究对象,首先采用非线性动力学方法建立了整车的多自由度理论模型,并运用非线性理论和MATLAB软件分析了系统的Hopf分岔特性,研究了车轮系统对分岔特性的影响。然后运用多体动力学软件ADAMS/Car建立了整车的虚拟样机模型,并进行了典型的摆振工况仿真分析,研究了簧下质量以及其他车轮系统参数对整车运动状态的影响,且与理论分析的结果进行了对比。最后,为了验证仿真的结果,自主研发了一辆轮毂电机驱动的4WID电动汽车,并进行了场地试验研究。研究发现,车轮系统是影响转向轮摆振的关键因素,在一定程度上,既影响系统发生Hopf分岔的临界速度,又影响转向轮摆振的振动幅度。而簧下质量与其他车轮系统参数又有不同之处:第一,随着簧下质量增加,不仅扩大了自激摆振发生的速度区间,而且使自激摆振发生的速度区间前移,即降低激发自激摆振的车速,产生低速摆振情况;第二,在簧下质量增加的情况下,自激摆振发生时的振动幅度不仅增大,而且与簧下质量的变化呈线性关系。
【学位授予单位】:东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U469.72
【图文】:

转向轮摆振,力学模型,摆振


图 1-2 转向轮摆振系统的力学模型考虑,建立了车辆摆振系统的 5 自由度非线性理论模型。基于赫间隙的十字轴万向节模型,并运用双态模型描述了接触力。再将型相结合,评估万向节间隙对车辆摆振系统动力特性的影响,为供了理论依据。图 1-3 为其简化的五自由度力学模型。其中,5绕主销的摆角 1,前桥绕其旋转轴的摆角 ,簧上部分的侧摆角向节驱动部件的角位移 φ。魏道高[14,15]以双前桥重型卡车为研图 1-3 转向万向节带间隙的整车摆振系统力学模型

模型图,摆振,系统力学,整车


第一章 绪论图 1-2 转向轮摆振系统的力学模型考虑,建立了车辆摆振系统的 5 自由度非线性理论模型。基于赫间隙的十字轴万向节模型,并运用双态模型描述了接触力。再将型相结合,评估万向节间隙对车辆摆振系统动力特性的影响,为供了理论依据。图 1-3 为其简化的五自由度力学模型。其中,5绕主销的摆角 1,前桥绕其旋转轴的摆角 ,簧上部分的侧摆角向节驱动部件的角位移 φ。魏道高[14,15]以双前桥重型卡车为研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封乃斌;陈春华;;汽车前桥摆振的稳定性分析[J];轻型汽车技术;2018年07期

2 张奇奇;;某皮卡车型高速时方向盘摆振问题分析[J];汽车实用技术;2017年16期

3 秦浩;董笑鹏;;汽车前轮低速摆振和高速摆振的分析[J];农业装备与车辆工程;2012年04期

4 李胜,林逸;汽车转向轮摆振研究[J];汽车技术;2004年11期

5 何彦武;方向盘摆振的原因及排除[J];农机具之友;2000年01期

6 张琪昌,陈予恕;汽车转向轮摆振的稳定性和分叉特性[J];天津大学学报;1995年03期

7 戴少生;;湿法磨机的摆振现象[J];矿山机械;1985年09期

8 杨国柱,余仿春;前轮摆振问题的数值方法[J];航空学报;1989年04期

9 贺庆中;;汽车摆振[J];国外汽车;1974年08期

10 管迪华,魏克严,胡师金,何泽民,肖田元;汽车转向轮摆振的仿真计算研究[J];汽车工程;1982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8条

1 李彬;彭志军;崔阳;;轮胎和缓冲支柱压力对摆振特性的影响[A];2013年中国航空学会结构强度专业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3年

2 崔华阁;郑中旭;徐新民;;某微型客车高速行驶时方向盘摆振问题的分析与控制[A];自主创新、学术交流——第十届河南省汽车工程科学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3 魏道高;许可;潘宁;陈长鹤;李莉莉;;基于中心流行理论的复杂汽车摆振系统Hopf分岔特性研究[A];第十五届全国非线性振动暨第十二届全国非线性动力学和运动稳定性学术会议摘要集[C];2015年

4 杨杰;陈宁;;全拖挂车的非线性稳定性分析[A];第十五届全国非线性振动暨第十二届全国非线性动力学和运动稳定性学术会议摘要集[C];2015年

5 邓磊;段龙杨;涂晴;陈清爽;;汽车高速行驶转向盘摆振分析与优化[A];2018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年会论文集[C];2018年

6 韩东;;变转速旋翼桨叶载荷研究[A];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与中国航空发展——2013首届中国航空科学技术大会论文集[C];2013年

7 江锦;李浩;;平面双摆振动特性研究[A];2010年度海洋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8 鲍晓东;;四轮驱动载货汽车设计要点研究分析[A];2009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年会论文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马蕊婷 王立群;强度所摆振试验台投入使用[N];中国航空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李胜;分岔理论在汽车转向轮摆振机理及其控制策略研究中的应用[D];吉林大学;2005年

2 姜俊昭;计入运动副间隙的车辆制动摆振动力学分析及干预策略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7年

3 海辰光;自激型汽车摆振动态过程的建模和仿真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4 陈大伟;起落架摆振的非线性分析及控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2年

5 肖闯;单前转向轮摆振机理研究与结构优化设计[D];湖南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高名扬;四轮无人机地面滑跑摆振与纠偏特性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8年

2 张严;考虑结构因素的起落架摆振稳定性分析[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8年

3 许英;车轮系统对四轮独立驱动电动汽车摆振影响机理研究[D];东南大学;2018年

4 李刚;悬架非线性特性对四轮独立驱动电动汽车摆振影响研究[D];东南大学;2018年

5 陈长鹤;考虑悬架与转向系统的汽车摆振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6年

6 孙乐;考虑主销间隙的转向轮摆振的非线性特性研究[D];湖南大学;2011年

7 刘鹏;汽车前轮制动摆振影响因素研究[D];长安大学;2008年

8 蒋统;双前桥转向汽车多极限环自激摆振及控制方法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7年

9 刘莹;垂直摆振下物料颗粒的分层行为研究[D];辽宁科技大学;2016年

10 张艳兵;水平摆振下颗粒物质分层行为的研究及应用[D];辽宁科技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271901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qiche/271901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112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