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汽车论文 >

通风式制动盘表面对流换热系数研究及散热性能优化

发布时间:2020-06-20 09:18
【摘要】:汽车制动系统是汽车底盘四大系统(传动系统、行驶系统、转向系统、制动系统)之一。它的主要功能是使行驶中的汽车减速甚至停车以及驻车。汽车制动系统主要由驱动机构和制动器组成。汽车制动过程中,汽车动能主要通过制动器中的制动盘与摩擦衬片间的摩擦作用转换成内能,使制动盘与摩擦衬片的温度急剧升高,而过高的温度会使制动器产生热衰退现象,甚至会导致制动失效。因此,提升制动盘的散热性能至关重要。通风式制动盘带有通风槽结构,在汽车运行过程中,能使空气产生离心力,加快其与空气的对流换热,较实心盘有更好的散热性、抗热衰退性能,得到广泛应用。本文以某车型的前通风式制动盘为研究对象,依据其实际尺寸与结构,建立三维模型。首先,针对通风式制动盘与空气的对流换热问题,分析了其各主要散热面的对流换热特点,基于受迫对流换热原理及准则方程,分别建立通风式制动盘侧面、通风槽、帽部面、边缘面的对流换热系数数学模型。其次,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及试验方法验证了所建立的通风式制动盘的表面对流换热系数数学模型的准确性。建立制动盘与空气的流固耦合模型,利用Fluent软件计算了制动盘各主要散热面在不同车速下的表面对流换热系数,与数学模型对比,验证数学模型的准确性。采用温度场的有限元分析方法,设定热载荷及速度边界条件,将建立的通风式制动盘的表面对流换热系数数学模型作为散热边界条件,计算在15次循环制动工况下制动盘的温度变化情况。利用制动器电惯量试验台架对制动器进行15次循环制动实验,测量制动盘的温度变化。将仿真值与实验值对比,间接验证对流换热数学模型的准确性。最后,对不同速度下通风式制动盘通风槽内空气流场进行分析,优化通风流道结构。在制动盘各主要散热面对流换热系数数学模型基础上,建立通风流道的宽度、数目对制动盘冷却率影响的数学模型,找到最优的流道设计方案。对优化后的制动盘在15次循环制动过程中的温度进行计算,其在制动过程中的最高温度明显降低,对通风式制动盘的散热性能优化设计起到了指导作用。
【学位授予单位】:武汉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U463.5
【图文】:

制动蹄片,鼓式制动器,制动鼓,制动轮缸


1图 1-1 汽车制动器的分类鼓式制动器在制动时,制动轮缸活塞动作,推动制动蹄片压迫制动鼓圆周面,制动蹄片与制动鼓摩擦消耗汽车动能,使汽车减速。制动蹄片与鼓摩擦会产生大量热量,由于鼓式制动器几乎封闭的结构特点,使制动鼓擦蹄片的温度急剧升高,易引发热衰退,甚至造成制动失效。盘式制动器在制动时,制动轮缸推动两摩擦衬片压紧制动盘,由于制几乎裸露在空气中,散热性能较鼓式制动器更优。通风式制动盘带有通风构,在汽车运行过程中,能使空气产生离心力,加快其与空气的对流换热实心盘有更好的散热性、抗热衰退性能,得到了广泛应用。我国工信部于年出台标准,明确要求危险品运输车、所有专用校车以及长度大于 9m 的客车的前轮必须装备盘式制动器[1]。

技术路线图,制动盘,通风式,散热面


分别建立通风式制动盘各主要散热面的对流换热系数数学模型。2)考虑制动盘结构参数变化对制动盘表面对流换热系数及散热面积的影响,建立制动盘通风流道的宽度、数目与制动盘冷却率关系的数学模型,更全面准确地反映制动盘结构参数变化对制动盘散热性能的影响。1.5 本文技术路线本文分析通风式制动盘各主要散热面的对流换热特点,基于受迫对流换热准则方程,建立通风式制动盘各主要散热面的对流换热数学模型。利用计算流体动力学技术对通风式制动盘各主要散热面的表面对流换热系数进行数值模拟,对建立的数学模型进行仿真验证。利用有限元热分析方法计算制动盘在 15 次循环制动下的温度场,并在制动器电惯量试验台上对制动器进行试验,对比温度变化数据,并以此来修正最初的数学模型。在建立的高精度模型的基础上,建立制动盘通风槽宽度、数目与冷却率的数学模型,并对其散热性能进行优化。本文的技术路线如图 1-2 所示。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左建勇;刘家良;胡果;顾亦豪;;基于瞬态温升仿真的列车制动盘结构研究[J];机械设计与制造工程;2018年09期

2 李志强;倪健健;王文龙;吴帅;姜申野;;基于有限元和试验的汽车打孔制动盘研究[J];汽车零部件;2016年12期

3 倪健健;田伟;王文龙;姜申野;贾文建;;基于试验的微弧氧化铝合金制动盘研究[J];汽车零部件;2017年01期

4 秦岭;苏小平;苏国营;刘佳佳;;汽车制动盘热-结构耦合仿真及寿命预测[J];机械设计与制造;2017年02期

5 何延楠;卢卜平;付永超;张华生;;分体制动盘组装工艺优化[J];机车车辆工艺;2016年04期

6 李瑞琦;;动车组轴装制动盘运用中的受力分析[J];哈尔滨铁道科技;2016年03期

7 ;布雷博发布全新轻型制动盘理念[J];汽车零部件;2014年05期

8 李继山;刘涛;李和平;焦标强;陈德峰;顾磊磊;吕宝佳;;380km/h高速列车轮装制动盘研制[J];铁道机车车辆;2013年01期

9 付传锋;;列车钢质锻造制动盘研究进展[J];机车车辆工艺;2012年04期

10 魏总亮;曹雪良;;汽车后桥制动盘断裂失效分析[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2年2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宋加佳;杨岳;常邦灿;;列车制动盘参数化设计与虚拟制动计算系统研究[A];中国铁道学会牵引动力委员会制动学组2008年学术年会——高速铁路动车组和重载列车制动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2 鲁文超;于钦顺;张志强;王飞;;快捷货车用轴装制动盘研制[A];中国铁道学会车辆委员会快捷货车制动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5年

3 王飞;于钦顺;鲁文超;;高速动车组用铸钢制动盘试验分析[A];和谐共赢创新发展——旅客列车制动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7年

4 陈璐;张立军;孟德建;刁昆;余卓平;;汽车制动盘热翘曲与影响因素仿真分析[A];2010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年会论文集[C];2010年

5 彭刚;叶晓明;徐小卫;王玉坤;蔡静;;制动盘温升模型及其对摩擦片寿命的影响[A];2016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年会论文集[C];2016年

6 林谢昭;高诚辉;;紧急制动过程制动盘表面非轴对称温度场的数值模拟[A];第七届全国摩擦学大会会议论文集(一)[C];2002年

7 余志壮;;实现动车关键件状态维修的制动盘应力有限元预测[A];动车、客车学术交流会论文集(动车分册)[C];2012年

8 王扬;高敏;;基于有限元的盘式制动器温度场分析[A];自主创新、学术交流——第十届河南省汽车工程科学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9 杨俊英;高飞;孙野;韩晓明;;摩擦块形式与制动盘温度场关系的研究[A];和谐共赢创新发展——旅客列车制动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7年

10 吴烨;夏维;王延;宋郧艳;;制动盘终检机测量优化[A];面向未来的汽车与交通——2013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年会论文集精选[C];201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9条

1 记者 朱剑平;隆基机械拟联手德企生产汽车制动盘[N];上海证券报;2014年

2 李冰;小小制动盘 撬动大市场[N];发展导报;2004年

3 翟启杰 周文彬 华勤 朱洪波 征灯科 孙小亮 阎永生 宋长江;铌在汽车铸铁制动盘中的应用[N];世界金属导报;2011年

4 本报记者 戴彦;企业要发展“意识”当先行[N];中国汽车报;2001年

5 中国贸促会驻美国代表处提供;美国将继续对中国制动盘征收反倾销关税[N];国际商报;2002年

6 吴铭;高科技让行驶更安全[N];人民公安报·交通安全周刊;2009年

7 刘志龙;铝合金技术加速铝基复合材料刹车制动盘国产化[N];中国有色金属报;2015年

8 张锁柱 李连生;走出国门扬威名[N];临汾日报;2006年

9 梁睿 本报记者 刘蔼岚 特约通讯员 向丽华 赵勇;进退互变促转型[N];攀枝花日报;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丹;时速300km以上高铁制动盘用钢的成分、组织与性能研究[D];北京科技大学;2018年

2 滕杰;高速列车用铝基复合材料制动盘及其闸片的制备、摩擦磨损性能及机理研究[D];湖南大学;2006年

3 李继山;高速列车合金锻钢制动盘寿命评估研究[D];铁道部科学研究院;2006年

4 王开;功能梯度复合材料制动盘设计及制备成形工艺、组织与性能研究[D];重庆大学;2008年

5 杨肖;制动盘仿生耦合表面抗疲劳性能研究[D];吉林大学;2015年

6 潘利科;铝基复合材料摩擦制动服役特性及失效机制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7年

7 李志强;高速列车制动盘热斑特征及裂纹萌生扩展机制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6年

8 王国顺;列车盘式制动器温度场与振动模态的分析研究[D];大连交通大学;2011年

9 杨智勇;高速客车铝基复合材料制动盘热损伤和结构设计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8年

10 潘宁;紧凑型电液制动系统关键技术研究[D];清华大学;201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磊;通风式制动盘表面对流换热系数研究及散热性能优化[D];武汉理工大学;2018年

2 黄晨;高速列车扇形柱直肋制动盘内部通道传热特性的实验研究[D];兰州交通大学;2018年

3 王雪;一种高速列车制动盘传热特性研究[D];兰州交通大学;2018年

4 赵泽亮;缩比制动模型与1:1制动模型的偏差分析[D];大连交通大学;2016年

5 吴波文;基于ADINA的列车制动盘热机耦合分析与试验验证[D];大连交通大学;2016年

6 陈龙;接触方式对制动盘温度场及摩擦系数的影响[D];大连交通大学;2017年

7 水琰;通风制动盘热特性分析及其基于热管结构的强化传热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8年

8 崔跃;非均匀摩擦系数对制动盘温度场和应力场的影响[D];大连交通大学;2018年

9 葛尧;高速列车轮毂制动盘的塑性成形工艺分析[D];吉林大学;2018年

10 周通;高速列车制动盘测温用针状薄膜传感器的研制[D];大连交通大学;2018年



本文编号:272221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qiche/272221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b89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